过敏性紫癜(秘方数:7)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07-11-19
本病为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症状除紫癜外,有皮疹、浮肿、腹痛、关节肿痛及肾炎等。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实验检查均正常。以3至7岁小儿为最多见。起病前1一3周可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起病前可有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不振,发病以皮肤紫癜为最常见,也有以胃肠道或关节症状出现。紫癜大小不等,多呈紫红色,可略高出于皮肤,常伴有荨麻疹或四肢浮肿,严重的紫癜可融合成大疱,发生中心性出血性坏死,常表现为反复发作。每有似腹绞痛,亦可反复发作,并可诱发肠套叠。胃肠道症状以恶心呕吐、呕血、便血为最常见。关节肿病多见于膝踝关节,有压痛或有积液,但无红、热及游走性疼痛。1/3至l/2患者可并发肾炎,出现蛋白原、血尿或管型尿,可表现有浮肿、少尿等症,能持续数月或数年,小部分发展为慢性肾炎。 本病直接致病原因不易确定,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鱼、虾、蟹等异体蛋白食物,抗菌素、磺胺类、苯巴比妥钠等药物,花粉、虫咬等其他因素均具有致病原作用,导致自身免疫反应。 本病诊断一般不难,皮肤紫癜以下肢为主。分批出现,呈对称性分布,多有胃肠症状、关节肿痛、肾炎等。实验室检查如血小板计数正常多可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除病因外,主要用抗组织胺药物或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但疗效不很理想,或有毒副反应,且多易反复。 中医学对本清早有描述,如巢元方称为“斑毒之病”,认为系热挟毒蕴积于胃,毒气蒸发于肌肉;朱丹溪称“温毒发斑”,认为或外感热病,下之过早,热伤内陷;或热毒极益,毒发于外。主要由于小儿腠理不密,表卫不固,易感受外邪且易从热化,邪热与气血相搏,灼伤血络。外溢肤表而出现紫癜。证属风热伤络者,治宜祛风清热,凉血止血;证属热毒炽盛、迫血妄行,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斑。热邪清除,紫癜消退后,则又宜据证以健脾益气或滋阴益肾善后。(赵章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