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秘方数:12)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08-03-26
麻疹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8一12天。从发热到出疹约1一7天称为前驱期,此期除体温上升外。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继而出现流涕、喷嚏、咳嗽、眼结膜充血、流泪、怕光、脸浮肿、声音哑等症状。起病后2一3天,90%患儿的咽部、口腔粘膜可见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绕以红晕的麻疹粘膜斑,对早期诊断有特殊意义。出疹期自发热第4天开始,皮肤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逐渐密集融合呈鲜红色然后发展为暗红色;皮疹间可见正常皮肤;皮疹先见于耳后,渐及头面、颈部 躯干以至四肢达手足心,一般在2一5天出齐;出疹同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更高,他症状更明显。恢复期始于疹出全后、体温降至正常,皮疹依透发先后次序而隐退。 麻疹由麻疹病毒感染而发生。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结膜、鼻、咽、气管、支气管及血液、大小便等处,具有较强传染性。人体对麻疹病毒普遍存在易感性,发病以6个月至5岁小儿最高。主要通过接触、吸入带毒飞沫而受染,病毒在周围物体的生存时间很短,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可大大降低传染性。麻疹息后可产生持久性的免疫,很少有患两次麻疹者。 有典型临床表现者诊断不难。在流行期对有接触史而未患过本病的小儿出现有卡他症状应首先考虑为本病,若发现有特殊粘膜斑即可确诊。病程中根据皮疹特点及其他临床表现,恢复期有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均为诊断之依据。 现代医学对本病除一般对症治疗和护理外无特殊治疗方法。对各种并发症则针对其病理变化而予适当处理,如并发肺炎用抗生素,心血管机能不全予以强心剂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由内蕴热毒,外感天行所致,时邪疾毒入侵人体后首先犯肺,继之脏腑受邪,邪热窜犯血络,气血津液耗损。一般分初热期、见形期、收没期。对于麻疹的辨证认为应辨明须证与逆证。热势和缓,神志安详,皮疹依次这发出齐,疹色红润荣活者为顺证;如热势过高,神志烦躁或昏迷,皮疹甫出即隐,透发不齐,稀疏不均或稠密成片,疹色紫晴等为逆证。至于出现体温突降,面色青灰,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指纹青紫等象则为热毒内陷,正气不支,心阳虚衰,为险恶之证。一般治疗原则是初起辛凉透表、出疹期清热解毒,亦重透发,收没期则以养阴益胃为主。(赵章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