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不摄血鼻出血 补气养血治鼻衄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04-21
患者徐某,男,12岁,2014年12月10日初诊。
 
患者因反复鼻出血3年余就诊。患者诉每月均会有鼻出血,次数不等,出血量在10~15毫升左右,曾于当地卫生院治疗,用药具体不详,未见好转,遂前来就诊。刻下症见:畏寒,头晕,乏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二便调,舌淡,苔白滑,脉细。既往无特殊。
 
西医诊断:鼻出血 。
 
中医诊断:鼻衄。
 
病因病机:气不摄血。
 
治疗原则:补气养血。
 
处方:黄芪3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大枣 12克,生姜12克, 炙甘草9克,白术9克,茯苓12克,陈皮9克,法半夏6克,15 剂,水煎服,日1剂。嘱其忌生冷,调情志。
 
二诊:服药期间未见出血,畏寒,头晕,乏力,二便调,舌淡,苔白,脉细。治疗:在原方基础上,加附片15克, 干姜15克,其余用药不变。30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服药期间仍未见出血,畏寒、头晕、乏力好转,二便调,舌红,苔白,脉细。守方治疗。30剂,水煎服,日1剂。
 
随诊,鼻出血未再复发。
 
按:上述出血两案,虽其出血部位不同,表现形式各异,然其最核心之机理确是一致的,即气不摄血,导致血之妄行。一者,阴道出血不止;一者,鼻腔出血不止。但是在治疗上均选用黄芪建中汤为其基本方,而达到治疗之目的,这其中之缘由系为中焦脾胃之功能异常所致耳。脾主统血,脾功能失常后,即会出现血妄行之可能,血一旦妄行,因人之各异,则其表现形式亦迥然不同,亦如上述两案耳。既已知出血之由为脾不统血所致,其治疗就已明了。仲景先师在《伤寒论》中明确告知吾侪,“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理,故而运用即可成竹在胸。
 
既知“随证治之”之理,遣方用药何以成就其功,却未可而知。广西中医药大学刘力红教授曾如是说:“现在我在临床的时候,会感觉到不慌不忙,按次第去用,哪个该先,哪个该后,上面不通,宣导上面,中路不通,去拨通中间,然后慢慢地拿下,一个一个的吃掉,也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可见,次第在把握疾病之治疗上尤为重要,那出血证之次第在何处?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血之所以运行在脉中,赖脾之统摄,脾气健运,则即可恢复其行脉中,故治出血之次第在补脾气,在中焦治疗上用功。黄芪建中汤即可当此之责,黄芪补气行气,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阴,柔肝益胃;生姜温脾胃之阳。诸药合用,达补脾健脾之用,中焦健运,出血一证亦解。未通,以通为要;中通,通和兼施;既通,以和为用,最终从根本上治愈疾病。如此,方可收益。(周志朋 杨明珠)

Tag标签: 鼻衄(23)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