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23日零时,广东登革热病例逼近4万例。10月1日至今,广东的登革热病例数曾经一度连续保持在日增1000例以上。从10月19日以来,广东省连续报告日新增病例均低于千例,显然,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专家研判认为,目前,广东省大部分地区气温略有下降,雨水较少,有利于控制蚊媒;全省仍处于疫情高发期,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疫情变化,防止疫情反弹。 对于今年突发的登革热疫情,不少市民都有疑问:为何今年的疫情比往年严重许多?专家表示,其实登革热在广州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今年的登革热疫情或许与气候有关,但具体原因十分复杂,还有待专家仔细分析研究。 指导专家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 副所长、主任医师 蔡松武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所长、主任医师 何剑峰 记者 黄旭君 通讯员 梁宁 登革热不会“人传人”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蔡松武表示,登革热并不会在人和人之间直接传播,其是由蚊子叮咬传播的,即主要通过“人-蚊-人”传播。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蚊子都会传播登革热。蔡松武指出,可以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是伊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花斑蚊。在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伊蚊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复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从而导致登革热的广泛传播。此外,伊蚊喜爱在居家环境中的小积水里产卵,经过15天的生长发育,新一代可能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又将出现。 专家提醒,没有蚊子就没有登革热。因此,做好清理蚊虫孳生地和杀灭成蚊工作,对预防登革热意义重大。 二次感染病情容易加重 据了解,登革热病毒分为DEN-1、DEN-2、DEN-3、DEN-4四个型号。得过一次登革热,并不代表万事大吉,因为下次流行时,可能是其他不同型号的病毒。专家表示,若感染过其中一型后,再感染其他型病毒,患者的病情会加重,且发展为重症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主任医师何剑峰介绍,大部分登革热患者症状较轻,一般都能够完全康复,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当患者出现严重症状时,比如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如果未能及早接受治疗,病情可危及生命。 一般而言,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者,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孕妇、婴幼儿或老人等人群有可能发展为重症登革热患者。 维B、大蒜驱蚊不靠谱 随着登革热肆虐,如何防“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各种防“登”攻略也开始广泛流传。 有传言称,用维生素B1溶水擦身可以防蚊,因为维生素B1散发出的特殊气味,可使蚊虫敬而远之,达到驱蚊防虫效果。对此,专家指出,目前尚未发现文献报道证实使用维生素B1可防蚊子叮咬。维生素B1是否能防蚊叮咬,首先需从驱蚊机理上解释清楚,其次还要经过科学实验才能作出定论。 蔡松武表示,目前没有科学试验证实蚊子对大蒜气味会有明显反应,据民间说法,“在室内放几个大蒜头可驱赶蚊虫”并不靠谱。至于家养猪笼草等植物能否驱蚊,专家表示,有些天然植物如薰衣草、驱蚊草、除虫菊等,确实有一定的驱蚊功能,但其生物活性较低,驱蚊效果十分有限。 Q&A 登革热与感冒有什么区别? 感冒传播与直接接触病人有关,且无皮疹及出血情况。主要症状是发热、流鼻水、喉咙痛、头痛、全身疼痛、过敏、炎症。 登革热重症会出现什么症状? 患者有严重腹痛、持续呕吐、呼吸急促、牙龈出血、全身乏力、烦躁不安、呕吐物带血。专家提示,随后的24~48小时为治疗关键阶段。 为什么说登革热的隐藏病例有更多? 登革热属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只要体质过硬,不出现并发症,治疗不治疗,用何种方法治疗,疾病都能好起来。所以目前医学界对于登革热患者,主要是观察,预防重症,同时采取一些对症治疗。比如高热时予以降温,出皮疹时对症处置,同时密切关注血常规等指标。需提醒的是,登革热患者不能用一般退热药,以防止引起溶血、胃肠道出血和粒细胞减少。绝大多数死亡者为重型登革热,多因脑膜脑炎引起的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 如果患了登革热要怎么护理?
如果感染了登革热,临床症状较轻,未在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建议在发病期间做好居家隔离。首先,做好家居环境的防蚊灭蚊,可采用市售杀虫剂灭蚊。其次,患病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发热可采用冰敷等物理降温方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安乃近等药物降温。一旦发热持续3天以上未退,出现出血(牙龈出血、便血、咳血等)、病情加重等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10月11日,国家卫计委印发了《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版)》(下称“新《指南》”)。对照卫计委8月26日下发的诊疗指南第1版,新《指南》增加了对重症登革热患者出现急性心肌炎和急性心功能衰竭、脑病和脑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肝衰竭4种重要脏器损害的治疗内容等。 新《指南》指出,登革热患者不宜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对血小板明显下降者,进行动静脉穿刺时要防止出血、血肿发生。进行退热治疗时,对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避免采用酒精擦浴,解热镇痛类药物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应谨慎使用等。 记者 黄旭君 过早下地活动会加重病情 登革热疫情凶猛,如何防治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新《指南》中,提出治疗原则应该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记者了解到,新《指南》也对登革热的诊断治疗措施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增加了对重症登革热患者出现急性心肌炎和急性心功能衰竭、脑病和脑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肝衰竭4种重要脏器损害的治疗内容。 二次感染患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老人或婴幼儿,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都是感染登革热的高危人群。 新《指南》指出,登革热患者不宜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对血小板明显下降者,进行动静脉穿刺时要防止出血、血肿发生。进行退热治疗时,对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避免采用酒精擦浴,解热镇痛类药物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应谨慎使用。 中医参与治疗病例达96.4% 新《指南》认为,登革热病属于中医学的“瘟疫”范畴,可参照温病学“疫疹”、“湿温”、“暑温”、“伏暑”等病证辨证论治。新《指南》从中医药辩证角度,将部分中药品种纳入到治疗方案中,包括清热解毒类与扶正祛邪类中成药。 在中医治疗上,在国家卫计委推荐用药名单中,对登革热的急性发热期,建议使用藿香正气系列制剂等中成药,及使用热毒宁、痰热清、清开灵、血必净注射液等注射剂;对极期中的毒瘀交结、扰营动血,建议加用紫雪散、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中成药,热毒宁、痰热清、清开灵、血必净等注射液;对极期中的暑湿伤阳、气不摄血,建议使用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 据了解,目前中医药参与治疗登革热的患者比例高达96.4%,中医药在减轻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和提高血小板方面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 截至10月15日,广东省中医院收治了233例的登革热患者,中医药的参与治疗率已经达到了100%。而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则收治了157例,中医药的治疗参与人员超过了九成。至于治疗原则,也是以“毒瘀并治”为主,治疗方法则为“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化瘀”。 相关链接>>> 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案 登革热病属于中医学的“瘟疫”范畴,可参照温病学“疫疹”、“湿温”、“暑温”、“伏暑”等病证辨证论治。 (一)急性发热期:湿热郁遏,卫气同病 临床表现:发病初期,发热,恶寒,无汗,乏力、倦怠,头痛、腰痛、肌肉疼痛,口渴,可见出血性皮疹,多伴恶心、干呕、纳差、腹泻,舌红,苔腻或厚,脉濡滑数。 治法:清暑化湿,解毒透邪。 参考方:甘露消毒丹、达原饮等加减。水煎服,日一剂。 加减:见皮疹者加紫草;口渴者加生地;发热明显者加柴胡。 中成药:藿香正气系列制剂等。 注射剂:可使用热毒宁、痰热清、清开灵、血必净注射液等。 (二)极期 1、毒瘀交结,扰营动血 临床表现:热退,或发热迁延,烦躁不寐,口渴,多见恶心、呕吐,可见鲜红色出血样皮疹,多伴鼻衄,或牙龈出血,咯血、便血、尿血、阴道出血,舌红,苔黄欠津,脉洪大或沉细滑数。 治法:解毒化瘀,清营凉血。 参考方:清瘟败毒饮加减。水煎服,日一剂。 加减:神志昏迷、谵妄、抽搐者加用紫雪散、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 注射剂:热毒宁、痰热清、清开灵、血必净等注射液。 2、暑湿伤阳,气不摄血 临床表现:热退或发热迁延,乏力倦怠,皮疹隐隐,或见暗色瘀斑,或无皮疹,多伴鼻衄,或牙龈出血,咯血、便血、尿血、阴道出血,舌暗苔腻,脉细弱无力。 治法:温阳、益气、摄血。 参考方:附子理中汤合黄土汤加减。水煎服,日一剂。 注射剂: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 (三)恢复期:余邪未尽,气阴两伤 临床表现:发病后期,多见乏力倦怠,恶心,纳差,口渴,大便不调,多见皮疹瘙痒,舌淡红,苔白腻,脉虚数。 治法:清热化湿,健脾和胃。
参考方:竹叶石膏汤合生脉饮。水煎服,日一剂。 登革热疾病的治疗其实是很严密的,但近来在网上和民间口耳相传了一些中医的偏方,让市民将信将疑。登革热真的可以用偏方治疗吗?为此,记者采访到广州市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群雄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教科主任、内科主任医师黄平东。 陈群雄主任指出,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登革热病属于中医学的“瘟疫”范畴,可参照温病学“疫疹”、“湿温”、“暑温”、“伏暑”等病证辨证论治。网上的偏方就算曾经治愈过一些病例,也不能随便用于治疗其他登革热患者,因为中医用药讲求辨证论治,而登革热病情发展得较为迅速,就算从出现发热症状到就诊只差几天,都有可能从一个证型转变成另外一个证型,这就意味着用药方向也是南辕北辙。 记 者 蔡卫杨 陈晓琨 通讯员 边江红 高三德 指导专家:广州市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陈群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教科 主任、内科主任医师 黄平东
偏方成分、用量有待斟酌 偏方一 人参败毒散加石膏 太子参、柴胡、羌活、独活、茯苓各15克,川芎、桔梗、枳壳、甘草各10克,石膏45克。煎成一碗半、分两次服,每2小时1次,在上午服完。 白虎加葛根汤合清心凉膈散 葛根30克,石膏60克,知母、连翘、栀子、黄芩各15克,甘草、薄荷各5克,桔梗10克,崩大碗30克。煎成两碗,分两次服,至暮服完。次日热尽退,头项舒,四肢遍出红疹。(此疹与斑疹、麻疹不同,可不治而愈) 陈群雄指出,病例中的两个药方中,都加入了大量的石膏(45克~60克)。一般石膏的用量达到20克即可,过量用药有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腹泻,严重者可能会造成身体脱水。所以,偏方中的石膏用量需要斟酌。 中医如何治疗登革热 卫气同病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痛,身骨疼痛,颜面潮红,四肢倦怠,口微渴。舌边尖红,苔白或黄而浊,脉浮数或濡数。 治法:清暑化湿,透表解肌。 参考方药:新加香薷饮合柴葛解肌汤加减。 热郁气分证 临床表现:壮热面赤,皮肤斑疹,烦渴汗多,肌肉酸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保津,宣郁透邪。 参考方药:白虎汤合栀子豉汤加减。 邪伏膜原证 临床表现:寒战壮热,或但热不寒,头痛而重,面目红赤,肢体沉重酸楚,纳呆,胸脘满闷,呃逆或呕吐,小便短赤。舌赤,苔白厚腻浊或白如积粉,脉濡数。 治法:疏利透达,辟秽化浊。 参考方药:达原饮加减。 瘀毒交结证 临床表现:发热或身热已退,头晕乏力,纳呆欲呕,腹痛拒按,肌肤瘀斑,便下脓血或并见其他出血证。舌暗红,苔少,脉细涩。 治法:凉血止血,解毒化瘀。 参考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阳气暴脱证 临床表现:身热骤降,面色苍白,气短息微,大汗不止,四肢湿冷,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肌肤斑疹或见各种出血。舌质淡红,脉微欲绝。 治法:益气固脱。 参考方药: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 毒陷心包证 临床表现:身热灼手,神昏谵语,颈项强直,肌肤瘀斑,或四肢抽搐。舌绛,苔黄燥,脉细滑数。 治法:清营养阴,豁痰开窍。 参考方药:清宫汤加减。 余邪未净证 临床表现:疲倦乏力,皮肤发疹,脘痞纳呆,小便短少。舌苔未净。 治法:益气养阴,解毒透疹。 参考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 偏方二 登革热初期可用:羌活6克,柴胡6克,甘草6克,人参12克,茯苓9克,桔梗6克,枳壳6克,川芎6克,生姜6克,薄荷6克。 陈群雄主任表示,方中运用了人参以达到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的功效,但是登革热早期是以卫气同病为主,用人参可能会太过补,造成滋腻、留邪。通常青壮年患者体质比较强壮,一般都不适宜用到人参。而体质虚弱的患者,到了疾病后期大多存在气血亏虚的情况,可以适量使用人参。 登革热也是可以适当预防的 黄平东主任表示,登革热是否发病除了登革病毒感染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体质,也就是中医说的正气,正气旺盛则不易发病,所以中医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在于补益正气,尤其是补益卫气以增强抵抗外邪侵袭的能力。一般可以口服中医玉屏风散,中成药有玉屏风颗粒剂,也可采用中医食疗,用黄芪、党参、淮山等益气之品煲汤或煮粥,有预防功效。 中医食疗缓解登革热不适 黄平东主任表示,登革热的发病治疗和恢复期可通过食疗缓解不适。 柿饼藕节荠菜蜜 做法:取柿饼30克。藕节30克,荠菜花15克,蜂蜜10克。柿饼、藕节切碎,与荠菜花同置锅内,加水适量同煮取汁去渣,加入蜂蜜。 功效:清热凉血,和营止血。用于登革热发热期。 参附汤加味饮 做法:取人参15克,附片10克,丹参12克,川芎12克,甘草10克,冰糖适量。诸味加水适量浓煎,取汁加冰糖即可。 功效:温通血脉,回阳救逆。用于登革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 薏苡仁米粥 做法:薏苡仁30克,粳米60克,砂糖、桂花适量。前两味加水煮粥,加入砂糖和桂花即成。 功效:清热生津,利尿消肿。用于登革出血热少尿期。 西瓜皮茅根饮 做法:西瓜皮75克,白茅根100克。加水适量同煎煮即可。 功效:清热生津,利尿消肿。用于登革出血热少尿期。 芡实莲肉山药羹 做法:芡实、莲子、山药、白扁豆各10克,白糖25克。诸味研成细粉,加入白糖,冲入适量水饮服。 功效:健脾补肾,收敛固精缩尿。用于登革出血热多尿期。 益脾饼 做法:白术30克,干姜6克,大枣250克,鸡内金15克,面粉500克。前2味纱布包扎,与大枣同煮1小时。大枣去核,煮烂。冷却后与鸡内金粉、面粉混合。加水适量,和成面团,制成饼状,以小火烙成饼。 功效:益脾、健胃、消食。用于登革热恢复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