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头包皮炎是一种男性外阴部疾病。本病初起时龟头和包皮充血水肿,继而发生糜烂,或发展为溃疡,属中医学“疳疮”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湿热火毒下犯肝经,侵袭阴茎所致。 湿热火毒的形成原因不外两种。外感者,大凡为衣着不净,或房事不洁,或坐卧湿地,湿热毒气直犯阴茎,酿生本病。内伤者,多因包皮过长或包茎,以致败精浊物残留凝结;或喜食肥甘,嗜食辛辣,肥甘之品易化湿浊,辛辣之味多生内热,湿热中生;或情欲不遂,气郁化热,或房事过度,扰动相火,火热酿毒,湿热火毒内犯肝经,下注阴茎,遂致本病。 临床表现初起时局部潮湿,阴茎皮肤发红、肿胀、自觉阴茎头发痒、烧灼和热烫感。继而阴茎头和包皮内充血和糜烂,并可发生浅小溃疡,有恶臭的乳白色脓性分泌物,常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严重者可有寒颤,发热。若治疗不及时,后期可引起包皮阴茎头部黏连,包皮不能上翻,甚至造成尿道外口狭窄,可有排尿困难和尿痛。 辨证论治本病以湿热火毒下犯为基本特点,故其治疗以清热祛湿、泻火解毒为主。 1.肝经湿热证:龟头、包皮红肿灼痛,渗流黄水有腥臭气味,伴有身热不扬,身重乏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溏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肝利湿,解毒消肿。方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5克,山栀子10克,黄芩8克,柴胡8克,木通、车前子(包煎)、泽泻各10克,生地黄、当归各 12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曰1剂。 2.肝经火毒证:龟头包皮肿胀,色紫暗,皮肉腐败,血水淋漓,气味腥臭,溃疡处疼痛剧烈,伴见发热畏寒或身热不扬,心中烦热,口渴引冷,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而干,脉弦数。治宜清泻肝经火毒。方用当归芦荟丸:川黄连8克,黄芩15克,黄柏15克,栀子12克,大黄(后下)15克,龙胆草10 克,芦荟8克,青黛5克 (冲服),当归6克,木香5 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3.阴虚火毒证:龟头肿痛,其色暗红,溃烂少脓,久不愈合,伴见手足心热或有盗汗,口干舌燥,小便短赤而少,舌红少苔或舌红苔黄干,脉弦细数。治宜滋阴清火解毒。方用大补阴丸合二至丸加味:熟地30克,龟板15克(先煎),旱莲草12克,女贞子 10克,黄柏8克,知母8 克,人中自5克,银花12 克,苦参10克。水煎服,每日l剂。 验方治疗 1.知母、黄柏、甘草各 6克,玄参、腊梅花各15 克,龙胆草、白芷各5克,七叶一枝花10克,蝉蜕3 克,薏苡仁50克,丹皮9 克,赤芍12克。每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龟头包皮炎的急性早期。 2.太子参、土茯苓各 30克,北黄芪45克,玄参、腊梅花各15克,七叶一枝花、皂刺各10克,白芷5克,蝉蜕3克,薏苡仁 50克,丹皮9克,赤芍12 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龟头包皮炎中、晚期。 其他外治法:①病初症见龟头红肿疼痛,用雪上一枝蒿3克,南蛇风-15 克,研末兑酒(如有溃疡则兑开水)用药棉蘸药液贴敷患处。②急性期用黄柏 15克煎汤待温后,将包皮上翻浸洗,每次15分钟,日2~3次,然后用青吹口散油膏外敷,再扑青黛散。 ③局部黄水淋漓糜烂者,用马齿苋30克,芒硝30 克,千里光30克,或龙胆草30克,龙葵15克,煎水湿敷或浸洗患部,每日2~ 3次。溃烂经久不愈者,外用枯矾30克,加冰片少许煎液外洗,继之用蜂蜜纱布外贴。 此外,西医疗法有: 1.抗感染治疗,青霉素为首选药物。 2.手术治疗:龟头包皮炎伴有包茎时,因包皮不能上翻,一般治疗无效,须在阴茎背侧将包皮切开,然后施行外治法治疗;包皮过长者,控制感染后,宜施行包皮环切术。 (福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