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秘方数:12)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07-11-19
疔 (方数:12)
|
(一)颜面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发病迅速、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它包括现代医学所称颜面部疖和痈。此病如处理不当,易引起败血症(相当于疔疮走黄)。 本病临床表现,初起颜面部皮肤上起一粟粒样肤栓,自觉微痒或麻,以后渐渐红肿热痛,范围约l-2寸以上,疮顶突出,根脚深且硬,约一周左右溃脓,2周左右脓栓随脓液排出。疮口渐敛。初起无全身症状,重者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若处理不当或加挤压,可引起败血症,临床上可见疔疮顶陷色黑无脓,肿势扩散,高热寒战,烦躁神昏,胁痛气急,恶心呕吐,舌苔黄糙,舌质红,脉洪数等症。 本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往往因局部皮肤擦伤、抓破而受到感染,兼之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低下而致病。 诊断依据为:初起为粟米大小脓头,肿势和全身症状发展迅速,疮基底深且硬,化脓后脓栓脱出才渐敛;实验室化验血白细胞计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增高。治疗主要口服或肌注抗生素,严重者可静脉滴注抗菌素。 颜面疔疮由于发病部位不同,名称亦各异,如发生在眉心的,中医称“眉心疔”;发生在两眉间称“眉棱疔”;发生在眼眶的称“眼疱疔”;发生在颧部的称“颧疔”;发生在颊部的称“颊疔”;发生在鼻部的称“鼻疔”;发生在颏部的称“承浆疔”等。病名虽异,但病因、辨证施治基本相同,中医认为颜面疔疮由火热之毒所致。因过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焙,以致脏腑蕴热,火毒结聚所致;或由感受火热之气,或因昆虫咬伤等,复经抓破染毒,蕴蒸肌肤,以及气血凝滞而成。罹患本病后,若处理不及时,或正气虚弱,或妄加挤压,使毒邪走散,入于营血,引起走黄危症。若毒邪内传脏腑,可引起内脏器官转移性脓肿;若毒邪流窜于肌肉、经络而引起流注;若毒邪流窜附着于骨络,则形成附骨疽。 (二)手足部疔疮是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发病手部多于足部。因在劳动时,手部受损伤,若不及时治疗,易损伤筋骨,影响手的功能。根据发病的部位和形态的不同,病名也各异。 疔毒发生于指甲两旁,形如蛇眼者,称“蛇眼疔”,其临床特点为初起发病限于指甲一侧边缘的近端,有轻微的红肿疼痛,一般2-3天成脓。如不及时治疗,可蔓延到对侧而形成甲周围炎;若脓液侵入指甲下,可形成指甲下脓肿,在甲背上可透视出黄色或灰白色的脓液积聚阴影,造成指甲溃空或胬肉突出,延长病程,需拔去指甲或修剪部分指甲而愈。 疔毒发于手指末端,肿胀形如蛇头者;称“蛇头疔”;发于手指螺纹处者,又你“螺疔”。其临床表现为:初起指端感觉麻痒,继而刺痛,焮热肿胀,色红不明显,随后肿热渐渐扩大,指端呈蛇头状肿胀,酿脓时有剧烈的跳痛,患肢下垂时疼痛更甚,局部触痛明显,约10天成脓,常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疔疮生于指腹部,肿胀如蛇肚者,称“蛇肚疔”,常可损坏筋膜,影响指关节的屈伸功能。其临床症状为:整个患指红肿,呈圆柱状,形似小萝卜,皮肤色红而光亮,手指轻度屈曲,不能伸展,任何伸指动作都会引起剧痛,渐渐加重,约7-10天成脓。因指侧皮肤厚,不易透脓,难自溃,溃后脓出黄稠,症渐减,约2周左右愈合。若排脓较晚,易损伤筋脉,则愈合缓慢,并影响手部活动。疔发生于手掌心,肿形如托盘之状,称“托盘疔”,又因发生于手掌心,故又名“掌心毒”或“手心毒”。其临床表现为:整个手掌肿胀高突,失去整个手掌的掌心凹陷或稍凸出,手背肿势通常更为明显,甚至延及手臂,疼痛剧烈,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纳呆、苔薄黄、脉滑数等症。约2周左右成脓,因手掌皮肤坚韧,脓液不易透出,很可能向周围蔓延而损伤筋骨或引起疔疮“走黄”。 疔毒生于足底部者称“足底疔”。特点为初起足底部疼痛,不能着地,按之坚硬,3-5天有搏动性疼痛,修去老皮,可见到白头,严重者肿势蔓延到足背,痛连小腿,不能活动,伴恶寒、发热、头痛、纳呆,苔黄腻、脉滑数。溃后流黄稠脓液,肿消痛止,全身症状也随之退去。 手足部疔疮发病原因多由外伤如针尖、竹、木、鱼骨、修甲等刺伤或昆虫咬伤,从而感染毒邪阻于皮肉之间或因湿热下注,毒邪蕴结,气血凝滞而成。治疗原则清热解毒,或清热托毒;发于下肢宜清热解毒利湿。 本病属现代医学所指的脓性指头炎、甲沟炎、掌指间隙感染、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其发病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上酌情应用抗菌素,外治关键为脓成早期切开排脓。 (三)红丝疔多发于四肢,因有细红丝一条,迅速向上走窜,故名“红丝疔”。 临床特点为;该病好发于前臂及小腿的内侧。先在原发病灶处有红肿热痛,继则有红丝一条,由前臂或小腿迅速向躯干方向走窜,上肢导向肘部而及腋窝,下肢导向腘窝而及腹股沟,使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伴有轻重不同的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周身无力、苔黄、脉数等。红丝较细的,1-2天可愈;红丝较粗的可结块,一处未愈,他处又起,有的2-3处相互串连。病变在浅部的,结块多而皮肤色红;病变在深部,皮色暗红,或不见红丝,但可见条索状肿胀和压痛。如不消退则化脓,化脓在7-10天左右,溃后收口较易。如果2-3处串连贯通,则收口较慢,严重者可引起“走黄”。 本病病因多由于足部生疔、足湿气糜烂或皮肤破损,感染毒邪,以致毒流经脉,向上走窜而继发。治则以清热解毒为主。 诊断要点为:前臂及小腿内侧呈条状红肿热痛,红丝向上迅速走窜,附近淋巴结肿痛,重者伴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 本病现代医学称之管状淋巴管炎,其发病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从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经组织的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内,引起淋巴管发炎。如果淋巴管炎继续发展扩散到附近淋巴结,则引起淋巴结炎。治则是早期抗菌消炎,并对原发病灶进行处理。(汝丽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