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 旴江医家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4-11-19
    在中医骨伤科学发展史中,旴江医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的骨伤科成就可谓引领医林,独占风骚。
 
    危亦林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通晓内、妇、儿、眼、喉、口齿各科,尤擅长骨科。危氏历时10年,于至元三年(1337年)著成《世医得效方》,经太医院核定,于至正五年(1345年)刊刻发行,成为各行省使用的医疗手册。《世医得效方》20卷50余万字,列有“正骨兼金镞科”专卷,记述了大量骨伤疾病的治疗方法和验方、秘方,其骨伤科成就代表了金元时期中国骨伤科的最高水平,并居于当时世界医学的前列。
 
    《世医得效方》将骨折脱位分为“六出臼,四折骨”,开创用解剖知识来指导骨折脱位的分类的先河。危氏创立的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比英国医生达维斯采用这一同样方法早了600年;架梯(立凳)复位法整复肩关节脱位,较现代外科奠基人之一的巴累1572年采用的类似方法早了200多年。危氏应用草乌散全身麻醉进行正骨手术,是世界麻醉史上已知的最早全身麻醉;其中应用曼陀罗、草乌等进行全身麻醉,比日本外科医生华岗青州1805年使用曼陀罗做手术麻醉早了460多年。《世医得效方》记载骨伤内服药方35首,外用药方40首,共用药有178种,所载方剂既有古方验方,也有家传秘方。
 
    危亦林不但推动了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还对国际医学交流产生了重要作用。他的脊椎骨折复位及固定技术,于中世纪便流传到西方,并被采用。据考证,《世医得效方》于1353年之前就传入日本,书中六出臼、四折骨理论,十不治证、关节脱臼复位法等学术思想,均对古代日本古典骨伤学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构筑其古代正骨术的重要基石之一。日本古代用于整骨术的麻醉基本方,应首先来自《世医得效方》中草乌散等方。
 
    晋代葛洪曾在旴江流域的麻姑山、阁皂山等一带炼丹、采药、行医,所著的《肘后救卒方》有大量骨伤病症治疗记述。该书提出开放创口感染的毒气说,认为创口中异物遗留及创口污染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对开放伤口应予及时的清创、消毒及正确包扎。该书开拓了中医骨伤科诊治的新局面,对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贡献。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