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脾胃病辨治经验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01-23
我跟随李振华教授学习,最大的收获是老师缜密的中医临床思维和脾胃病学术思想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内经对脾胃均有虚、实的记载,《灵枢·本神论》:“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李振华教授在承担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研究中并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观察发现,脾胃病据统计90%以上都为脾胃气虚,创新性地提出,脾本虚证,无实证之论点。
 
“脾为胃行其津液者也”,其运化食物精微之功能赖于脾气,甚则脾阳。如脾失健运,饮食入胃,则不能及时和降,食物停留在胃,故胃多实证。其他如肝气郁滞横逆于胃,使其疏泄条达失常,胃气不能下降;或暴饮暴食;或嗜酒肥甘;或久病胃气虚弱等均可导致胃腐熟无力,食物停滞在胃。故李振华教授提出胃多实证,胃不能及时腐熟下降,可因实而致脾气虚。脾失健运,也可因虚而致胃实。
 
李振华教授认为,人是有机的整体,脾胃与其他脏腑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有机的平衡以维持生生之机。尤其五脏六腑皆禀受脾胃之营养运化,而发挥其生理作用。因而脾胃的病变必然影响其他脏腑,其他脏腑阴阳之失调也必然影响脾胃。
 
在脾胃病的病程演变、转归、愈后中,肝、脾、胃的协调及病理影响起着关键的作用。李振华教授多年临床观察,三者的关系,在脾胃病中表现为脾常虚,肝常郁,胃常滞,很少单独之为病。故李振华教授强调在治疗脾胃病时必须辅以疏肝理气之品。“治肝可以安胃”治疗肝病是亦必须注意健脾和胃。根据病机重在肝、脾、胃之虚、实、寒、热不同而随证治之。21nx.com李振华教授在研究“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时,根据脾虚、肝郁、胃滞的病理特点在治法上原则性地提出了“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学术观点。但肝、脾、胃在病理上不仅有轻重之别,亦非平均地各占三分之一。同时肝、胃在病理上还有虚、实、寒、热之变。而脾仅有虚证,气虚甚则阳虚,故脾虚是脾胃病之基础。肝、胃应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李振华教授治疗脾胃病之法,亦是辨证用药之依据。
 
李振华教授在总结继承历代治疗脾胃病方剂中唯一发现清代·汪昂所著《医方集解》中香砂六君子汤,药品虽八味,但照顾肝、脾、胃较全面。如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为主;陈皮、半夏、砂仁除湿和胃;砂仁、陈皮配香附疏肝理气。时后清代名医陈修园对香砂六君子汤的评价说:“百病皆依此方而收功。”李振华教授亦认为香砂六君子汤药味虽然不多,但非常符合脾胃病在治疗上“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疗原则。多年来李振华教授在治疗慢性脾胃病中,根据脾、胃、肝之虚、实、寒、热的程度不同,以此方为基础加减化裁,增加了疏肝的药物如枳壳、郁金;以及协调肝脾的桂枝、白芍,创立了香砂温中汤。他创立的脾胃病辨证体系,从诊法到辨证理法方药,在国内同行中广泛应用, 疗效卓著。(华荣)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