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多数医者根据艾滋病具有发病多、病情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等特点,将其归属于中医“瘟毒”、“温疫”等湿病范畴,亦有认为属虚势恶核等。本病在中医学中虽无记载,但类似的症状,在历代方书中已有描述。如(左传》载:“晋平公有疾,秦伯医和视之日:疾不可为也。是为近女色,疾如蛊,非鬼非食……女惑男,惑以生蛊,乃建溺惑乱之所生也。”这是因性接触而发病的最早文献记载。《黄帝内经》云:“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精似指抗病与免疫效应的物质,房劳过度、伤精、免疫力减退,由此罹发“温病”。隋代巢元方之《诸病源候论》云:“阴阳易病者,是男子妇人伤寒病,新瘥未平复,而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阴阳易也。……所以呼为易者,阴阳相感动,其素度著,如人之换易也。”指出本病是因性交传染的。中医中药秘方网搜集整理 艾滋病(AIDS),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继癌症后出现的又一致命性疾病,由于其传播性强,发病迅猛,死亡率高,而被称之为“超级癌症”、“世界瘟疫”。截至1991年5月1日,全球艾滋病数已累计达35万9千例,而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流行病学家估计,到2000年,仅亚洲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将由1996年的35万例增加到200多万例。自世界上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后,医学界就着手进行研究;但迄今报道的文献中,尚未有理想的疗效。 艾滋病发病是免疫功能缺陷和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而引起的,病毒通过密切接触(性交、接吻等)、输血、注射等方式,或由皮肤破损处侵人人体,通过自己的遗传信息,将RNA逆转录成DNA,按其病毒的形式整合入宿主细胞的基因团内,损害其T淋巴细胞,导致细胞的溶解,而不能发挥其免疫作用,造成免疫缺陷和感染的恶性循环。临床表现为三期,即艾滋病感染早期(HIV)、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艾滋病后期(AIDS)。最近美国波士顿达纳一法贝尔癌症研究所的威廉·赫塞尔廷教授等发现,艾滋病病毒是通过一种名叫树技状的细胞进入人体,从而揭开了艾滋病病毒在性行为后进人人体之谜。 目前对此病的治疗缺乏有效的手段,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医者尝试用中医药与针灸防治艾滋病,发现中医药和针灸对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抑制病毒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引起广泛重视;并运用于防治艾滋病的研究中,从摸索中取得了可喜成果。 当然,国内外医者所做的探索工作,仅仅是初步的,运用中医药还不能完全治愈艾滋病,只是在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方面略具优势。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1.运用中医理论结合其他学科如心理学和现代医学等深刻认识艾滋病的病因。2.继续通过实验,寻找防治艾滋病的特效中药和方剂以及针灸治疗艾滋病的原理。3.综合理论和临床,总结辨证治疗艾滋病的系统理论,并积极与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合作进行中医肪治艾滋病的临床研究。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1.气阴两虚低热盗汗,咽子口燥,干咳少痰,神疲气短,舌红苔白,脉细弱。本型多见于艾滋病早期或相关综合征期。 2.心脾两虚短气自汗,倦怠乏力,心悸征忡,失眠烦躁,手足冷,腹泻便据,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缓。本症也主要见于艾滋病早期或相关综合期。 3.脾肾阳虚颜面虚浮,胱白,手足不温或畏寒肢冷。腰膝、下肢冷痛,腹泻或下利清谷,腰酸腿软,头重头晕。舌质淡胖,苔白净,脉细弱。本型多见于艾滋病早期或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期。 4.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耳鸣耳聋,人夜及午后低热,咽于口燥,腰膝酸软,胁肋隐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形瘦乏力,毛发脱落,精神抑郁。舌红少苔,脉细数。本型多见于艾滋病后期及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期。 5.肺肾阴亏低热,干咳少痰,口干咽燥,潮热骨蒸,四肢乏力,耳鸣头昏,腰膝酸软,咽喉疼痛,进行性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数。本型多见于艾滋病后期或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期。 6.湿热熏蒸热势缠绵,汗出而粘,胸闷纳呆二口舌溃腐,便粘不畅。苔黄腻如积粉,脉儒数。此系艾滋病伴发感染。 7.肾精不足头发脱落,齿摇稀疏,耳鸣耳聋,精神恍惚;健忘神疲,动作迟缓,或精神呆痴,下肢软弱无力,视物不清,反应迟钝。舌质淡,脉弱。 8.肾阴阳两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盗汗或形寒肢冷,小便频数,耳轮焦干,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9.热陷营血发热,皮肤粘膜出血,或吐、衄、便血,心烦躁扰,时或谚语。舌红峰,脉弦数。本型多见于艾滋病后期。 10.痰凝血瘀胁下痞块,恶核,肿瘤,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黄黑,或伴发热,出血,疼痛等。舌质紫暗,脉细涩;本型多见于艾滋病后期。 页首
艾滋病的中医疗法(1)针灸治疗艾滋病 取穴:主穴:关元、气海、脾俞、肾俞、足三里、命门、三阴交、筑宾、神阈、大椎。 操作时要重视预防性技术操作。医生应戴消毒手套,使用一次性针灸针。使用过的针、消毒手套及擦拭过穴位的药棉,均应置于密封容器内,另作处理。中医中药秘方网搜集整理 针灸每周2次,可不计疗程。 疗效;针灸治疗艾滋病人350例。尽管没有达到治愈目的,但针灸有下列效果;①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接受针灸治疗后多表现为内心宁静,精神振作;②缓解症状和体征:在针灸期间,患者疲乏困倦、气短心悸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睡眠好转,水肿减轻,腹泻次数减少,体重增加,消除疼痛及缓解肢端麻木无力等,有二例中等大的KaPosi肉瘤的患者,在针灸治疗后的头2个月消失。针灸尚对出血患者有良好效果;③有助于克服病人对药物的毒性反应,一些针灸同时进行化疗的病人,几乎未发现有副作用。针灸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明显的疗效,在高危人群中,针灸具有预防感染的作用。 (2)单方验方治疗艾滋病 组成:甘草(主要成分为甘草酸和甘草甜素)。 (3)气功疗法治疗艾滋病 其他措施: 对宾馆、饭店及接待外宾的单位要加强卫生管理,加强海关的检疫督察。 普及艾滋病的知识。 页首
艾滋病的中药分型治疗1.艾滋病疗效标准 2.分型治疗艾滋病 (1)气阴两虚 (2)心脾两虚 (3)脾肾阳虚 (4)肝肾阴虚 (5)肺肾阴亏 (6)热毒炽盛 (7)肾精不足 (8)肾阴阳两虚 (9)热陷营血 (10)痰凝血瘀 疗效:按上述分型群治,早期艾滋病病人服药1-2个月后,大多改善了症状:面色由苍白转红润;说话声音由低微到清亮;腹泻停止,盗开消失。实验室检查,有些病人的T4细胞数明显上升,表示其免疫机能有所恢复。 3.专方治疗艾滋病 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4.老中医经验 美籍白种人,男性,40岁。职业:房产主。有同性恋史。1988年1月10日就诊,主诉:发热、恶寒、咳嗽、胸痛、气短二天。泄泻、乏力、腰膝酸软、食少钢呆七个月。四诊检查: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语声低微,咳吐少量黄痰,气短,腋下、腹股沟等处淋巴结肿大,舌质淡,尖红,苔白腻微黄,脉浮数而无力,体温38.8度。实验室检查:HIV试验阳性,经专科医院诊断为艾滋病(合并肺感染)。中医诊断:发热(热毒蕴肺兼气虚)。治宜清热解毒,健脾益气。 处方:银翘、桔梗、杏仁、板蓝根、川贝、党参、黄芪、甘草。水煎服。 患者服15剂后,发热、恶寒、胸痛、咳嗽诸症消失,气短明显减轻。病人自感乏力,食少纳呆,腰酸膝软,泄泻。检查所见:舌质淡、胖嫩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弱。此时,热毒之邪已除,而脾肾气虚之证尚存,政改用六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以健脾益肾补气。药用:人参、白术、黄芪、云苓、陈皮、熟地、没药、肉桂、杜仲、附子、甘草。水煎服服上方40剂后,病人食欲、体力明显增强,大便恢复正常,气短等症减轻。患者对中药的疗效充满信心,要求继续服用汤剂。因此嘱其服上万10剂。10天后复诊,病人主诉症状好转,病情较稳定,故改用丸剂治疗,金匮肾气丸和健脾丸交替使用,早晚各一丸。4个月随诊,病情稳定。 按:本例早期采用清热解毒为主,兼以补脾益气,乃急则冶标之意,至表症已解,肾气虚之症状突出,即重在健脾益肾补气,为缓则治本。艾滋病证情复杂,故在辨证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多方,并直坚持长期治疗,方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5.用药规律 (1)抗病毒药物近年来国内外医者对中药进行了不少研究,并有很多新的发现,通过实验手段还发现:穿心连的萜黄酮;紫花地了和夏枯草的含硫多糖具有抗艾滋病作用的成分。还遴选出牛美子、金银花、紫花地丁、紫草、夏枯草、千里光,穿心莲、一见喜等11种中药,均对艾滋病毒有抑制生长作用。 (2)增强抗体免疫力药物研究证实人参、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红枣、杜仲、菟丝子、山萸肉、枸杞子、夭冬、麦冬、百合、五珠子、生姜等18味健脾益肾、补养气血、清热滋阴的中药对HIV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能增加白细胞的中药有:人参、党参、黄芪、灵芝、绿豆、阿胶、人胚、胎盘、鸡血藤、女贞子、山萸肉、补骨脂、刺五加、肉桂等;能增强中性白细胞吞噬功能的中药有:人参、黄苠、白术、甘草、山药等;能促进单核巨细胞的中药有:云芝、香菇、甘草等;能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中药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灵芝、猪苓、香菇、当归、地黄、蜂蛇、—淫羊藿、补骨脂、刺五加、杜仲等;能增加T细胞数量的中药有:人参、灵芝、云芝、香菇、绿豆、白术、苡仁、黄精、天门冬、女贞子、淫羊藿等;对抗体产生有促进作用的中药有:黄芪、人参、云苓、香菇、何首乌、胎盘、地黄、淫羊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