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淘米 营养“逃跑”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3-02-09

  有时,想要吃得营养,吃得健康,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怎么吃。再好的食物,如果加工方式不对,也会让营养白白流失掉。下面来看看三个做饭时常见的误区吧。

  

  误区一:反复淘米

  很多人认为买回来的米不太干净,煮饭前一天就把米泡在水里,煮之前洗了一遍又一遍。这样一来,饭是能放心吃了,可吃下去也没多少营养了。

  大米表面所含有的维生素B1是维持心脏、神经及消化系统正常功能的必需元素。不过,这种维生素是水溶性的,也就是说,如果浸泡时间太长或是反复冲洗,它就会溶在水中,随之流失。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用凉水淘洗,根据大米的精度来确定淘洗次数。淘洗时以去除大米中的泥沙和粉尘为主,不可使劲揉搓。实验表明,米粒在水中经过一次搓揉淘洗,所含蛋白质会损失4%,脂肪会损失10%,无机盐会损失5%。此外,洗完后应立即下锅蒸煮,不要再用水泡,避免核黄素等营养成分的损失。

  

  误区二:爆炒青菜

  很多人在炒青菜时习惯用大火,但这样做会让青菜中的叶酸大量损失。叶酸一般富含于深绿色的蔬菜中,例如菠菜、菜花、莴苣、油菜、香菜、白菜、花椰菜等。叶酸对造血、增强免疫功能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缺乏,会发生严重的贫血。

  此外,叶酸还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因此,在加工菠菜、莴苣、花椰菜等蔬菜时,应该清水洗净后再用刀切,加少量油后用中火快炒。炒熟后不宜久放,一来影响口感,二来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也会流失。

  

  误区三:饭菜煮太烂

  很多老人牙口不好,为了方便咀嚼,就把饭菜煮得烂烂的才吃,这样做会丢失很多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B12。这种维生素很“怕热”,在加热到100℃三十分钟或120℃十五分钟后,就会被分解。有的老人会因缺乏这种维生素,出现神经异常等症状。

  在做饭菜时,要根据具体的食物来把握烹煮的时间。一般来说,蔬菜类食物用时可少些,根茎类、肉类食物用时多些,这样才能做出软硬适中的食物。老人吃硬度适当的食物,不仅可以锻炼咀嚼能力,还能帮助肠胃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