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每次读到汉乐府《长歌行》中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时,眼前总是浮现大片的坡地,大片的向日葵,朝霞满天,春意盎然。后来有位老先生告诉我,“青青园中葵”中的“葵”不是向日葵,而是古代的葵菜。它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菜蔬,又叫冬葵、蕲菜、滑菜等。《本草纲目·草五·葵》中说其“令人呼为滑菜,言其性也。”“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英仁。”由此可以初步了解葵这种古菜。 今人多不识葵,是因为葵早已退出了餐桌,野生野长了。不像古代之葵极其普遍,是一种大众化的蔬菜。家家种植,人人皆食。准确地说,葵菜是在明代以后退出了日常生活,告别了餐桌。《黄帝内经》把葵列为古人食用的五菜之首。我们在读古诗时,会经常遇到“葵”这个字,绝大多数指葵菜。最早应该出现在诗经里,如“六月食郁及,七月享葵及菽”(《诗经·豳风·七月》)、“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句》)、“葱秧青青葵甲绿,早韭晚菘羹糁熟”(黄庭坚《戏赠彦深》)等。 葵的吃法比较多,有人喜欢食其嫩叶,有人喜欢食其嫩梢,还有人喜欢吃葵菜心,像宋代道潜《次韵子瞻饭别》写的“铃阁追随半月强,葵心菊脑厌甘凉”中的葵心即葵菜心。以上均为成菜,好口新鲜的人,特别爱吃初生的葵苗,即黄庭坚诗中提到的“葵甲”。 除了当当蔬菜吃以外,葵菜还可以晾干渡季而食,即干菜之一;也可以腌制,当咸菜备食,古人称之为葵菹。无论如何食用,都应该加上蒜或姜佐伴。因为葵菜性寒,容易伤胃,佐以蒜、姜,起调和作用。正如《本草纲目》里所说的那样:“食葵需用蒜,无蒜勿食之。” 葵除作菜蔬外,还有它的药用价值。子叶花根均可入药,特别是它的籽粒,俗称冬葵子。其花含有粘液及色素,种子含脂肪油及蛋白质。利小便,治消渴,解毒,消炎,治疮肿。 今天的葵菜,人工栽培的少,野生的多,各地均可采集。不少野菜馆推出各类葵菜,尤其是葵菜羹深受中老年食客亲睐。葵菜羹的制作并不难,配料也很简单。一般取葵菜120克,葱白10克,粳米50克。待粳米煮熟,再下葵菜、葱白,煮沸后稍冷却,再煮沸一次,拌之则成羹。葵菜利小便、解毒消炎;葱白辛辣之气,贯穿泌尿系统,轻微刺激管道壁,有利尿之功能;粳米养胃,亦有滋阴清热、利尿、消肿的作用。三者融合,食之药之。(安徽 包光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