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对人体有益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4-04-17

  甘蔗在广东人生活中广泛应用。以前过年,潮州人大年初一出嫁的女儿给婆家送礼,礼物中通常要包含有甘蔗,寓意女儿嫁后生活节节高、节节甜。珠三角地区清明祭祖,常用甘蔗成排作祭品,据说是纪念祖先当年乘坐竹排从珠玑巷前来珠三角。

  岭南出甘蔗,由来已久。东汉时杨孚《异物志》就记载:“甘蔗,远近皆有,交趾所产特醇好,本末无薄厚,其味至均……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益复珍也,又煎而曝之,如冰,破如博棋,食之入口消释,时人谓之石蜜云。”甘蔗一节节,通常根甜梢淡,所以《世说新语》里有个典故,说名画家顾恺之“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不过按杨孚的记载,岭南的甘蔗从头甜到尾,都是佳境呢。

  杨孚还谈到了用甘蔗榨糖,这是我国最早关于制造蔗糖的记载。这种蔗糖当时是贡品。《三国志》里记载了一则轶事。吴王孙亮让太监到库房去取交州贡来的甘蔗饧,守库官员不知怎么得罪了太监,太监故意把老鼠屎扔到饧中,然后说守库官员失责。孙亮一查,这种贡品平时用银碗装盛,上面有盖,还有油纸覆盖,老鼠怎么可能进去?查出是太监索贿不成故意陷害。从其收藏规格,也可看到对甘蔗饧的珍视。

  不过,《新唐书》里说:“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榨沉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中国不是已经会制糖了吗,唐太宗干吗还要派使者到西域去学?这个问题引起国学大师季羡林的重视,他博采各国文献,写了一本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糖史》。原来,看似平常的甘蔗,背后有极丰富的文化交流故事。季先生考证,甘蔗的原产地是印度,中文里起先写作“柘”,后来改作“蔗”,其实都是梵文的音译。中国原本只会榨汁晒干制糖,后来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的是更加先进的煮熬炼糖方法。

  甘蔗对人体有益,在南北朝时由名医陶弘景开始记录入药,说:“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如大竹,长丈余,取汁以为沙糖,甚益人。”不过在印度佛典中,甘蔗老早就是重要的治病药物了。看来岭南作为中印交流的前沿,在甘蔗日用及药用的传播中都起着关键作用。

  也并非所有关于甘蔗的知识都是外来的。季羡林先生说,中国在引入熬制炼糖法后,经过改良,发明了制造白沙糖的方法,领先于世界。而在甘蔗的养生方面,咱们中国的用法也自有特色。潮州有民谚:“立冬食蔗,不会齿痛。”清代名医王孟英则将甘蔗妙用于热病后期。他有三条果汁“名方”:“天生白虎汤”西瓜汁,性较寒凉,火气大者宜饮用;“天生甘露饮”梨汁,中度上火兼有口渴最适合;“天生复脉汤”就是甘蔗汁了,用在火热减退之时,恢复人体津液效果最佳。

Tag标签: 甘蔗(6)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