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诊治“白大衣高血压”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0-10-06

在临床,早在1940年就有人发现有的高血压病人在诊室内的血压和在家测量的血压是不相同的,诊室血压明显高于在家测量的血压。他们认为这种诊室内的血压升高,是由于病人到诊室内产生的应激与紧张造成的。上世纪80年代,医学专家将这种仅在诊室内血压升高,而在诊室外血压正常的高血压称为“白大衣高血压”。那么,“白大衣高血压”是怎么回事?该如何诊治呢?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病科主任余振球教授,请他来讲解这个问题。

“白大衣高血压”是怎么回事?
    余教授告诉记者,在依靠偶测血压方法诊断的高血压病人之中,“白大衣高血压”病人占20%-30%,对于这些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应予以重视。
    那么诊断标准与产生机制是什么?
    一、诊断标准。过去应用偶测血压或自测血压方法来发现“白大衣高血压”,近年来由于动态血压监测方法的广泛应用,已强调用动态血压监测来确诊“白大衣高血压”,并已发现,确定性高血压患者与“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相比,24小时动态血压明显升高。我国学者推荐国人24小时动态血压的正常标准为:白天135/80毫米汞柱,全天130/80毫米汞柱。因此,在我国白大衣高血压标准可定为:患者在诊室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
    二、产生机制。目前医学界公认,确定性高血压的发生与肥胖、高盐饮食、紧张、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等因素密切相关,而“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及机制尚未明了。但一些学者研究发现,“白大衣高血压”患者与确定性高血压患者相比:①多见于中老年人,并且与高血压家族史无明显相关;②女性多见;③与血胆固醇增多呈明显相关;④空腹及餐后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还有些学者推测“白大衣高血压”与“白大衣效应”有关,所谓“白大衣效应”即指患者心理素质不适应某些环境因素的变化(如医师在场)而发生的暂时性血压升高,当这种环境因素改变后(如回到家里)血压恢复正常。

“白大衣高血压”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余教授回答说,首先是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专家们用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的方法评价高血压对心脏结构的影响,分析所观察的确定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和血压正常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所得结果为:①“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低于确定性高血压患者,但都高于血压正常人;②“白大衣高血压”患者与血压正常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相差显著。因此,推测“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已存在左心室结构的变化。目前有研究证明,“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已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异常,也有的研究证明“白大衣高血压”对左心室收缩功能有某些影响。
    其次是对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通常应用超声方法测量颈动脉内膜厚度和管腔内径及检测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是研究高血压对颈动脉受损的一种常用的无创方法。经研究发现,“白大衣高血压”可引起血管顺应性、弹性下降等功能异常,然后出现动脉内膜增厚以及中动脉管腔扩张等结构的改变,并可发生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病理改变。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肾脏肾小球功能已出现轻度损害,并已发生血糖、血脂等代谢异常。

“白大衣高血压”该如何治疗呢?
    余教授提示,目前研究表明;“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已发生了心脑血管、肾脏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并有血脂、血糖代谢异常,而这些异常与高血压构成了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美国专家建议,有靶器官损害、糖尿病的正常高限血压和各期高血压患者均需药物治疗。因此,对“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应进行降压治疗,以减少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因“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在一些特定场所血压升高,而在另一些场所血压正常,所以,对其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但诊室血压应当继续作为这种高血压患者诊断和处理的依据。选用药物要针对“白大衣高血压”的产生机制,应用生理性降压药物。因此,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钙拮抗剂适用于临床治疗,但应进一步通过临床试验或长期随诊来验证。另外,对“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要采取松弛精神压力和改善病人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低盐饮食、增加活动以及减肥等非药物治疗。
    余教授指出,认识“白大衣高血压”的治疗特点还有另外一些意义。有部分病人尽管应用了三种以上降压药物,但在诊室内测量血压仍然高,而在诊室以外的地方测量血压则是正常的,这就是“白大衣效应”,可能使人低估药物的降压效果:①对于临床难以治疗的顽固性高血压而无明显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的患者,应考虑到“白大衣高血压”的可能;②给“白大衣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治疗,不应因诊室血压不降而过多增加降压药物的种类及用量。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