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系统回顾了30年来河南中医事业发展历程,总结了各个历史阶段坚持中医特色的工作思路、措施和成效,愈加体会到衡阳会议精神的科学性、正确性,愈加感到正确的指导思想对保证中医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衡阳会议”精神推动了河南中医专科建设的实践,专科建设的实践也丰富了坚持中医发展方向的内涵 衡阳会议后,河南于1982年9月召开了全省中医医院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在其后的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是坚持和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有效手段和切入点,并先后提出了“院有重点专科,科有专科优势”、“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方、方有专药”等口号,一批优势专科专病逐步建成,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等一批专科医院形成了品牌优势。200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郑州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了全国的专科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河南已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含建设单位,下同)64个、省级重点专科81个、省特色中医专科54个。重点专科建设不仅为全省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高和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作出了贡献,也为中医院科研、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提供了临床基础。加强专科建设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专科建设行为也已从少数医院的自主自发行为发展为有计划的业务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也从单纯的临床业务发展为临床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并重。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专科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在推进专科建设的同时,探索和深化了针对优势病种的特色病证管理,制订了符合实际的《河南省重点专科建设验收标准》,对专科建设的方向、内容和验收的核心指标体系做出了明确规定,有效地引导和指导了全省中医医院业务发展。 河南中医专科建设的历程,是一个立足实践、理性思考、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思路措施成就了我们目前的成绩。回顾这一历史,我们有以下经验和体会: 第一,特色优势不是空中楼阁,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疾病谱、医院基础条件、人才和技术实际,才能真正找到专科建设的切入点、突破口和持续发展模式。第二,专科建设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打破墨守成规的理念,不断与时俱进,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汲取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总结和完善专科诊疗技术,持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第三,专科建设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一人、一招、一方、一药的层次,必须向团队化、学术化方向发展,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在专科之下形成若干相互平行又渗透融合的专业方向,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在良性竞争中共同发展。第四,重点专科是中医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扶持其重点发展,并给予政策支持。第五,专科建设必须注重中医学术实践性强的特殊属性,重点专科是中医临床重点领域,也是中医临床优势所在,必须充分利用这一临床优势资源,高度重视临床研究能力和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形成临床、科研、人才培养相互配合、同步发展、共同提高的良性机制。 “衡阳会议”精神有效指导了河南中医医院管理的实践,医院发展的成就更加坚定了我们坚持中医特色发展方向的信心 衡阳会议召开之时,河南仅有46所中医院,3992张病床。不仅规模有限,而且在基础条件、人员配备、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综合服务能力不强,中医特色优势的发挥受到诸多限制。经过30年发展,我们在全国较早实现了“县县有中医院”的目标,现设有中医医院269所,其中三级甲等中医院19家、二级甲等中医院78家。截至2011年底,全省中医医院设置床位3.6万张,年门急诊总量2280万人次、出院病人110万人次,约占全省医院门急诊和出院人次的20%和15%。全省中医院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平均住院日和经济效益指标都处于良性状态。中医特色指标逐步改善,特色优势淡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核心特色指标逐年提升。之所以有这些显著的变化,除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省中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外,得益于我们坚持了中医特色办院方向,并紧密结合实践,在管理上进行了持续的创新。 近年来,河南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部署,在不断推进中医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同时,凝聚行业智慧,借鉴吸收先进管理理念,逐步改变单纯以西医模式管理中医的现状,探索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中医医院管理模式和政策措施,为中医医院进一步发挥特色优势,完善服务功能,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在医院建设方面,我们调整了全省三级中医医院的规划设置,制定了《河南省县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指导全省中医药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在医院评审评价方面,我们出台了以“依法执业、基础管理、特色优势、优质服务”为基本框架的《河南省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标准》,对全省中医医院进行定期考核评价,探索对全省中医医院业务管理重点指标进行定期考核。在医师管理方面,我们出台了《河南省中医类别医师执业管理办法(实行)》、《河南省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执业科目和人员注册暂行规定》和一系列配套文件,有效解决了《执业医师法》实施后基层卫生监督部门随意干涉中医医师临床诊疗行为的问题,促进了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发展。在机构执业管理方面,我们定期开展全省中医医院业务信息总结分析,出台了关于医疗机构注册和校验现场评估的相关标准和制度,通过机构执业管理发现和解决制约中医特色优势发挥的共性问题,随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予以解决。在技术准入方面,我们出台了相关政策,积极鼓励中医医院引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组建中西医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和质控中心,确保中医医院开展高新技术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在创造环境方面,我们针对医院业务发展需求,积极协调发改委、财政厅、卫生厅,在大型设备配置、基本建设投资、重大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中医医院以支持,一大批医院迁建、改扩建,诊疗环境和装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管理体制建设方面,河南18个省辖市卫生局均设有中医科,部分还成立了副处级的中医药局,南阳市成立了正处级、独立设置的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种植、科研等职能划归该局统一管理。 回顾这些年的实践,我们切实体会到坚持正确办院方向的重要性。要把这一原则落到实处,必须有持之以恒发展中医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必须有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勇气。由于建院历史短,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功能不健全和制度建设滞后等原因,中医医院长期面临生存发展和规范管理的双重压力,中医管理部门也相应承担着建设和管理中医医院的双重任务。化解双重压力,完成双重任务,需要理性和智慧,而要摒弃片面的指责和理想化的空谈。中医管理部门更要实事求是,在现实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中医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坚持服务、指导和监管并重,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资金扶持帮助中医院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指导中医医院坚持正确办院方向,为医院提供明确的政策服务比笼统的号召更有效,指导解决具体问题比形式上的评审检查更有效,凝聚行业力量共同克难攻坚比单纯的批评指责更有效,形成坚持中医特色的行业共识比泛泛的要求更有效。 “衡阳会议”精神有效推动了河南中医文化建设的实践,证明了坚持中医特色是中医文化的核心内涵 30年前,当全社会、全行业对中医药工作尚未形成共识的情况下,衡阳会议以超前的眼光确立了“坚持中医特色”这一正确方向。我们回顾河南中医文化建设和传播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医正确方向恰恰就是中医文化的核心内涵。 中医药学不仅是源自实践的医学科学,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科学理念,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振兴中医事业,弘扬中医文化,最根本的是把中医的基本理念传授给大众,拨去中医神秘的面纱,让被现代文明包围的现代人了解中医认识自然界、人、健康和疾病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提高人民大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认可度、接受度。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和中医药文化建设,推动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促进中医药走向民众,深入民众。成功举办了“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支持南阳市连续举办10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南阳医圣祠、宛西制药“中华医圣苑”被命名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组织拍摄反映河南中医名家和中医药文化的电影《苍生大医》、《精诚大医》和电视连续剧《大国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誉。同时,我们在医院基本建设、诊疗环境、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上,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元素,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开展“治未病”健康服务,恢复和发展中医传统诊疗模式和治疗手段,中医药服务的特异性优势正在逐步增强。我们还把中医文化的核心理念延伸到教育领域,支持河南中医学院举办了“仲景学术传承实验班”、“平乐正骨传承实验班”,在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管理等方面坚持中医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和经典文献教学,注重师承授受和临证解惑式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国学修养和中医理论素养。我们所做的一切,从根本上讲就是用中医的理念教育大众,用具体的实践不断地丰富和注解着中医文化的内涵。 衡阳会议距今已30年了,当年与会的前辈们大多已步入老年,有的已离开了我们。在衡阳会议精神指导下,中医事业发展的环境正在日益改善,中医医院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发展,中医学院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层次中医人才。但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当年会议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中医事业发展依然存在很多困难。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纪念衡阳会议,不仅要更加坚持衡阳会议所倡导的“坚持中医特色发展方向”,更要时刻用前辈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勇于开拓的敬业精神和忠诚于中医事业的精神激励自己,静下心来,扑下身子,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求中医事业发展规律之真,务中医事业振兴之实,认真研究制约中医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断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推动中医事业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如此才能无愧于先贤、无愧于事业、无愧于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