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工作要坚持正确方向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3-04-03

  中医药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强调了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改革方向,再次重申了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中医药工作要抓住新机遇,适应新要求,找准新着力点,在深化医改的进程中进一步体现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改革和发展,在服务“健康幸福湖北”建设中彰显中医药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药工作要坚持正确方向,做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的先行军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的重要判断,明确了整体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五个重点领域,提出了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为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方向就是旗帜,中医药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不仅关系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前途,更事关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道路的成败。对此,我们必须在中医药事业如何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上,要有更加清醒和理性的认识。

  (一)中医药发展之根在姓“中”。中医药是人类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我国人民在劳动、生活、生产以及同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中,逐步探索、试验、总结、提高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科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的医药学。中医药学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良好的治疗效果、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维护我国乃至世界人民健康的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中医药学不仅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医药受到了现代医学的冲击,一度产生中医“失语”、“西化”的倾向。然而,纵观中医药发展过程,它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先进科技的吸收。而先进的现代科技,应该说是推进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物质手段,并不可能也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医药姓“中”的根基。中医药和西医药一起,构成我国卫生事业的一体两翼,缺一不可。

  在这个问题上,中医药工作者要头脑清醒、旗帜鲜明。我们要毫不动摇地传承中医药经典学说,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医药的特色,毫不动摇地发挥中医药在疑难杂症、保健康复、健康促进等方面的优势,毫不动摇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发展中医药,坚定不移地在中国特色卫生发展道路上展示中医药的作为。

  (二)中医药发展之魂在“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医药的内涵;深刻指出了中医药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段,更重要的,它是中华文化世代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华夏文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凝聚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我们必须紧紧扭住“文化”这个根本,着力体现“文化”在中医药发展上助推器的作用。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医药“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大医精诚”的文化价值,并注入时代内涵,使之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为群众服务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构建中国特色卫生职业精神上发挥重要作用。要大力弘扬中医药系统论、整体论的诊疗理念和“无德不成医”、“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人文精神,进一步营造体现人文关怀、医患和谐的卫生事业发展良好环境,在建设中国特色健康文化上展示中医药的作为。

  要大力弘扬中医药人与自然和谐的养生防病思想,调和致中、辨证施治的保健理念,并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有机融合,在构建以人为中心,全生命周期、全过程服务的卫生服务新体系上彰显中医药的地位。

  (三)中医药发展之源在“传承”。列宁同志说过,“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千百年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特别是其简便验廉的特点已越来越多地得到人民群众乃至国际社会的认可,群众基础深厚;中医药“上工治未病”的理念,顺应了当前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和医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因此,系统继承中医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源泉和基础。

  湖北省是神农故里,李时珍的家乡,是中医药资源大省,中医药历史积淀厚重,要进一步认清优势所在,对中医药理论进行系统整理和现代诠释。要在研究挖掘中医药经典文献和古典医籍上加大力度,传承中医药国粹;在收集整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用药方法,民间特色疗法等并进行系统研究上加大力度,惠及更多群众;在总结传统制药技术和老药工经验并进行深入研究,使之成为规范化的工艺技术上加大力度,推动中药现代化;在师承学习,努力培养名医上加大力度,让中医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

  (四)中医药发展之要在“创新”。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中医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医药服务领域在不断缩小,特色和优势在逐渐淡化,某些中医药服务西医化倾向严重;中医药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不足,中医药现代化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等。

  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创新”,要将创新作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要大力推动思路创新,要深刻领会中医药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治未病的精髓,进一步明确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建设“六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以思路的创新,突破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要大力推动发展方式创新,要统筹中医药、西医药、中西医结合协调发展;统筹规模适度扩张与人才素质提高、质量提升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中医药协调发展;统筹公立与民营中医药机构协调发展。

  要大力推动诊疗模式创新,要推动中医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上发挥独特作用;在增进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慢性病、老年病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在攻克疑难杂症等领域发挥独特作用,在疗效确切的中药制剂研发和应用上发挥独特作用,加快形成中医药既重视疾病治疗,又重视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并融合一体的综合防治模式。

  要大力推动产业创新,中医药作为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资源,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以产学研用为纽带,搭建技术研发、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四个平台,充分发挥湖北省中药材的特色,高起点发展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市场前景广阔的中药产品,快速带动全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药研发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壮大。

  中医药工作要坚持围绕中心,更加自觉地融入“健康幸福湖北”建设之中

  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描绘了“五个湖北”的宏伟蓝图,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我们提出了建设“健康幸福湖北”的目标任务,并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中心工作,其宗旨就是要努力提高全省人民群众健康素质。中医药作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加自觉地融入“健康幸福湖北”建设之中,发挥特色,拓展优势。

  (一)明晰思路。中医药服务“健康幸福湖北”建设,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作为奋斗目标,始终把增进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为检验标准,要以实现“三性”为原则。一是要实现“群众性”。要继续保持和发挥中医药以“治未病”为核心的预防保健服务理念,以针灸、推拿、中药等为主要手段、群众喜闻乐见的绿色诊疗服务模式,使中医药形成更广泛、更深厚的群众基础。二是要实现“公平性”。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中医药“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把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贯穿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全过程,充分尊重和实现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获得权,让人民群众公平享有中医药特色服务。三是要实现“可及性”。要不断巩固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特色和优势,着力构建体现中医精髓的综合诊疗和一体化的服务模式,确保人人享有基本中医药服务,努力实现中医药发展成果人民群众共享。

  (二)把握重点。去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等五部委启动了“基层中医药能力提升工程”,明确了九大任务、七大项目。近期湖北省将实施这一工程。我们认为,中医药工作要在“健康幸福湖北”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应该以实施“基层中医药能力提升工程”为重要载体和抓手,凸显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更加注重基层群众。要将中医药服务更多地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要以“中医中药荆楚行——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为平台,推动基层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比例和重点人群、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比率,加强中医健康教育,推广基层适宜适用的中医药技术,同时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监管,让更多的基层群众享受到中医药服务。

  二是要更加注重夯实基础。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中药房,建立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建立中医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帮扶机制,加快建成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同时,要狠抓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要更加注重基本保障。要将能力提升工程与深化医改各项任务紧密结合,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中体现中医药特点,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中拓展中医药服务内容,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和评审中将中医药作为重要内容。总之,实施能力提升工程,我们要以城乡居民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为出发点,以看中医更安全、更有效、更方便、更便宜为立足点,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努力实现中医药“服务更可及、能力有提高、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在服务“健康幸福湖北”建设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三)健全机制。“健康幸福湖北”是一个宏伟的蓝图,“基层中医药能力提升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将工程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在服务“健康幸福湖北”建设中体现地位和作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并作为当前中医药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集全系统之力抓好抓实,要将机制建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

  中医药工作要坚持服务大局,在推动全省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上竞进提质

  (一)强基固本,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这是中医药事业发展体现“竞进”的基本要求。我们提出“4个百分百”的目标:即到“十二五”末,100%的村有中医、用中药,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提供中医药服务,100%的县级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有条件的达到三级标准,100%的市级以上中医院达到三级标准。在全省加快形成覆盖齐全、分布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效益突出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一是要舞龙头。省中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是我省中医药继承创新的标志性工程,要把这个龙头切实舞起来。

  二是要壮腰身。市、县中医院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一方面要加大已经落实的国家和省中医院项目建设力度,已经建成的要尽快投入使用,尽快发挥效益;没有建成的,要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完成。

  三是要筑网底。基层中医药工作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中医药事业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源泉。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上,要坚持重心下沉,加大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要力争今年实现“国医堂”全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进一步扩大基层中医药服务的群众基础。

  四是要建新服务链。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与综合医院相比,块头不是很大、包袱不是很重,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要以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加大、加快组建中医医疗集团和医疗联合体,集团各单位之间实行人才、技术、设备、中药制剂等资源共享,实现人才柔性流动,强化管理一体,在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新的服务链上走在全省前列,为全省作出表率。

  (二)人才引领,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这是中医药服务落实“提质”的内在要求。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要遵循中医药学术特点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统筹兼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基层人才培养、中医人才培养与中药人才培养,切实增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当前,我们要切实加强三类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一是要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带头人,是中医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近期我们将启动“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希望在这一工程的实施中,各地有更多的中医药高端人才进入培养序列。

  二是要加强中医药适宜人才培养。要进一步强化中医药从业人员“三基训练”及“四大经典”学习,对在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临床技能和诊疗方法的培训,加速中医药队伍知识更新。要进一步健全定期培训制度,重点培养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和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名中医药全科医生,让中医药服务更加贴近基层群众的需求。

  三是要加强中医药管理人才培养。管理人才特别是各级中医院院长是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的精英力量,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要通过举办院长培训班、赴外地学习考察等方式,不断提高中医药管理者全局研究谋划中医药工作的能力。

  中医药工作要坚持转变作风,不断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

  中医药是一门古老的医药学,但它又是不断创新发展、符合现代健康理念的学科体系。振兴中医药、发展中医药、创新中医药,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责无旁贷,需要全体中医药工作者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转变作风,打造精神高地。

  (一)解放思想。中医药工作者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的主体,要始终坚持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大跨越。要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医药的理论创新,加强中医药预防保健理论、养生康复理论和技术的挖掘整理与推广运用。要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引入先进的西医诊疗理念,运用先进的现代医学诊疗手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实践,研究探索治疗疾病的中医药新技术、新方法,绝不能作茧自缚,固步自封。解放思想,最重要的是敢于突破一切阻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陈规、惯例、旧习,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中医药事业发展环境,以实干的业绩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坚定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要清醒地看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面对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面临的机遇更是前所未有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近几年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在政策上倾斜,在项目上优先,在投入上加大等,为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相信中医药、使用中医药、支持中医药,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和群众基础;再加上全省中医药工作者思进取、谋发展、促改革的决心和干劲,在这些有利的大态势面前,我们没有理由不坚定信心,没有理由不振奋精神。;要形成一股力,拧成一股绳,开拓进取,把中医药事业振兴起来并不断发扬光大。

  (三)营造环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领导,争取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中医药在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养生康复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和知识。要通过收集、整理、编辑、出版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系列丛书,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为中医药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理解、尊重中医药工作者,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四)转变作风。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要求我们要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优良的作风面对中医药工作。转变作风,要做到始终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作为中医药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要始终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定下来的事情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一抓到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成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勤于思考,努力发现规律,使各项工作部署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能体现群众意愿。总之,要通过作风的转变,强化真抓实干的“气场”,进一步增强推动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正能量。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