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同时又由于工作和生活环境各种压力的侵蚀,人们对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广大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正在持续增长,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正是满足群众迫切需要、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服务业水平、有效扩大就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之一。 今年8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决定“要培育相关支撑产业,加快医疗、药品、器械、中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提升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养生旅游作为一种以“养生”为主题的休闲旅游形式,正逐渐成为人们健康旅游的首选,是最具旅游吸引力、最具可开发性的专项旅游。 打造中医药养生旅游新格局 现阶段首先应做好中医药养生旅游的规划设计、形式配置、解说教育、价值品牌的研究,重点探究现阶段我国养生旅游形式、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养生旅游产品价值及养生旅游品牌等方面问题 当前,在现代高节奏的紧张生活中,各种压力使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加,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了,对“健康、愉快、长寿”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养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作为一种集“康复”、“养生”、“休闲”于一体的消费理念,在现代人的思维中已渐形成,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的一种时尚。因此,现阶段首先应做好中医药养生旅游的规划设计、形式配置、解说教育、价值品牌的研究,重点探究现阶段我国养生旅游形式、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养生旅游产品价值及养生旅游品牌等方面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拿出其相应的对策,合理设计中医药养生旅游项目、产品,深度开发中医药养生旅游资源,以多样性、普适性、知识性的中医药养生旅游形式,打造“天人合一”的中医药养生旅游新格局。 中国养生学是以古代中国传统生命哲学思想为基础,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及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最早的中医学著作《黄帝内经》认为养生是一种预防医学,是在天人合一的状态下,法阴阳,畅情志,节饮食,并通过适当的运动,来达到“治未病”、防病健体、延年益寿、繁衍生息的目的。养生旅游则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基础上,结合观赏、休闲、避暑、康体、游乐、教育等形式,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医疗、康复等目的的大众休闲旅游。 因此,在开发旅游项目时需要突出其6大特点。 多样性 就是在各式各样的气候环境、地理位置、文化资源、动植物资源等基础上,打造具有本地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养生旅游形式。 普适性 传统观念认为养生旅游主要针对的是亚健康或老年人群,但实际上养生休闲涵盖所有追求健康快乐生活的人群。他们不是“病人”,又不同于普通的游客,而是具有较强养生目的性的游客。因此对其进行的康复保养不宜在医院或养老院进行,而应根据不同的心理、身体需要进行养生旅游项目和目的地的选择。 知识性 就是要使养生旅游与传统的养生理论、人文资源紧密联系,使人们通过旅游在获取养生体验的同时,达到修身养性、健身康体、丰富知识、延年益寿的目的。 科学专业性 养生休闲活动的开展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核心基础,强调自然生态的要素,并逐步融入了西方现代康疗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点。很多养生休闲活动需要在专业人员的主持指导下开展,按专业规范和规定程序进行。 教育性 通过养生旅游活动,使游客在休闲中能够得到“健康教育”,提高“认知水平”,达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同时可使游客转变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 综合性 养生旅游是将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方法同现代生活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多种休闲方式结合起来而形成的新的旅游业态,既注重养生的功能,也注重养生过程的休闲性和体验性,它是将养生这一康复过程娱乐化、休闲化的项目。 发挥各地中医药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利用各地特有的温泉、沙漠、湿地、海洋、海岛等自然资源优势,把传统中医药养生文化手段、方法和现代科学养生方法结合起来,同时注重突出对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养生知识和技术的宣传 在开发建设中医药养生旅游项目中,一要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批集科技农业、名贵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的养生体验观赏基地;二要开展养生授课、名医问诊、养生茶和养生药膳项目,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体验性完美结合,使游客在旅游休闲中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发展历程,增加养生知识;三要发挥地方特有的温泉、沙漠、湿地、海洋、海岛等自然资源;四要在加强旅游开发的同时,注重中医药养生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开发药浴、沙疗、泥浴等系列项目,开展中药熏蒸、中药热敷、推拿按摩、保健功法、中医蜡疗等特色项目,同时还要开发野生原生生态绿色食品、养生环境(青山绿水森林乡野)、养生活动(动静结合的休闲、度假、娱乐)、养生餐饮(健康食品、绿色食品、药膳)、养身教育(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项目,达到吸引游客和中医养生的目的。 在开发旅游项目时还要把传统中医药养生文化手段、方法和现代科学养生方法相结合,在开展传统项目,如太极理疗保健、传统中式搓澡保健、拔火罐保健、中医推拿、中医适宜技术、食疗的同时,还可以结合现代的推油保健、足疗保健、泰式按摩、日式按摩、韩式松骨,开展养生旅游项目。 在中医药养生项目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突出对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养生知识和技术的宣传,如建设“中医药文化墙”, 使常见病、多发病达到“一墙治一病”的效果;加强中医适宜技术互动项目开发推广,让游客在技师指导下,通过现场示教中医药养生技术和保健器械,引导游客积极参与体验并掌握相关的养生知识和养生技术,带动相关养生保健产品的推广使用。 加强相关部门政策间的协调 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行各业全社会积极参与,因此,加强各地各部门间积极配合、协调工作,规范职业管理、严格准入标准、出台相关政策就成为当务之急 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行各业全社会积极参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重点在增加供给,核心要确保质量,关键靠改革创新,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境外资本依法依规以多种形式投资健康服务业,加快落实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在社保定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使社会力量成为健康服务业的“劲旅”。统筹城乡、区域健康服务业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 因此,加强各地各部门间积极配合、协调工作,规范职业管理、严格准入标准、出台相关政策就成为当务之急。如卫生、社保部门要将“治未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项目逐步纳入新农合和医保的范畴;财政部门应加强对“治未病”工作的财政投入;卫生部门要制定医疗旅游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标准,为从业人员提供注册,保证执业人员的合法权利;旅游部门要制定好旅游点的服务标准;物价部门要制定好中医药养生旅游项目收费标准,给予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项目立项并确定合理收费依据;工商部门要制定中医药养生旅游市场准入标准等,通过制定一系列与中医养生旅游相关的政策,规范中医药养生旅游市场。 当前,中医预防保健的理念和方法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推崇,人民群众对系统、规范、优质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制定中医药养生保健人员的准入标准,实行中医药养生保健专业的职业分化和职业岗位设定,建立中医药养生保健职业技能鉴定、认定制度已迫在眉睫,如中医美容师、养生师、中医药膳师、中医饮食指导师、中医保健推拿师、中医康复师、火罐灸疗保健师、中医家庭护理员、中医心理健康咨询师、中医健康保险业务员、中医针灸保健师、亚健康监测师、亚健康咨询师、亚健康调理师、中医体质辨识师(包括中医诊断测评员)和中医健康指导师(包括中医调养指导员、中医预防保健师)。 另外,政府应在引导性投入和基础设施配套投入的同时,制定更为宽松的政策,鼓励优势行业、优势企业和民间资金参与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开发;选择一批技术成熟、中医特色突出、效果明显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产品(含设备)进行推广;要推荐中医药养生保健机构应用(配备)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产品(含设备)目录和简介,进行广泛宣传,促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具体实施时的注意事项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使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能够互相协调促进;将创意和体验转化为游客吸引点,打造养生旅游产品价值;做好“准确定位旅游形象,做好品牌营销,开展区域联合,提升品牌文化内涵”工作 在发展中医药生态健康养生旅游项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要合理、科学地规划、管理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断地保护和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能充分地享受游娱之乐,更重要的能使旅游者在天人和谐的良好气氛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旅游者的健康、生态环境意识,使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能够互相协调促进。 提升养生旅游价值 旅游产品的特色是吸引游客的基础。因此养身旅游要以资源为依托,运用新思维、新主题、新体验,为既定的资源或形式注入生机与活力,实现艺术体验与旅游资源的完美结合,将创意和体验转化为游客吸引点,体现出“独一无二”的味道,打造养生旅游产品价值。 打造养生旅游品牌 世界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品牌经营时代。打造强势品牌和知名品牌,既是形式所逼,也是机遇所在;既是开放之举,也是发展之路;既是竞争必需,也是生存必要。现代旅游业的竞争,更是精品和品牌的竞争。品牌的优势正在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品牌力就是现代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要做好“准确定位旅游形象,做好品牌营销,开展区域联合,提升品牌文化内涵”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