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的药王庙与众不同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4-06-24

汉建初年,高祖刘邦取安邦定国之意,封王陵候为安国候。西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始置安国县。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祁州治所迁至此,故安国古称“祁州”。素有“药都”、“天下第一药市”之称。

药王庙建于东汉,庙内供奉的是东汉的开国元勋邳彤。《后汉书》里记载,邳彤字伟君,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原是王莽部下,后归汉光武帝刘秀,曾于信都、当阳、邯郸等地与王朗大战,战功显赫,是汉光武帝的28员大将之一,官至太常少府,后来,汉明帝刘庄为了追感前世功臣,将其图像画于南宫云台。

历史上唯一受过皇帝加封的药王

邳彤“职业”是将军,却成为安国老百姓供奉的药王,而且关于邳彤行医的经历,《后汉书》中却没有任何记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除了作战,邳彤还会看病,据说他自幼学医,精通医理,在下曲阳郡做太守期间,经常给老百姓治病,老百姓对他非常爱戴。当时在做武将的时候,也给将士治病。

据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祁州志》记载:“汉邳彤王墓,在南门外”;“汉邳彤王庙,俗呼为皮场王庙,即药王庙也,在邑南关”。清光绪年间山西药商悬挂的一副对联:“从白水真人而游,业恢炎汉,绩懋邯郸,伟烈彪垂廿八将;钟黄岐济世之道,术衍灵枢,惠遗商旅,仁风广被十三州。”不但颂扬了邳彤扶汉保国的战功,而且也推崇了邳彤医术的高明,可见邳彤的影响相当深远。

在安国至今还流传着邳彤生前医术如何高明,如何给平民百姓治病的传说和故事。比如“药王摘匾”的故事:邳彤生前给人看病,并且看一个好一个,被人誉为“神医”,他为官时有一同僚得了当时很难治的“对口疮”,经邳彤治疗,很快便好了。同僚深为感激,给邳彤门上挂了一块“药王邳彤”的大匾。后来邳彤的姑妈头上长了一个小疙瘩,他却怎么也治不好,结果被一村医治好了。邳彤深感自己医术不精,称不上药王,便把匾摘下来,自己也常扮成村医,走村串户,集方采药,医术越来越精,死后葬于祁州南门外,被人们尊为药王。

公元1101年,北宋皇帝追封邳彤为候,南宋年间,又加封邳彤为明灵昭惠显王。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受过皇帝加封的药王,帝王的不断加封,邳彤的名气越来越大,为祭祀邳彤修建的庙宇,也不断扩建。安国百姓为纪念邳彤,经常到此处进香,后来逐渐形成庙会。一些具有商业头脑的商人,瞅准商机,在庙会上销售自己的中药。安国药市起源于宋,兴于明,盛于清。曾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中的一些情节,就生动再现了安国药业的昔日繁荣。

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

安国药王庙现在占地50亩,由马殿、药王墓亭、正殿、后殿、名医殿、碑房、钟鼓楼等单体建筑19座,是全国最大的纪念历代医圣的古建筑群之一。

庙的山门正中悬有清朝乾隆年间丞相刘墉书写的“药王庙”巨匾。中院墓亭内竖着一块3.8米高,刻有“敕封明灵昭惠显佑王之墓”的透雕木碑。两侧名医殿内塑有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像。庙中碑碣林立,壁画生辉。各殿内挂满历代名人和各地药商帮会书写的匾额。庙前的木质牌楼有8.4米高,为三栋四楹庑殿顶,工艺精湛,为国内木制牌楼之珍品。

最抢眼的要算门前两侧对称的两根铁旗杆了。旗杆高24米,每根重15吨,建于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历时3年,采用屯土浇铸法而成。传说,旗杆上有多高,下就有多深。“文革”时期“红卫兵”破“四旧”,捆上直径2厘米的钢丝绳,用3台54马力的“东方红”拖拉机都没拉倒。铁旗杆历经近200年风吹日晒雨雪冰霜,未见锈蚀和整体倾斜。旗杆基部铸有荷花、牡丹、凤凰、麒麟等吉祥图案和记载出资及建造者、住持道人的铭文。中部铸有一幅楷书对联:“铁树双旗光射斗,神庥普荫德参天”。上部铸有3层刁斗,每斗4枚共12枚风铃,无风不响,微风小铃响,和风小铃中铃响,大风所有铃一起响。两条奔腾戏珠的巨龙缠绕在旗杆上,与顶端的翔凤遥相呼应,寓意龙凤呈祥,祛邪消灾,百业兴旺。

据说古时的安国药店内堂里都有一副对联,叫“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修合指制作中成药的过程,修合这个过程没人看得见,但是你的存心有上天在看着,举头三尺有神明。对联随时提醒,每一个参与制作中成药的人,必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必须精益求精、如法炮制,必须保证药材的质量。凭借这种诚信,安国药市才得以成为“天下第一药都”。以至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说法。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