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发展势头秘诀何在?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1-05
    在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小儿推拿科,8个月大的男孩王胤,原先颈部粗脖子不会转弯,诊为先天胎位不正引起“肌性斜颈”,经过两个多月每天1次推拿,斜颈已近痊愈。
 
    颇具特色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使绍兴市中医院的门诊、出院人次与业务收入连续5年保持稳定增长,2014年前11个月的业务量同比又增24.9%。日均门诊1477人次,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特色诊疗达1014人次,占70.4%。近几年来,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的门诊、住院“中治率”一直在70%以上。
 
    中医院发展势头越来越旺,秘诀何在?
 
    “主要靠打响‘越医牌’,实施中医院错位发展战略,写好传统医学开发应用这篇大文章。”院长毛小明对记者说。
 
    “越医”研究结硕果
 
    绍兴为春秋古越国都城,越地医家自成一派,世称“越医”。“越医文化”被列入浙江省“非遗”项目名录,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挂靠在绍兴市中医院的绍兴市中医药文化研究所近年来全面启动“越医”研究:收录了320种绍派医藉进行系统整理。《越医经典》《越医千年》《绍兴医药文化》和《绍兴中医药》期刊等相继出版。“越医”呈现出专科世家多、流派多、名医多、著述多等特点,在中华医药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绍兴市中医药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名中医沈钦荣介绍,绍兴市中医院是“越医”传承和开发应用的主要基地。这些年来,该院“越医”研究始终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搭建平台为传承
 
    名医张景岳开创的绍派伤寒,是我国极具特色的医学流派之一。绍兴市中医院沈元良主任是这一流派代表性传承人,由他领衔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绍派伤寒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4项,市级继教多项;其有关绍派伤寒2项科研成果分获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绍兴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沈元良对绍派伤寒研究颇深,先后出版相关研究专著《通俗伤寒论新编——绍派俞根初方应用》、《绍兴伤寒学派与〈通俗伤寒论〉今释》等多部著作。
 
    温病学代表方“蒿芩清胆汤”是一则十分有用的方剂。沈元良对其通过实验研究和深入探讨,进而完善相关理论,以充分发挥温病学代表方在中医药治疗外感急性热病中的优势。现在,该方已被绍兴市中医院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在继承原书对本方指出的适应症基础上,治疗范围拓展到内、妇、儿、外、五官科等多种感染性、传染性疾病及不明原因的发热,尤其对病毒性感染疗效显著。
 
    该院凭借丰富的中医人才资源,创办了“国医馆”。馆内设“景岳堂”、“华佗堂”等10间诊室,由名中医轮流坐诊。“国医馆”和“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集医疗、科研、教育于一体,不仅门诊门庭若市,而且5年来完成科研课题37项,获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13项,通过“名师带徒”培养出师已达20余名。
 
    同时,绍兴市中医院以“越医”品牌为依托,以“越医”创新为平台,创建了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脊柱关节病学科、中医骨伤科和省中医药重点专科中医关节病、颈腰椎病及中西医结合肝胆病、肾病专科。这些重点学科专科,已成为中医院的业务增量大户。该院中西医结合脊柱关节病学科,2014年门诊已达5.4万余人次,业务收入6500余万元,分别比2012年翻了一番。
 
    大胆创新放异彩
 
    当问及毛小明明年的工作思路时,他以六字相答:“发展、治理、人文”。
 
    门诊大楼及住院部古朴典雅,院内的越医碑、张景岳雕像及中医药文化长廊等地处处散发着中医药韵味。
 
    该院还开设了30个颇具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专科专病门诊,在浙东地区率先创建的经络调理中心“正和馆”,主要为颈肩腰腿痛病情较轻的患者和“治未病”服务。馆内有5名中医专家坐诊,并有11名手法操作熟练的治疗师及专科护士。由专家为患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由治疗师采用推拿、灸法、拔罐、中药熏等方式进行治疗,每天慕名而来的患者达100左右。
 
    “正和馆”还自创经络调理“易颈经”,指导患者进行颈椎功能康复锻炼,每周定期向公众和患者作现场教学演示。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