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中医药国际教育排头兵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10-28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公寓外侧是一条美食街。每当夜幕降临,这条街上,可以听到各国语言,泰语、韩语、马来语,乃至阿拉伯语、土耳其语,俨然一个小小世界广场。
 
2015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长期来华留学生已超过1200名,这对有着7000多名全日制在校生的学校来说比例不低。该校通过制度创新、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实现了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不断突破,成为我国中医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排头兵。
 
“从小,家里人生病都看中医”
 
二胡演奏级水平、上百人的民乐团总指挥……眼前19岁的马来西亚小伙黄军铭,保留着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与教养。他在当地凭借高分脱颖而出,后申请入读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中医学专业。
 
为什么不学西医要学中医?他眼神坚定地说,“从小,我们家里人生病都看中医,我喜欢中医,中医治标治本,中医是武器。”黄军铭说,中医的疗效,帮助他的母亲,告别了气管炎。在他眼中,中医治本、养生保健,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黄军铭已想好未来发展,“本科远远不够,至少要在中国读到研究生毕业,未来考一个执照开诊所。”
 
上海中医药大学为吸引海外学子报考,与马来西亚国际医药大学(IMU)合作开办了中医专业,利用海外校友加强中医的宣传,使马来西亚学子更多地了解了中医、了解上海,让更多的优秀学生更方便地获取到学习中医的渠道。
 
机制创新成海外引才关键
 
在众人眼里,能将这些海外学生招收进来,是因为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经济实力等优势。但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闫晓天看来,并不是这么简单。
 
她认为,国外中医药教育本土化进程加速、国内中医药院校国际教育竞争加剧等原因,留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的难度随之加大,唯有坚持创新和坚守品质才能赢得未来。
 
把握外向型办学的定位,国际教育学院提出了“调整提高办学层次,提升教学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推广,更新教学服务手段,激活培育院内资源,加强院间办学协作”的工作思路。
 
该校强化品牌宣传与推广,参加各类教育展,积极利用网络,从点到面努力扩大中医药在海外推广的覆盖面。不断整合校内资源,推出新政策,加大学生奖学金和助学金力度。在国家和上海市政府奖助学金的基础上,学校增设了“学科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以及“励志助学金”“生活助学金” 等奖助学金,在奖助学金的设置及考核方法上也充分考虑到专业差别、起点差异等因素。
 
“课程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闫晓天说,学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依托全英语专业体系平台建设和海外合作办学平台建设,加大了来华留学生的全英语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专职辅导员队伍,同时,还充分利用附属医院的优势,利用浦东地区中医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临床基地建设。
 
文化认同促进中医药走出去
 
闫晓天介绍,“为每一位留学生提供贴心的服务”是该校提出的服务来华留学生的口号。在文化融入和认同上,该校建立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制,还以文化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帮助留学生更多知晓中国文化、更快融入中国文化环境。比如,为新生配备了学业成长导师,在学生中设立了心理委员,在留学生和中国学生间,开展朋辈帮扶的交流互动,增进友谊,提升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上海精神的认知水平。该校还针对全英语班中文水平不高的情况,为每一位新生提供中国学生“学习伴侣”。
 
经过多年建设,该校长期留学生人数、学历生人数保持了增长态势,2015年,招收攻读学历的留学生增幅突破了20%。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胡鸿毅表示,中医药要加快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互促进的国际化战略,促进中国学生和留学生的双向流动,吸引更多的海外学子。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