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层化 基层中医化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01-13
陈女士饱受胸闷之苦已有四五年的光景。从2008年起,她辗转杭州、上海等地的多家医院,四处求诊。有的医院没检查出什么毛病,有的医生说她心脏有问题,陈女士对自己的病情十分困惑。她有时会服用丹参片以活血化瘀,实在难受就吃一点速效救心丸,更多的时间里,陈女士求医无门,得过且过。
 
2013年岁末,陈女士走进浙江省海盐县中医院呼吸科主任杨秀云的诊室。杨秀云敏锐地发现陈女士有夜间轻微咳嗽、皮肤容易发痒等症状,顺着这些蛛丝马迹一一查验,杨秀云确认她所患的是胸闷变异性哮喘。经过一年左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陈女士的病情基本稳定。
 
2013年5月,海盐县政府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签订协议,由该院对海盐县中医院实行全面托管,技术、管理、人才资源全面下沉。杨秀云正是第一批下沉到海盐县中医院的专家,并且一直驻留到今天。托管县中医院是海盐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以“中西医并重”为方针,以“基层中医化,中医基层化”为发展战略,近年来,海盐全县中医药事业、尤其是基层中医药事业呈现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双下沉,两提升” 龙头医院引领上下联动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对海盐县中医院实行的是全方位托管,人才与资源双下沉,在医疗、科研、教学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协作交流,并提供资金支持。托管两年以来,海盐县中医院门诊人次同比增长12.27%,中药饮片使用量同比增长25.58%,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不断提升。
 
杨秀云见证了海盐县中医院的跨越式发展。2013年,她刚来到海盐时几乎没有什么病人;现如今,她在当地已经有了固定病人群。按照要求,杨秀云在海盐工作一年就可以返回同德医院,但她一待就是两年多。当记者问为什么会扎根基层这么久时,她羞涩地笑了笑,没说话。她的同事替她回答,海盐人民需要杨医生。
 
这并非夸大其词的空话。2015年4月,通元镇韩家桥村的张先生突然胸闷、气急,慕名找到杨秀云求诊。经诊断,他患有严重的自发性气胸。杨秀云知道,保守治疗对于自发性气胸效果一般,张先生需要进行胸腔镜下肺大疱修补术,但县中医院不具备手术条件。杨秀云马上与同德医院联系,安排车辆,把张先生送到同德医院进行手术。手术十分顺利,张先生至今未出现病情复发。
 
杨秀云认为自己在双向转诊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事实上,县中医院在海盐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中发挥着龙头作用,定期派出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坐诊、查房,并开展科研、带教、培训等工作,将优质中医药服务的触角伸向基层。于城镇卫生院院长周玲芬形容县中医院“上有老,下有小”,虽不甚准确,却一语道破县中医院上下联通的重要作用。
 
海盐县中医院院长李雄对医院的定位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县中医院应该做到三回归:回归公立医院的属性,回归中医院的特性,回归县级医院的特点。“‘双下沉’不是要改变这些属性,而是要加强这些属性。”李雄说,“县中医院不能做缩小版的同德医院,也不能做第二个人民医院。”
 
推广适宜技术 “县里降下来,基层升上去”
 
2011年,海盐县出台《海盐县医疗机构使用中医药考核管理办法》,规定全县公立医疗机构使用中医非药物治疗手段按每门诊人次1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实施四年半来,补助经费总计1563.2万余元。2015年,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统计工作的通知》,规定了89项中医非药物治疗收费项目和14大类中医非药物治疗技术。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海盐县全面开花。
 
海盐县武原街道居民、75岁的陈留生就是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受益者。1996年夏天,陈留生到武原镇卫生院(即现在的武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腰,这里的骨科医生蔡祖林正在开展“冬病夏治”工作。陈留生从未听说过“冬病夏治”,仔细一问才知道,对于气管炎、哮喘患者以及体虚易感冒者等人群,在三伏日用中药取穴外敷的治疗方法就叫做“冬病夏治”。陈留生从小体弱怕冷,每年都会感冒三、四次。他赶紧让蔡医生给自己也来一次“冬病夏治”。出乎陈留生的意料,这一年,他再没有感冒。此后,除特殊情况外,陈留生每年都要来蔡医生这“冬病夏治”,一直持续至今。
 
据武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潘群飞介绍,“冬病夏治”简单有效,老少皆宜,价格便宜(160元,“新农合”报销48%),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每年到了三伏天,卫生院门口都会排起数百人的长队。然而,2015年,在海盐县最早开展“冬病夏治”、每年接待人次最多的两家医疗单位——武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海盐县中医院,“冬病夏治”的人数不升反降,县中医院下降得尤其厉害。这是怎么回事?
 
“县里降下来,基层升上去。”海盐县卫生计生局副局长郭健笑着解释。原来,在2013年,县中医院对全县医疗单位进行“冬病夏治”培训,至2015年,全县除妇保医院和口腔医院外,其余所有医疗单位均已开展“冬病夏治”工作。海盐全县“冬病夏治”接待人次大幅增长:2014年达21941人次,同比增长44.4%;2015年达28916人次,同比增长31.78%。
 
强化监督管理 实现“三增二减二满意”
 
海盐县的基层中医药工作成绩显著,有目共睹。日前,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通知,要求全省学习推广海盐县“基层中医化、中医基层化”的工作经验。在海盐县卫生计生局局长徐世民看来,“基层中医化”与“中医基层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他说,中医的根在基层,中医应该实现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全覆盖。目前,海盐县12个基层医疗单位均建立了中医管理科和相对独立的中医药服务区,区域内设立中医科、中医非药物治疗室和中药房;9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设有中医角或中医室,统一配备中医药服务箱。
 
徐世民十分看重监督管理的作用。他说:“要想做到长远发展,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海盐县每年都会组织专家对基层医疗单位的专科(专病)建设、中医药适宜技术运用、中医药人才培训等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谈到考核,通元镇石泉卫生院院长刘爱华一脸严肃:“考核非常严格。比如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达到8项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要达到5项以上。这些都是由HIS系统自动抓取统计,绝不能弄虚作假。”
 
海盐县中医药事业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基本做到“三增二减二满意”,即中医就诊服务量增加、学科和专科建设加强、医院管理水平提升,县域外就诊率降低、群众就医负担减轻,基层医院对资源下沉工作总体满意、群众对资源下沉工作总体满意。
 
“服务更可及、能力更提高、群众更实惠。”这是海盐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目标。如何实现?“求实效,干实事。”徐世民的回答简洁干脆、掷地有声。(栗征 章关春)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