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师多点执业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01-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完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发展,可以说健康管理能否搭上互联网云时代的快车将成为影响其发展与完善的重要因素。2015年3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提出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
 
2008年,吉林省国家中医临床基地建设落户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该院顺应新的医学模式,重视发挥互联网在基地建设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不断引入基地建设中,成功搭建了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平台、慢病防治管理平台和慢病防治管理信息协作平台,使基地建设更加科学化、快速化、实用化。
 
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
 
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平台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理念,遵循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整合计算机、数理统计、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法构建而成。
 
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是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共享系统”研究成果基础上,基于全院网络(三层结构)以及无线网络建设,集成了“共享系统”关键技术-临床科研一体化采集系统,具备临床-科研电子病历的采集、处理能力。
 
目前,系统涵盖全院1635张病床、28个临床科室,42个病区,全院共制作共享系统病历模板总数2163个,系统运行以来采集病历近8万份,为建立临床科研大数据库奠定了坚实基础。
 
慢病防治系统跟踪管理
 
慢病防治管理平台主要针对慢病人群开展服务工作,该平台以大数据分析手段开展流行病学研究,搭建体现中医特色,数据收录详实可靠的具备科研服务能力的“互联网+”模式的中风病、冠心病慢病防治管理平台,更好地体现临床科研一体化理念。
 
目前,该平台建设共投入经费800余万元。以心脑血管病为核心,建立起覆盖市、县级中医院(社区)的管理模式,对中风病、冠心病患者进行系统跟踪管理,建立患者健康资料档案,为患者提供终身服务。并将中医养生、食疗及中医康复治疗等移植到县级中医院及社区慢病管理中,借助信息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形成市、县级中医院及社区人群的预防心脑血管病慢病管理体系,同时加强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人才队伍建设和慢性病康复实用技术及知识的推广和普及。
 
慢病防治管理信息协作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协调吉林省疾病控制中心及长春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在慢病防治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共同建立了慢病防治管理信息协作平台。
 
该平台以患者动态健康管理档案为单元,依托医院管理平台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立中风病及冠心病慢病防治管理信息协作平台。
 
目前,该平台已纳入中风病、冠心病患者档案3322例,培训医务人员42人,借助该平台开展了慢病防治管理的示范性研究。
 
去年,《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正式实施后,有效解决了市民看中医难的问题。
 
近两年,衢州市中医医院积极探索与公立医院协作,牵手社会资本合作办医,为中医多点执业建立有效平台,从根本上破除了基层百姓看中医难的“瓶颈”。
 
托管模式 百姓看上市级名中医
 
前不久,家住衢江区的吴女士来到衢州市中医医院衢江分院(衢江区中医院)看病。从挂号到问诊,前后不过20分钟,吴女士头晕的症状得到了确诊。衢州市名中医金瑛建议她平常多活动颈椎,配合针灸理疗,头晕很快就会好的。
 
“2015年4月18日,医院按照省委、省政府卫生工作‘双下沉、两提升’要求,正式签约托管衢江区中医院,形成医联体,建立协作关系。”衢州市中医医院院长周江文介绍,基层缺少优质的中医人才,使得老百姓看中医更难,现在衢江百姓能在家门口看上市级名中医,得益于医联体的建设。
 
据了解,市中医医院先后派出先进的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到基层,为分院输入先进的医院文化,优化中医医疗资源,推动名医、名中医、学科带头人等优秀医疗人才下沉。
 
如今,市中医院每周都会派6名副高职称以上的中医专家到衢江分院坐诊、带教,有效提升了衢江分院中医服务能力。
 
牵手社会资本 中医多点执业无忧虑
 
2015年12月5日,衢州市名中医馆分馆(厚德堂中医门诊部)正式开业,该门诊部由衢州市中医医院与浙江良方医药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中医内科、儿科、妇科、针灸推拿等专科。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有创新的尝试。”周江文说,医院的优势在于具备良好的中医品牌及专家资源,与社会资本合作办中医门诊部,医院参与管理、运营,可有效延伸中医服务半径,改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自浙江省推出医生多点执业政策以来,医院对院内名老中医到各个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坐诊都是支持的。
 
设立厚德堂中医门诊部,是市中医医院基层中医药发展探索之旅的启幕篇。周江文分析,目前衢州市的中医医疗机构布局上,有三级、二级中医医疗机构,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只有通过基层中医馆等机构的建立完善,才可以带动中医药服务半径延伸。
 
当然,这种医院参与管理的多点执业形式,让中医师多点执业有序推进,为每个参与多点执业的中医师吃下“定心丸”,有效遏制中医坐堂“走穴”现象,让中医药服务走近百姓身边。(张晓敏)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