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委员:以中医药文化助中华文化复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认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作斗争中形成的医学科学,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汲取了儒释道的精华,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具有现代科学与人文双重属性。
建议以中医药文化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以“阴阳中和”为核心价值,而“阴阳中和”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正和谐”相契合。
以中医药文化助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医药学中有大量关于医德的论述,中医药学所强调“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医德思想正是中华文化“仁爱慈善”的重要体现,加强中医药文化“医德文化”的挖掘,有助于落实社会主义道德伦理的建设。
以中医药文化助推健康中国建设。中医药学不只关注于疾病,也关注正常人体的保健和心灵的养护,即所谓的“治未病”、“存正气”、“修心”等预防保健思想,与现代科学对健康的定义不谋而合。
以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中医药的海外传播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尤其是“针灸”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多次热潮,因此可以从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经历中汲取经验助推带动其他中华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
以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象标识的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象标识的树立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是社会主义“聚心工程”的基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司富春委员:多创作承载中医药文化的精品
近日,随着《女医明妃传》的热播,许多人在“看剧学中医”,这也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教授的思考。他提出, “十三五”期间,要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尤其鼓励多创作承载中医药文化的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他具体提出五点建议:
一要将中医药文化纳入“十三五”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中医药与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旅游餐饮、体育演艺等有效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鼓励创作一批承载中医药文化的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
二要全面发挥地方中医药文化优势。加强与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有机融合,积极挖掘整理地方的中医药优秀文化,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播、养生保健、医疗康复等创意旅游新业态及其产业链条。
三是加快建立国家级中医药文化科技产业园区。从中医药本草文化、医疗文化、饮食文化、养生文化、气功文化、休闲文化等入手,集中医药健康教育、养生文化服务、生态健康旅游、中医药文化会展、保健休闲娱乐、药膳食疗等功能为一体,将园区打造成提高人们身心健康水平的中医药文化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系列化、产业化发展。
四要加大对中医药健康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对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机构,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资助其启动和发展。
五要加快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中,开展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
北京针灸历史文化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3月1日,北京针灸学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共同承担的“北京针灸历史文化研究”项目结题验收会在京召开。由社会科学、中医学史、针灸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通过听取课题组汇报等进行项目验收。
“北京针灸历史文化研究”是2015年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基地研究项目。课题以20世纪至今北京针灸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为主线,将北京针灸学科的盛衰、针灸名家的学术传承和发展与国家、北京市历史发展进程相融合,通过文献的收集归纳、口述史的采集等方法,对北京针灸历史文化发展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梳理和研究总结。
专家指出,本课题注重了北京地域特点和历史性、专业性及文化性的研究,并突出了针灸名家的个体与针灸实用技术的梳理,体现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融合及协同创新的研究特点。
“医保全线通”平台上线
近日,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携手建设银行佛山分行、超倬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方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省内首个实现社保线上、线下支付功能的“医保全线通”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健灵自助服务终端、医慧通APP平台同步登陆佛山市中医院。
市民通过自助服务终端和手机APP,可享用门诊及住院的多项掌上服务,且实现社保支付功能。这一新举措标志着佛山市中医院继微信服务号平台、支付宝平台后,再次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断开拓新模式,为病患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
该院“医保全线通”服务平台,是由线下健灵自助服务终端、及线上医慧通App两大服务平台组成,是广东省首家打通线上线下、实现医保全线通的系统。
畅通分级诊疗再推新举
根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2016年北京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及要求,3月2日,北京中医医院与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中医医院签署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立技术合作医院关系。
该项合作将优化区域医疗资源,促进昌平区天通苑中医医院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技术水平、延伸服务领域等。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合作将建立畅通的分级诊疗路径,探索和推行大型城市医院与大型社区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制度,提高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合理配制,切实减少患者辗转求医的环节和花费,强化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此外,北京中医医院的名医也将定期在基层出诊,疏解基层患者医疗需求。
王承德委员:建议院内制剂由审批改备案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顺天德中医医院院长王承德认为,中药院内制剂是中医院的一大特色,是中医院临床特色的体现,是老中医经验的结晶,代表一个医院、一个专科、一个专家的特色和优势,是专科发展的必然产物,每个好的中医院或专科都离不开院内制剂。然而院内制剂固有的审批、管理模式严重束缚、阻碍中医药事业发展。
建议给院内制剂松绑,取消院内制剂的审批,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由同级中医药行政部门备案,由医疗机构自主管理,保证质量,保证安全。
医疗机构配制中药制剂,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可以委托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企业或者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其他医疗机构配制中药制剂;医疗机构配制的中药制剂品种,应当取得制剂批准文号;如仅利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品种,向所在地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后即可配制。
院内制剂均为当地医院名老中医及专科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成,多数疗效肯定,已经受到临床实践的检验,很多中药制剂在审批以前临床观察年限或病例数量实际上远远比当前药监部门短短数年或数十年建立起来的各种监测数据丰富,完全依靠现在管理制度,对这些中药制剂,特别是院内制剂加大限制,势必制约和阻碍中医事业发展。
只有取消院内制剂审批,才能给院内制剂提供得以生存发展的空间,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专科特色,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让中医药在医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安阿玥委员:扶持院内制剂进入医保目录
院内制剂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临床急需、特需用药问题,是商品制剂的有益补充,是新药研究的重要依据。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肛肠科主任安阿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院内制剂药品应编入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管理,在遵循临床需要、安全可靠和价格合理的原则上,根据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承受能力,通过医药专家评审,公平、公正、择优选定。
安阿玥给出一组数据, 2013年在对北京市40家医院调研发现,在制剂品种总数1916种中,进入医保品种1271种。医保品种中有96.55%的制剂首次定价后从未改动,即从1997年到2014年从未变动价格。现有的品种中有811个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占医保总数的63.81%。其中因亏损严重,有280个制剂退出医保。
“尽管院内制剂的申报注册和调制成本在不断增加,但大部分原有种类的售价,还保持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 安阿玥以中药制剂为例,广安门医院玉红膏,目前院内售价为7.3元每盒。但是,2012~2014年这3年间,玉红膏的平均生产成本已达11.61元。又如北京市中医院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院内制剂芙蓉膏,售价为1.6元,但制剂成本已经上涨到了8.42元,目前芙蓉膏的价格调整到了9.69元每盒,并退出医保。
“很多医院怕好的院内制剂大面积退出医保目录用药,会引发患者对医保政策的不满,而且总是为了留住患者,医院只能赔钱硬撑。” 安阿玥也表现出无奈。
如何设计更合理的院内制剂价格调整方案,安阿玥认为,由各医院根据自身情况,计算出制剂制造成本,上报发改委,凡2012年前在医保目录中品种,计算成本公式确实可行的,恢复其医保范围。对于2012年前不在医保范围内的,按照发改委相关程序,申请进入医保工作。
医疗机构制剂在我国发展已有60余年,有大量患者群,特别是老年病、慢性病患者。安阿玥说,如果能将原有的医疗机构制剂重新纳入医保,第一可以减少医保付出,第二为医院留住好的制剂,为今后科研提供动力,第三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云南将探索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制度
2日27日,云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李玛琳到陆良县中医医院、县人民医院调研指导工作,重点了解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发展、医院管理等工作情况。
李玛琳表示:一是要认真研读国家、省、市相关卫生规划、工作要点,联系地方实际,在规划中找项目争资金,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投入,加强地方医疗卫生配套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好卫生计生“十三五”规划。二是要重视中医药工作,加大医院特色专科建设和中医药文化建设,发挥中医药的独特疗效,综合医院要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可采取中医和西医医师联合查房、会诊制度,西医手术增加中医疗法等措施,切实提高临床疗效。三是要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理顺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在精细管理中促进医院服务质量和效益提升。四是要紧紧抓住临床专科建设这个发展核心,争取国家、省级和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建好专家工作站,引进医学新技术、新方法,并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全院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五是要开展好城乡对口支援,加强人才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