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医药政策机制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03-09
3月8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医卫界第二次联组会议召开。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结合实践,对如何进一步深化医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各抒己见。其中数位委员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基层医疗机构合格的专业人员数量与能力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多次参加全国政协基层调研和实地考察,他发现基层中医人才缺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求;基层中医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能掌握西医诊断并熟练运用中医理法方药的专业人员过少,中医特色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等问题明显。
 
为此,曹洪欣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国家与地方联动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方案,明确国家与地方责任,完善政策机制,加大专项经费支持,激励中医专业人才向基层流动。同时建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同工作机制,有效衔接人才培养与使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全面建设中医人才队伍,实现人人享有中医医疗保健,实现以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为主导,常见病、慢性病与重大疾病防治中西协同,疾病康复医疗为核心的发展目标。
 
“希望能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增补有关扶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内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说,他多次提出政府要提高对中西医结合工作的认识。他建议国家标准委把中西医结合专业提升为一级学科,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医学院校中西医结合学历教育,同时,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西医学习中医的系统培训工作,明确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的执业范围。应允许其在中医和西医各临床科室开展医疗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黄传贵一直很关注传统医药发展,他建议,加大传统医药的开发、研究,在民族民间医药中寻找新药是一个捷径。民间医学带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家传性、保守性、非系统性、非理论性,但有实践性、可行性、简便性、经济性和有效性,是老少边穷地区民间医疗保健的主要方法,“山里人生了病,有时一根针、一把草、一味药就能治好,这就是民间医药的生命力。”
 
“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建设健康中国之梦,中国的医改就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医改之路,中国特色的医改之路必须坚持中西医并重,重视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和地位之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顺天德中医医院院长王承德在发言中特别强调,中医中药不能分家,而目前的中药管理涉及多个部委。在药物评审方面,存在中药按照西药标准进行评审的现象。药品主管部门限制院内制剂的使用,要求做临床、毒理等试验,重新申报,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时间,堪比新药审批之难,把院内制剂逼上绝路。
 
“中医药审批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也注意到了。”对于王承德委员提出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吴浈现场回应,希望会后和有关专家进一步交流,并把委员们提出的有关问题带回去讨论,努力做到尊重中医药理论,避免用西医理论评判中药。他表示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有关专家讨论,进一步完善中药审批相关政策。
 
听了委员们的发言,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多年来医卫界委员们一直高度关注中医药发展。委员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法(草案)》中已有所涉及,关键是要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中医药工作的指示精神以及相关政策。(赵维婷)
 
3月8日,中国中医药网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国医大师唐祖宣两位人大代表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两位政协委员走进“两会e中医”视频访谈演播室,就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十三五”规划等议题畅所欲言。
 
聚焦中医药教育和人才培养,张伯礼谈到,院校教育在中医药传承和人才培养中起重要作用,但存在弱化中医临床思维等固有缺陷,应积极纠正,强化临床动手能力培训。张其成认为,从低年级阶段就应按照传统中医的培养方式开展中医药教育,特别要对国学知识予以重视。
 
唐祖宣和温建民常年工作在中医临床第一线。温建民认为,三甲医院在立足本地同时要放眼全国,还要面向世界,服务国际。唐祖宣谈到,中国医药学很多精华散落在民间,不能把拥有一技之长的民间医生排除在医疗系统之外。
 
中国中医药网执行总编高新军主持本次访谈,中国中医药网对访谈全程文字直播。
 
国家高度重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发展,先后制定和出台政策和措施,促进行业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药业董事长吴以岭表示,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防治结合的治疗观念,对在健康服务产业中发挥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吴以岭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有利于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扩大中医医疗、养生保健、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等用地供给,设立专项资金,要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多种方法激励发展前景好、信誉好、口碑好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扶持一批品牌企业为行业龙头企业,在行业发展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加大扶持开发特色健康产品促进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增加质量保障的中成药品种数量,让疗效确切、特色突出的中成药得到广泛应用;放开药食两用目录,采用负面名录:将药性较为剧烈或有毒性的药物列入处方用药,民间长期应用同时并未发现安全性问题的中药材品种均可列入药食两用目录,从而开发出更多的特色健康产品,使其市场容量广泛增加从而促进相关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
 
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必须培养大批既懂中医药,又能在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的交叉复合型人才。要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不能拘泥和局限于大学校园和课堂教育,要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基础上探索交叉专门人才培养的灵活可行的培养模式。
 
近日,辽宁省卫生计生委根据《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关于下发〈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和《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印发了《辽宁省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范围暂行规定》,3月1日起施行。
 
《规定》对该省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处方权、医疗技术应用权限和注册问题进行了规定,并设定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二级科目,是对中医类别(含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执业范围的细化和内涵的明确。《规定》的出台,对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执业的规范化管理,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稳定中医药人才队伍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推进健康中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必经之路。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托,医养结合已成为一种创新的养老服务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表示,在老龄化发展及慢性病高发背景下,把医养结合作为老龄化健康管理的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人照顾服务,以整合照料、联合运行、支撑辐射为医养结合基本模式,构建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生活照料、临终关怀等一体化服务政策体系,有效而实用。中医药是健康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面对老龄化不断加快的趋势,中医药所具备的医疗、预防、保健等全方位价值,不仅与医养结合的内涵相吻合,其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
 
提案认为,延缓衰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必须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调和阴阳、调畅情志、食疗养生等全方面综合调治,做到“未老先防”“未老先养”。
 
增强体质,防治老年病发生。中医药在防治老年疾病具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可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提供内容,丰富医养结合服务。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百项诊疗技术和推广项目中的太极拳、健身气功、中药熏蒸、药膳膏方、情志疗法等特色疗法。在为医养结合提供服务内容时:第一,开展中医服务内容规范化研究,形成适合中国居民健康需求的中医健康干预方案;第二,出台和完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相关规范和标准,引导各类机构提供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第三,组织开展对中医药服务内容的评价和监督管理,并通过一系列的医疗健康保险,形成长期有效的中医医养服务内容。
 
多方协作,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整合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居家养老等各方资源,加大医疗机构、养老院、教育机构三者之间的有机合作,发挥三甲医院的资源优势,利用教育机构的科研力量,结合居家养老,依托社区,释放中医药的自身优势能量,科学、规范、统一的制定关于中医药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中的内容及形式,从而建立多方向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挖掘人力资源,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在高校教育规划中,增设相关专业,开展对从事养老服务人员的中医药相关知识和专业的培训,增加并提高老年护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岚近日从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该省榕江葛根、回沙酒、南盘江黄牛、水城黑山羊、习水红稗、龙里刺梨干、白果贡米等7个产品,最近被国家质检总局公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据悉,此次国家质检总局还核准织金竹荪、水城春茶、盘县刺梨果脯、水城小黄姜、四格乌洋芋、六盘水苦荞茶和苦荞米等7个产品的7家生产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产品的专用标志。
 
截至目前,贵州省共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9个,其中中药材产品30个,产品类别涉及酒、茶叶、中药材、果蔬、粮油、加工食品、畜禽品、工艺品等8大类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是该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积极探索贵州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发展的有力措施,亦是该省打好扶贫攻坚战的有效路径。
 
原卫生部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慢性病发病率为53.9%,是调查人群平均水平的4.2倍,人均患有2~3种疾病。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数量已达2.1亿,占全国人口总量的15.5%。庞大的慢性病老年群体,对医疗的依赖和养老的需求不断加大。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纷纷出现养老床位一床难求、甚至排队等候入住的情况。目前,全国共有城乡养老机构42475个,床位总数493.7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仅为24.4张。另外,传统养老模式中,“家庭、社区、机构养老”三者严重脱节,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养老需求,大量老人得不到良好的健康管理和专业照护。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院长、第二届国医大师唐祖宣指出,2011年9月17日,国务院出台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筹资力度,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
 
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构建以老年养护为目标的“养医结合”新模式的养护中心,能充分发挥以下四大优势:第一、发挥三甲医院的医疗优势,按不同需求分层设计。根据入住老人的身体状况、失能程度和个性需求,护养中心将老人分别安排入住养老区、护理院、慢病区等不同区域。专门开设“绿色救治通道”,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中心救护车24小时待命。第二、中西结合的康复理疗服务。养护中心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功能训练、康复理疗。第三、专业的长期照护团队,由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社工师、护理员等组成的长期照护专业团队。第四、科学健康养生。由专家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对营养膳食、科学保健、健康养生等进行专业指导,同时配有专职社工师对老人每周的文化生活做出安排,倡导和推崇健康的生活方式。
 
故此,建议国家发改委重视“医养结合”新模式的构建工作。使老年人尽快享受养护、健康、绿色的生活。
 
3月5日,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皮给药专业委员主办的第二届“纳米晶片物理促渗技术在皮肤科疑难病症中的应用研讨会”上,40多位著名中西医皮肤病专家围绕纳米晶片促渗及应用技术展开讨论,中医专家提出结合中医理论将会带来针灸技术新的突破。
 
纳米晶片促渗技术近年来风靡全国,在皮肤病治疗和美容护肤中得到广泛应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西医专家的关注,并在皮肤科疑难病症中开展了临床运用和观察。徐百是纳米晶片技术的发明者,他在研究纳米晶片透皮给药的15年期间,获得12项国内外发明专利。
 
研讨会上,对于纳米晶片促渗技术给中西医经皮给药带来的可能拓展空间,中西医皮肤科、外科、针灸科、中药学专家和相关领域如材料学专家等,深度交流了经皮给药的见解和经验。中医专家提出,将纳米晶片促渗技术结合中医针灸理论和技术,将丰富和拓展传统针灸的皮针、梅花针内涵,带来新的突破。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疗卫生资源,对养生保健、亚健康调理与慢性病、难治性疾病、突发性疾病防治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有效地解决健康需求不断增加、诊疗技术飞速发展与医疗保健费用不断增高等矛盾。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提出关于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三项建议:一要加快加强政策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着力扩大供给,培育新型业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要积极探索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一方面,树立大健康理念,探索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融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重点以中医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为突破口,优化传统诊疗模式,探索融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医院发展模式,涵盖医院、社区、家庭的延伸服务模式,多专业联合诊疗的服务模式,多种方法并用的综合治疗模式以及体现中医药文化和大医精诚理念的服务模式。另一方面,鼓励各医疗机构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等便捷服务;积极推进智慧医疗,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的中医药健康信息服务。
 
第三,加强中医药产学研深度协作,加快中医药健康产品研发及转化。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产品的开发和服务项目的设计,形成针对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健康干预方案或服务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中医药的原创思维与现代新技术、新方法有机结合,从中寻找创新灵感和路径,推动中医诊疗设备、中医健身产品、中药、保健食品的研发。
 
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之后,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立即组织开展全覆盖的学习宣传活动,局机关7个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习《纲要》,认真领会精神。3月3日,局机关召开《纲要》第一次专题学习会议,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学习。局领导领学了《纲要》的主要精神,10位处(室)负责人结合学习的认识体会,就四川中医药如何落实《纲要》明确的任务目标,对如何做细做实做成中医药工作进行发言。
 
结合学习《纲要》,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还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全文重学毛泽东同志1941年5月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田兴军指出,客观实际就是我们学习的起点,在学习上如果没有对客观实际的了解,这种学习终归是缺乏基础的,客观实际也是我们学习的归宿,是我们学习后需要有效解决的对象,回避解决现实问题是行不通的。
 
田兴军要求,全局干部职工务必要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做一个学习型干部。要加强对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研究,认真分析中医药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善于运用《纲要》来指导今后的工作。中医药工作时不我待,希望每位同志以只争朝夕的状态,牢牢把握当前中医药“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良机,进一步适应中医药发展新常态,更高效的推动和完成中医药强省建设各项任务。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