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1日为夏至节气。中医专家提醒,从夏至开始暑热之邪逐渐旺盛,最易引发或加重中老年人的心脏疾患。由于夏季主气为暑,暑属阳、属火;心也属火,暑气暑热直通于心,故夏季的暑热之气最易伤心。此外,夏至之后暑热渐生,气压低、湿度大,心脏负担加重,易使人感到胸闷、气短。中老年朋友从夏至到立秋防范暑邪侵袭,才能有效保护心脏功能和减少心脏疾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建明教授告诉记者,暑邪侵袭心脏的表现为憋气、心慌、头晕、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也有部分中老年人出现胃痛、背痛、手麻等症状。 祖国医学认为,暑邪致病有三个特点。一是盛夏之火气,为酷热之阳邪,阳邪易引发心烦、面赤、烦躁、脉象洪大等阳热症状。二是暑性升散,升指上犯头目,内扰心神,散指伤津耗气。暑邪不仅耗气伤津,还扰动心神,引起心烦闷乱而不宁。三是暑邪灼络出血,容易诱发脑溢血、便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多种出血病症。 李教授说,中医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所以在夏至暑气初升之时,若能及早地采取一些措施,养心扶正,可避免诱发心血管疾病,起到护心的效果。首先,心脏不好的中老年朋友夏至后每天应保证6小时以上睡眠,有条件的最好坚持午睡片刻,因为睡眠不好会加重心脏负担。其次,将晨练改为晚饭后一小时锻炼,此时暑热渐消,暑邪在一天当中处于弱势。锻炼方式不可过于激烈,最好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再者,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最好分8—10次饮用,平均每次饮200毫外左右,这杆既有利于吸收又不增加心肾负担,对防止血液黏稠度上升大有好处。此外,还应做到“三宜三不宜”,即宜淡不宜咸,宜鲜不宜腌(腌肉、腌菜),宜少不宜多(每次吃饭不要太饱)。同时,心脏病患者还可用一些具有养心防病作用的验方进行调理。 冠心病: 疲劳后易受到暑邪侵犯,出现气短、乏力、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舌紫暗或有瘀斑等症状。将粳米50克洗净沥干,怀山药100克、白萝卜50克去皮洗净切小块,水(1000毫升)开后放人,至再次滚沸时,加入红花(中药店有售)6克,改中小火熬煮30分钟,加盐拌匀即可食用。每日1次,连服3周。山药能预防血管内壁的脂肪沉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白萝卜可排水利尿、行气宽胸、避免脂肪堆积;红花促进血液循环,软化动脉血管。 心动过速: 平时有心动过速症状的中老年朋友外受暑邪后,会出现烦热、出汗、心前区不适、头颈部有发胀或跳动感等,发作时可突然感到心慌和心率增快,持续一段时间后可突然恢复正常心率。取天麻20克,研成细末服,每次1克,每日2次。天麻含天麻甙、香英兰醇、对羟基苯甲醇、琥珀酸等,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能增加心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减慢心率,对心脏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特别对心动过速引起的失眠,有良好效果。 胸闷: 不少心脏不好的中老年人受暑邪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有的进入凉爽环境后会逐渐恢复正常。取橘络(又叫橘丝,即橘瓣外白色的网状筋络)5~6克,用开水冲泡饮用,也可在煮大米粥时放3—5克食用。橘络可从中药店购买,也可在平时吃橘子时将筋络扯下来风干制成。橘络中含有一种叫芦丁的物质,能使血管保持正常的弹性和致密性,可减少血管壁的脆性和渗透性,对患有冠心病、动脉血管硬化的中老年人大有益处。 心绞痛: 暑邪侵犯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出现阵发性的胸前区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伴有气短乏力,常发生于高温日晒后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3—5分钟,可数日1次或每日数次。取粳米100克,与菊花6克煮粥,待煮至粥浓稠时,将葛根粉15克放人粥内,早晚各服食1次。药理研究表明,葛根含多种黄酮类成分,能营养心肌,扩张血管,葛根中的总黄酮和葛根素还能改善心肌的氧代谢,故对心肌缺血、心绞痛等疗效显著。菊花可使冠脉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下降、心肌耗氧量减少,并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心动过缓: 多发生在夏至后的夜间,暑邪侵袭造成心率降低,每分钟只有50~55次甚至更低,体质较差的中老年人还会出现头晕、心悸、周身不适等症状。将紫米50~100克和大枣5枚煮粥,快熟时加入枸杞子12克、龙眼肉15克、柏子仁6克(中药店有售),再煮10—15分钟即成,趁温热服食,每天早晚各1次。龙眼肉可补心脾,对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动过缓有良效。柏子仁、枸杞子擅养心血,可养心安神。长期食用可改善心动过缓所致的胸闷气短、心悸失眠、头昏耳鸣、腰酸乏力等症状。 心肌梗死: 有心梗史的中老年人被暑邪侵犯后,特别是高温下易旧病复发,心前区疼痛加剧,并出现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症状。取桃仁、红花、酸枣仁各10克(中药店皆有售),放入沙锅加水煎沸30分钟,过滤取汁。再将粳米100克加水煮粥,煮至米烂汤稠时,对人药汁煮沸即可。每日1剂,分2次早晚空腹食用。桃仁能增加动脉血流量及降低血管阻力,对血管壁有直接扩张作用。红花与酸枣仁同用可活血、止痛,改善心肌缺血,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