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大约出生于公元150年,卒于公元219年,名机,东汉南阳人。张仲景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 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医学。汉灵帝时,张仲景被举荐为孝廉,继之出任长沙郡太守,又被称为“张长沙”。他虽然身居要职,但他淡于名利,鄙视权势,憎恶官场角逐,一心为百姓解除疾苦。张仲景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理论实践兼备的中医学专著,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对中国医学史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成为后世学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张仲景因此被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对医术与养生术都有深刻而广泛的研究,他寿近古稀,若不通医理,不懂养生之道,是很难达到延年益寿目的的。《伤寒杂病论》序有这样一段话:“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张仲景认为,养生应建立在医学知识基础之上,只有钻研医药方术,懂得人体生长衰老及发病规律,方能为人除疾,并保养自身,达到健康长寿、科学养生的目的。 慎养正气 未病先防 张仲景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养生学思想。张仲景认为,养生就是珍爱生命,采取措施保养生命,以期提高生命质量。疾病是影响人类长寿的根本原因,故而他提出了慎养正气的养生基本方针。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别无由入其腠理。” 张仲景首先提出了“养慎”一词。“养”指养护,“慎”指谨慎。“养慎”即谨慎地内养正气,是通过合理的饮食起居、充足的睡眠和正确的生活方式等等,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也就是《内经》中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研究显示,从人的整体功能失调到疾病的发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而此过程初期正是“治未病”的最有效时期。人们应该注重保养身体,培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预防疾病的发生。 《内经》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核心就是“未病先防”,即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平衡的状态。“未病先防”就是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药物调理等养生保健手段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它要求人们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可使其过分疲倦。同时还要节欲保精,对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并顺从四时寒暑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 养护脾胃 顾护正气 中医学认为,胃属腑,脾属脏,二者相表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消化过程从胃开始,经过肠道将水谷精微转化成气血津液等,进而为全身各组织器官所利用。这其中,脾的作用十分重要。脾不但运化“精微”和“水湿”,而且还有荣养四肢筋骨肌肉的功能。所以中医学说,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维持生命的一切物质都要依靠脾胃,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 注重养护脾胃是仲景养生的一大特色。张仲景依据《内经》所说的“胃气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理论,提出了“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观点。也就是说,一年四季之中,只要人的脾胃功能始终保持旺盛,内外病邪就不会侵扰人体。 日常养护脾胃的方法 那么,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养护脾胃呢?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嗳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脾胃的正常运转。 其次,饮食要有规律。包括进食的时间要有规律,即三餐定时;每餐进食的量也要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同时,食物的品种搭配也要遵循营养学的要求,素食为主,配以少量荤菜。多吃水果,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 再次,要避免受凉。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应从气候受凉和食物受凉两方面加以注意。在春秋季节气候变化频繁时,要注意胃部保暖;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如果感到胃脘部发冷,可及时服用生姜茶。 疗病要时时顾护脾胃 注重养护脾胃,不仅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在病中和病后也应贯穿这个宗旨。张仲景深谙“脾胃乃身之枢纽”之说,在《伤寒杂病论》几乎每一治疗法则中都包含了保胃气之法,每一方中都有养胃之品。 在辨证的基础上施治时,张仲景多采取“攻而不过,中病即止”的原则,以保护胃气。如服桂枝汤之类发汗解表药时就曾提出,如果吃一剂药就出汗的话,可停止服用后面的药物,不必把所有的药都吃完;服大青龙汤时也告诫“一服汗者,停后服”。因为开发腠理、解肌祛邪的同时,也容易损伤脾胃之气。如果做到“中病即止”,注意顾护胃津,就能维持脾胃的正常功能。又如服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及大陷胸汤等泻下通便剂后,张仲景同样告诫,如果服后已排便的话,剩下的药就不要吃了。在服栀子豉汤时张仲景又说,出现呕吐症状之后,剩下的药就不要再吃了。攻下剂最易损伤脾胃,若脾胃伤了,正气没有了后援,那么疾病就很难治愈,所以攻下剂应该点到为止。一旦过量服用就会伤阳败胃。 张仲景还指出,当使用大黄、芍药一类药物时,应减少用量。这是因为人的胃气很弱,很容易受损伤。适当使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损伤脾胃,继而导致损伤正气,最终变生其他病证。 病愈后,张仲景还强调通过节制饮食来保养胃气。如果病情已经缓解,但到了晚上却出现微烦的症状,是因为疾病刚刚痊愈,就强吃了很多饭食的缘故。刚刚痊愈的患者,他的脾胃之气还很虚弱,尚不能消化过多的食物,所以会出现微微烦躁的症状,即“食复”。这时应减少一些饮食,休养脾胃。待脾胃功能恢复后,症状自会缓解。上述方法充分说明了顾护胃气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