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究顺时养生,就是根据不同的季节,调整养生的方法。如今,夏天已经过了将近一半,马上进入夏至,中医专家表示,“长夏”在夏季中气候比较特殊,是夏季养生的重点。 ■ 相关链接 “长夏”如何祛湿 “长夏”时节,人们如何消暑祛湿?专家有好方法。 第1招:越懒越要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因此,多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排出湿气,适宜的运动有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
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 “长夏”时,肠胃系统容易失衡,人最好适量、均衡饮食。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第3招:避开环境的湿气 人体内会产生湿气,除了自身的代谢之外,还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生活,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所以,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不要直接睡地板,避免湿气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擦干身体,吹干头发;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应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第4招:薏米煮粥,淮山煲汤 祛除体内的湿气,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 比如薏米,性味甘,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清热等功效。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或者煲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 但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第5招:妙用葱、姜、蒜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更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 例如,我们可以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夏季进补要注意辨清个人体质。(资料图片) 夏季,指的就是从立夏到立秋之间的约3个月的时间。从节气上来说,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和大暑。 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麦燕芳表示,夏季的最后1个月,也就是小暑和大暑的时候,被称为“长夏”,除了气候明显不同外,养生方式也要有所改变。 麦燕芳表示,夏季气候最大的特点就是暑气重,但“长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湿气重,属于典型的“湿热交蒸”。 “桂林这边‘长夏’时阴雨天较多,湿气较重,这是一种阴邪,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引起一系列问题,如胃口变差、拉肚子、四肢浮肿等。”麦燕芳表示,“长夏”季节,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辣椒,一方面开胃,二是可以促进消化。 长夏进补,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用,选择的食物也不同。 麦燕芳表示,一般脾气虚的人,可以多吃些薏米、淮山、莲子之类的食物来温补,但阴虚的人就不适合。她就曾经接诊过一个女患者,按照电视上教的方法,经常吃一些莲子、红枣等食物,结果半个月下来,半夜口感舌燥,一定要起床喝水,一晚上还要小便好几次,睡眠质量也明显下降。 麦燕芳看了她的舌苔,号脉之后发现,她是典型的阴虚体质,而莲子、红枣都是温性食物,长期吃会导致阳气过盛,加重她阴虚的症状。“我反着给她补,也就是夏季不补阳,而是给她开了些养阴清热的药,一个多星期后,她就说自己好了。” 麦燕芳表示,夏季饮食的原则是养心、健脾及解暑化湿,必须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很多人弄不清楚自己的体质,就可以选择一些平补的食物,对身体没太大影响。夏季我推荐绿豆薏米粥,可以消暑祛湿,而且大部分体质的人都可以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