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门事亲》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张从正所撰,凡十五卷。张氏之学取法《内》、《难》,宗奉《伤寒》,并私淑河间。不但以擅长汗、吐、下三法和心理疗法著称于世,同时,张氏对婴幼儿保健的论述,言简意赅,生动精辟,卓识诏然。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优生优育,做好婴幼儿保健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应予以继承和发扬。 知其所容 乳食贵节 婴儿之病,伤于饱也。《事亲》云:“今人养稚子,不察肠胃所容几何,但闻一声哭,将谓饥号,急以潼乳纳之儿口,岂复知量,不吐不已……小儿初生,别无伎俩,惟善号泣为强良耳!”小儿“肠胃绵脆,易饥易饱”。乳食量是否适当与小儿的健康关系甚大。如乳食量过少则可致营养不足;乳食量过大,可导致积食而产生呕吐、腹泻等症。因乳汁“其体为水,故伤乳过多,反从湿化。湿热相兼,吐痢之病作矣”。为父母者,溺爱子女,以为啼哭即是饥饿索食,或以为多食即有助于小儿的成长,每多给予乳食,终至脾胃受伤。脾胃既伤,直接影响小儿的生长和发育,而且平生多疾。因此,乳食贵在有时,贵在有节,不可“及稍能食,应口辄与”。张氏认为:哭可泄气热,有益于小儿的身体健康。 薄衣远纬 寒温适宜 过暖乃百病之源,张氏主张婴孩平日应薄衣远纬,同时不宜烘火以取暖。《事亲》曰:“今之人养稚子,当正夏时,以绵祆裹腹,日不下怀,人气相蒸;见天稍寒,即封闭密室,睡毡下幕,暖炕红炉,使微寒不入,大暖不泄。”张氏认为:“虽衰老之人,尚犹不可,况纯阳之小儿乎!”应顺其天然,引导其嬉戏作玩,以活血脉,利筋骨。他的养子之法是:“儿未坐时,卧以赤地.及天寒时不与厚衣,布而不绵。及能坐时,以铁铃木壶杂戏之物,连以细绳,置之水盆中,使一浮一沉,弄之有声。当炎暑之时,今坐其傍,掬水弄铃,以散诸热。”四肢为诸阳之本,手得寒水,阴气达于心中,乃不药之药也。 防病却疾 药必慎当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寒热虚实,转变迅速,故而不能随便用药。《事亲》载:“岁在丙戌,群儿皆病泄泻,但用药者皆死,盖医者不达湿热之理,以温燥行之,故皆死。惟陈敬之不与药,用余之言,病儿独存。”张氏以陈敬之之儿病泄泻为例,说明庸医误药之害和有病不治得中医之理,充分显示了张从正的卓识。诚如张氏所言:“少药,其病自痊,不为庸医热药所攻。”《育婴家秘》说:“有是病而用是药,则病受之,反之则元气受之,小儿元气几何,失当必误病。”张氏还特别重视预防调养,指出:“若未病之前,从予奉养之法,亦复不生病。纵有微疾,虽不服药可也。”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过爱小儿之病有三:一曰饱,二曰暖,三曰药。对此张氏提出了薄衣、淡食、少药的育儿观,不但阐明了育儿之理,而且对临证亦大有裨益。爱子心切,乃人之常情,但爱须得法。否则虽存爱子之心,反成害子之果,岂不悲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