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中医养生成为群众关心的热门话题。吉林省长春市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主任张焱结合《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跟记者讲述了四季养生要点,希望以此指导大家遵循春、夏、秋、冬四季自然规律,合理起居饮食,科学调理脏腑器官,以寻求阴阳平衡,强身健体。 张焱认为,一年中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也会产生相应影响。因此,中医要根据四时气候变化来调节情志养生保健,祛病延年。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通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养生要点——— 重在养春生之气 早睡早起,锻炼身体; 尊重自然,维护生态,调整心态; 顺应肝木,资生心火; 谨防“伤肝”和“夏生寒变”。 春季易发疾病有哪些? 伤肝:心情郁闷、急躁易怒、胸胁胀痛、目赤多眦、视物昏花、头晕目眩、头痛目痛、筋脉抽搐、肌肉瞤动、四肢震颤、大便干、小便黄赤、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或弦数。 善病鼽衄:春季多鼻流清涕和鼻出血病证。 俞在颈项:春季风胜伤肝,多在颈项部表现出来,出现颈项强直僵硬、转动不利、疼痛等。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养生要点——— 重在养夏长之气 根据天时,调节睡眠时间; 调和情志,避免急躁发怒; 合理出汗,获得天阳资助; 逆之伤心,冬至重病。 夏季易发疾病有哪些? 伤心: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无华、动则多汗出、甚至虚脱,失眠多梦、心虚易惊,尿黄少,舌尖红,脉细数或细弱。 仲夏善病胸胁:夏季炎热时节多见心脏疾病。 长夏善病洞泄寒中:夏季湿热盛行时节多见严重的腹泻等脾胃虚寒的病证。 俞在胸胁:夏季热胜伤心,多在胸胁部表现出来,出现胸前区疼痛、胸胁刺痛等。 现代空调病:人造寒邪侵袭,伤及心肺。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养生要点——— 重在养秋收之气 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情绪安定; 调节情志,保持肺气清肃正常; 避免悲伤太过及凉燥伤肺。 秋季易发的疾病有哪些? 伤肺:咳嗽有痰或无痰,或伴有哮喘,气短无力、面白无华、畏寒肢冷、容易感冒,皮肤干燥,便干尿少,舌红少津,脉浮细无力。 善病风疟:多见寒热交替出现的风疟病证。 俞在肩背:秋季凉燥邪胜伤肺,多在肩背部表现出来,出现肩背冷痛、气喘抬肩等。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养生要点——— 重在养冬藏之气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减少运动,注意保暖,避免出汗过多伤津耗气; 保护肾气,预防痿厥病证。 冬季易发疾病有哪些? 伤肾:面部四肢浮肿,腰膝酸软或疼痛,畏寒怕冷、手足逆冷、性功能低下,记忆力减退,脱发,小便清长或癃闭,脉沉细或沉弱无力。 善病痹厥:多见肢体关节疼痛的痹证,及手足发凉的寒厥证或手足心热的热厥证。 俞在腰股:冬季寒邪胜伤肾,多在腰部和腿部表现出来,出现腰腿疼痛、关节屈伸不利等。(文中所引用文字皆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