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人来说,规律午休可以降低心绞痛、脑梗塞的发病率。不过前提是有正确的午休方式,否则事与愿违。尤其老人最易出现以下四个误区。 一、强撑着不睡。其实,适当时间的午休不会影响夜晚睡眠,反倒是坚持不睡会令大脑过度紧绷,更加疲惫。 二、凑合着睡。午休一定不能凑合,即使睡一会,也尽量躺在床上,换上舒适的衣服,盖上被子再睡。 三、睡得太久。老年人午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个小时。时间过长,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四、午饭后立刻睡。中午进餐后,胃肠蠕动加快,使得体内大量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统,大脑供氧明显下降,不宜立刻入睡,一般应餐后半小时之后再休息。 3月17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举办的“中国国医日”活动上,陈根成教授向到场的参加人员讲授《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方法。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主张的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为此,记者特别采访了陈教授,为进一步介绍其中的养生观念。 指导专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科主任、教授 陈根成 本报记者 蔡卫杨 通讯员 边江红 穴位摄阳 老年人在年纪逐渐增大后,慢慢出现的健忘、耳背等情况都是痴呆的前兆,需要引起重视。人之所以衰老,是因为壮年的末期,命门火衰,五脏之阳不能发散,阳气衰少,五脏之阴不能滋润,少气少血,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衰退,神魂魄意志不藏,诸神不安,六腑不用,于是逐步出现耳失聪、目欠明、智力退化、健忘迟钝、善言误、少动多卧,强哭强笑,乃至孤僻、痴呆等。 陈教授表示,在《黄帝内经》中早有选取督脉的百会、风府穴治疗髓海不足所致的“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视,懈怠安卧”的记载,也就是运用温阳、通阳的针刺方法治疗步入老年后出现的衰老症状,所以在后世无论医家还是思想学家特别是道家都有统摄诸阳之说,以养天年。 方药温补 既然五脏功能的协调都离不开命门之火,疾病的防治也应以温补命门为主,以使得命门之火能起到原动力的作用,鼓舞五脏之阳,激发五脏之阴,脏腑功能协调,五脏阴阳平衡,这样人才能够处于精神饱满、身体强健的状态。 陈教授介绍,步入老年后出现的痴呆,应选方宜右归丸合十全大补汤、理中汤等加减,可以获效。此外,老人家根据不同的身体状态,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加以调理。 药物选择 菌桂(肉桂):“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肉桂能降低血糖,抗焦虑,促进神经修复,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作用。 远志:“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久服轻身,不老”。远志能够安神益智、祛痰、消肿、失眠多梦、健忘惊悸。
陈教授说,根据自己对《黄帝内经》多年的研究理解,像老人平时痰多或者容易出现流口水的情况,可加干姜泡水加以调理。如果头面出现痉挛,则在方药中可加蝉蜕。 孙思邈非常重视养生,提出了“四少”养生法,自己也收获101岁的高寿。 1、少说话,以防损伤肺气。现代社会处处需要沟通。然而,成天说个不停会伤气,尤其是肺气和心气。正所谓“日出千言,不病自伤”,消耗肺气容易使体内元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因此,适当放慢语速、少说些话,可保护、收敛肺气,给身体“节能”。 2、少思虑,避免气机郁结。思虑过度容易导致气机郁结不行,进而引起疾病。不妨顺应自然,不要反复纠结一些小事,更不可钻牛角尖,应抱着乐观的心态解决问题。 3、少吃点,避免心气不足。《古乐府》三叟诗中提出,“量腹节所受”是老人长寿的因素之一。现代医学和营养学家也证实,吃“七分饱”有助养生。
4、少赖床,以防气血不畅。中医认为,睡眠的目的在于调整阴阳平衡,睡多睡少对身体都没有好处。孙思邈还说过:“养生之道,常欲小劳。”最好保持规律的作息,睡前不宜运动,也不宜大喜大悲。 老人叫马如,来自河北农村,她是一名小脚老太太。是什么让她如此健康地有105岁的高寿?76岁的儿子王国强说,可能和她的心态有关。 老寿星那微笑的脸总让人心情平静。她就是一个心态平和又随和的人,王国强告诉记者,老太太很少发脾气,也不着急,从一人带儿子,到后来帮着带孙子孙女,她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她的生活习惯非常好,每天7点起床,7:30开始吃早饭,早晨一个鸡蛋一杯牛奶是必须的,吃完早饭就出去散步,中午吃完饭就躺在阳台晒太阳眯眼养神。晚上9点多就上床睡觉了。对于饮食,她相对清淡,以蔬菜为主,最爱吃大白菜,一个星期吃两次瘦肉。不过,老人家对水果很有要求,现在每天吃两根香蕉一个梨,如果没有了,她就会对儿子说:“快去买点水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