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特异作用研究要创新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4-09-11
杨骏,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安徽省学术带头人、安徽省名医、名中医。

穴位,在针灸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年来国外同行的研究结果却使穴位特异性作用在国际针灸界出现了怀疑、否定的声音。

从国际上的一些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在应用针灸治疗痛证、退性行病症、身心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并对针灸治疗上述病症的效果予以充分的肯定。但同时,由于出现“真假针灸”、“真假穴位”的治疗结果没有差异,似乎针灸有效、穴位无用,其结论对全球针灸界的影响和导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尽管大多数临床针灸医生认为上述结论是不客观的,与实际不符。然而,问题不容回避。

我国针灸工作者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予以认真的回答,而决不能漠然处之。否则,任由发展,穴位将不复存在,针灸学科的理论基石将动摇,中国针灸学科将会沦落为“体表刺激疗法而失本来的合理内涵。按魏稼先生的话就是废(穴位)理论而存实践,只能使中医(针灸)本能结构受到破坏,从而把它推向覆灭的深渊。

然而,如何回答这一问题?我认为应当是有组织、多层次、全方位、有针对性的。要举全国之力,乃至国际合作科学研究结果,以理性、客观、有充分依据的给国内外针灸同仁及学人以正确答案。

首先,应借鉴现代医学临床研究新的模式,以疾病治疗为载体,对临床疗效确切、特异作用明显、临床广泛使用的穴位进行科学设计、借鉴国际公认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从而得出科学的数据和结论以说明问题。需要强调的是,穴位特异作用的研究离不开实验医学,但如简单以实验医学规范、评价、解释,针灸医学将成为一具徒有其名的躯壳。

其次,穴位特异作用研究要创新,要在研究思路上创新,对中外科技成果要学习、借鉴、吸收。再次,要善于科学地扬弃。如对于否定“穴位”的报告应认真分析,吸收其中合理的部分,避免研究设计、方法中出现的不足,更要注意结论的严谨性,绝不能主观臆断全盘肯定或一概否定。

此外,要敢于超越。不能简单地以其他某种体系、学说去替代或规范穴位特异性作用的研究,既不能固守国粹更不能全盘西化,而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

最后,给穴位特异性作用研究一个容忍、宽松的和谐环境。

Claudia Witt,医学博士,为流行病学家和研究方法学家以及医疗保健管理专家。现任苏黎世大学和苏黎世大学医院中西医结合和补充研究所教授兼系主任。

尽管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化诊断和辨证论治来治疗,但至今为止,许多中医的临床研究却集中于单一疗法的特异性效应。许多临床试验通过严格筛选和标准治疗方案尽量排除了偏倚,从而提供了重要临床疗效信息。然而,这些结果只显示了部分有限的针灸效应,忽略了针灸更广泛的常规治疗效果。

目前在主流医学界开展的“疗效比较研究”(CER),通过综合比较研究两种或者多种医疗手段疗效,获取判断哪一种治疗相对较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并以此帮助患者、医生、支付者以及政策制定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针灸)。

这一证据比RCT(一种对医疗卫生服务中某种疗法或药物效果进行检测的手段)的结论更适用于实际医疗方案的决策。只是目前结合医学的疗效比较数据还很少,可喜的是针灸研究已经提供了很多疗效比较研究的证据。

未来我们应该关注的:一是中西医结合复杂干预的有效性和成本效益;二是改进评估方法和复杂干预的结果;三是个性化诊治的临床疗效评价;四是了解对于患者个体什么是最有效的;五是理解病人喜好对疗效的影响。

总之,在补充和结合医学临床研究中,专家和科研工作者往往片面地追求研究规范而没有充分考虑到最终服务对象(即患者的需求)。因此,以往大多数的临床研究都集中在评价治疗措施的疗效,而缺乏关于其临床实际应用效果的研究数据。而重视CER将会大力推动临床循证医学的发展,并为医疗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