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能治愈怨恨 以琴解怨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3-17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事业、情感、人际关系,大到利益得失、小到生活琐事,不可能事事如意。当事情不能按当事人主观愿望发展的时候,最常产生的情绪就是抱怨、埋怨、因怨生恨等。“怨”这种情绪和中医理论中五脏没有对应,笔者认为“怨”发于心而伤于气(怨由夗和心组成,夗的意思是身子侧卧弯曲的样子,怨隐含着未发的怒气)。最先受损的脏器就是心、肝、肺。有了“怨”就失去了“爱”。《墨子·兼爱中》言:“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怨”这种不良情绪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向内, 自责、自怨自艾,一个是向外,怨天尤人。长期处在自责的心态中,最终形成自卑、退缩,导致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力降低。“怨”日久向内发展的情绪是哀怨、忧伤可伤及心、肺。向外的“怨”可以发展成“怨恨”,日久成“积怨”,造成对他人、自身的伤害,主要伤及心、肝。

    “怨”由心而生,所以有了“怨”这种不良情绪后,要从心调节。这就是一个心态问题,治疗“怨”的良药就是宽容。鲁迅 《野草·风筝》有一句话:“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可见宽容能治愈怨恨。

    中国古琴在平复“怨”这种不良情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汉应劭 《风俗通·声音·琴》:“操者,言遇菑遭害,困厄穷迫,虽怨恨失意,犹守礼义,不惧不慑,乐道而不失其操者也。”

    以“怨”命名的古琴曲有《湘江怨》《长门怨》《昭君怨》等。这些琴曲以舜帝二妃、皇后阿娇、昭君出塞的故事为背景,抒发了女性丧夫之怨、失宠之恨、离乡之悲等情绪,借琴舒发情绪、借琴化解哀怨、怨恨,使得情绪得到平复。也称得上是古人的自然情绪疗法。

    下面以琴曲《昭君怨》(又名《龙朔操》)为例,分析其在古琴上的指法编排结构。

    一、《昭君怨》抒发了“怨”这种情绪,具体体现在曲子的编排上“均衡对称”:

    全曲共分八段,其中第一、第八段是乐曲的引子和尾声。其中第二段与第七段、第三段和第五段、第四段和第六段基本相同,个别指法少做变化。展示了古琴曲的对称和遥相呼应的结构。

    二、《昭君怨》在弹奏指法多用“泻”法,能起到解“怨”的作用。

    从该曲的泛音来说:第三、五段的泛音段落,曲调基本一致,三段在九、十徽演奏,五段在同度的四、五徽演奏,整段围绕“羽”音(相当于简谱中的6)、“角”音(相当于简谱中的3)两个乐句高低呼应、低吟浅唱,在泛音从低音到高音快速弹奏后,突然在“商”音(相当于简谱中的2)放慢四拍,再由高音到低音,仿佛是紧张后的放松,用一声长叹发泄怨气,每每弹到这一段泛音都有一种淋漓尽致、气机欢畅的感觉。把这一段的音节变化转换成中医的治疗语言就是健脾补肾、疏肝解郁、清心润肺。(宫音入脾,羽音入肾,角音入肝、徵音入心、商音入肺)

    第二、七段完全相同,两次运用从“商”音(相当于简谱中的2)到七弦九徽的下滑音,凸显离乡的幽怨与忧思。以掐撮三声结束在二弦九徽,给人一种思乡的厚重感和出塞的使命感。对应中医的治疗理念就是疏肝气,降肺气。(中医认为肝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肝肺升降气机调达则人气血运行通畅。如二者关系失调,则内生忧郁之情,外有宗筋不用之疾)

    第四、六段以高低音相邻绰注为主,分别在七、六弦、五、四弦之间完成,突出左手“绰”、“注”、“揉”、“吟”的指法,用手指在古琴上反复吟唱,吟猱化解,荡气解怨。对应中医的治疗理念有平复心火,涵养肝肾,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

    一段和八段,也就是开始和结束都回归在“角”音(相当于简谱中的3)上,“角”音通肝,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其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集阴阳气血于一身,成为阴阳统一之体,所以常听该曲能疏肝理气解郁结。

    每当弹起此曲,指下有的是淋漓尽致的舒畅和吟唱般的调达,以“怨”解“怨”,疏泄后情绪平复,元气渐补,与中医的滋肝肾降心火宣肺气相通,和现在的情绪疗法也有异同工之处。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