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生死 是养生的根本问题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4-01
    如果有人问:你怕死吗?想来多数人会回答:怕!所以《黄帝内经灵枢·师传》中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人的生命毕竟只有一次,贪生怕死是很正常的。也正由于怕死,人们才会珍惜生命,也才会有养生的动力。但时常也可以见到如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说的“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有人一得知自己患有重病,立刻面色惨白,两目无光,甚至委顿于地,不几日便被“吓死”了。
 
    那么,如何看待生死呢?其实,这不仅是养生的根本问题,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人的生老病死,这是谁都无法逃避的客观规律。晋朝著名诗人陶渊明早就写过:“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独能免?”毕竟,只要有新生命降生,遗传因素就决定了这个生命画卷必然以发育、盛壮、衰老的方式徐徐展开,最后终结于死亡。这是一个自然且必然的过程,虽可以有限延缓,但不可逆、不可止。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说:“死生,天地之理,畏者不可以苟免,贪者不可以苟得也。”由于死亡的约束,个人的生命就像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毫不起眼的浪花,灿烂而短暂,可悲复可叹!但正因为有死亡带来的新老更替,“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人类才能保持不断地向前发展,同时,由于有死的威胁,才更加衬托出生的可贵。这样看来,死亡,是否又多么可敬啊!
 
    那么,应该如何面对必然到来的死亡呢?其实,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命奥秘探索中,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且成熟合理的生死观。无论儒家的重视生命、直面死亡,还是道家的与道和真、超脱死亡,抑或是佛家的生命轮回、看破死亡,面对死亡时,都从容不迫。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生死死,处之泰然,这才是正确的生死观。需注意的是,泰然处之并不是浑浑噩噩。泰然处之,是让我们更加重视生命,活出洒脱而灿烂的人生。虽然死亡不可避免,但是生命的长度却有不同,养生正是延缓衰老、延展生命长度、提高生命质量的手段。所以,泰然面对死亡,就应倍加珍惜、呵护可贵的生命。生命,护之养之唯恐不及,岂能轻易放弃。另外,“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即使古之贤者,从医学角度看,与普通人没有太大区别,“自古贤愚同一丘”。但是他们死得流芳百世大异于普通人死得“如灯灭”。所以古人欲求“立德、立功、立言”,就是追求生命价值的最大化。生如山花之烂漫,死犹落叶之静美。
 
    看了以上文字,请问,死亡能够避免吗?不能!整日为死亡而忧心忡忡有用吗?没用!既然如此,何必杞人忧天而自寻烦恼,不如顺其自然,做好养生,恰恰能取得“不求寿而自延”的效果。寿至期颐的国医大师裘沛然教授有诗云:养生奥旨莫贪生,生死夷然意自平;千古伟人尽黄土,死生小事不须惊。面对生老病死,不如泰然处之,珍视生命,珍惜时光。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