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冬病夏治十几年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7-26
    进入伏天,冬病夏治也在逐步升温,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都在热议,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也在不停宣传。我院在6月份也举办了两期全市治未病暨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在培训班上,我把冬病夏治十几年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一谈到冬病夏治,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贴敷,那么冬病夏治是不是仅仅是贴敷这么简单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为什么要进行冬病夏治,把冬病夏治的道理搞清楚了,自然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冬病夏治源于我国古代《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其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最早是养生的理论,后来逐步发展成治病的理论,尤其是清代的张璐创造性采用了白芥子等通过穴位贴敷来治疗哮喘。如他的著作《张氏医通》载:“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这是目前所见文献关于冬病夏治最早的记载。
 
    经常有人问,夏天阳气旺盛,再养阳不上火吗?是啊,按照中医的理论,治寒以热,治热以寒,夏天阳气旺盛再养阳的确不易理解啊。其实,夏天阳气浮越于体表,肌肤常出汗,身体阳气布散偏于外,内部却相对处于一种阳气虚弱的状态。所以这时就要温补人体的阳气,祛除体内的寒邪,想通了这个道理,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谚语了。
 
    回过头来我们再探讨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哪些属于冬病。所谓的冬病,是指寒冷季节或受凉后容易发病或加重的疾病,当然不一定非得冬天发病才算冬病,其他季节受凉后易发的疾病也属于冬病的范围。冬病夏治针对的不是冬,而是受凉后易发或加重,也可以说是针对的阳虚或寒湿的体质。如常见的各种风湿疼痛、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小儿泄泻、体虚感冒、冻疮、免疫力低下等。
 
    夏治是指在三伏时令、自然界阳气最旺之时,采取治疗措施,借机温补阳气,祛除体内的陈寒痼冷,达到强基固本、防病治病的目的。具体到治疗的方法那就更多了,比如口服中药、针刺、艾灸、熏蒸等,穴位贴敷疗法只是其中之一。我院开展冬病夏治已有二十多年了,湖北省名中医赵和平多年来一直在大力研究冬病夏治。
 
    赵和平认为,在进行穴位贴敷的同时可以辅助其他疗法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他治疗反复咳嗽(如老年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常配合口服止咳化痰定喘膏;治疗小儿反复感冒、厌食症时,除穴位贴敷外,还常让患儿口服儿宝1号膏或儿宝2号膏;治疗风湿病在进行穴位贴敷的同时,还常配合针灸、熏蒸及口服补肾通络丸等,当然,这些疾病也可以在穴位贴敷的同时配合口服辨证之汤药,内外结合,共降病魔,疗效自然高出一筹。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时节,因为在三伏天,人与自然界的阳气都会外浮,这是帮助人体驱除体内寒邪、改变人体寒凝状态(尤其是虚寒的人)的最佳时机。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