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深秋 养生尊崇老一辈流传下来的养生古语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10-11
中秋已过,气候渐凉,转眼间就进入深秋了,秋季养生潮也越来越热,很多人对于秋季养生一贯是尊崇老一辈流传下来的养生古语,如“秋不食姜”“秋瓜坏肚”“贴秋膘”等。那么这些广为流传的古语是不是真的科学可信呢?
 
“秋不食姜”不如“秋少食姜”
 
古语云:“一年之内,秋不食姜”。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这主要是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易伤肺,如果再食用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加重秋燥对身体的危害。但秋季并非绝对一点也不能吃姜,关键是不能“多食”。
 
姜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烹饪辅料。中医理论认为,生姜辛温无毒,入脾、胃、肺经,益脾胃,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及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等病症。现代医学认为,生姜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的功能,还有抗菌的作用。因此,秋季,人们在食姜时,只要注意适量就行。同时,如果患者因患病治疗所需要时可以“遵医嘱”正确食用,如秋季治疗风寒咳嗽时会经常用到姜。中医理论认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即热病用寒凉药物治疗,寒病用温热药物治疗。如果是患有寒性疾病的人,在秋季因受凉而加剧咳嗽、腹痛、呕吐,此时也应该急服热的生姜汤,可以起到温肺暖胃、散寒止咳、止呕止痛的良效。
 
“秋瓜”不一定会“坏肚”
 
古语“秋瓜坏肚”,这也是有一定道理,夏天吃西瓜可以消暑,但进入秋天后如果吃多了,很容易发生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夏天大量食瓜已经让人的脾胃处于虚弱状态,加之天气转凉,吃多了阴寒性质的瓜果肠胃自然会不舒服。老人、小孩以及胃肠功能不好的特殊人群尤其要注意。“秋瓜坏肚”,提醒的是在秋天里瓜类水果要少吃,但并不是说完全不能吃,只要不过量,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损害。而且这和每人的体质差异有关,有人阴虚,有人阳虚,一般秋季吃瓜导致腹泻的人多为阳虚体质。因此,人们在秋季仍需要注意饮食,切忌贪凉,尤其阳虚的人阳气偏弱,要防止阳气进一步损害。建议人们多吃生梨、苹果等清热润肺的食物以抵御“秋燥”。市民在挑选水果时应尽量选择当季的水果,顺着大自然的节气吃当令的水果,最符合人体脾胃的运化。
 
“贴秋膘”不宜大鱼大肉
 
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这是因为人体在炎热的夏季因为缺觉、出汗、食欲差等原因,引起身体消瘦,体质下降。因此秋季后,人们通过食疗以补偿入夏以来的身体营养亏空,其中首选吃肉,“以肉贴膘”,所以叫“贴秋膘”。但由于以前物资匮乏,人们经常吃不饱,吃肉的机会也很少,蛋白质与能量不足等营养不良的情况十分常见。经过漫长而炎热的夏天,身体的消耗十分大,面对秋季相对丰富的物资,自然会贴一贴“秋膘”。同时,秋天增加一些营养物质的摄入,也能为冬天做一些身体储备,帮助人们在漫长的寒冬御寒防病。而如今,饮食丰富多样,人们已经不再需要额外的营养补充了,对于一些高血脂、高血糖或者肥胖、超重的人来说,不仅无需“贴秋膘”,还要控制好每日能量的摄取。很显然,“贴秋膘”的习俗已经不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如今“贴秋膘”的核心是在此时帮助人体排除夏季的湿热之邪、补养人体所需,于正常人来说,适当多吃一些可以利湿清热的各种水果,就是“贴秋膘”了。
 
同时,对于怕冷、手脚冰凉、四肢酸软、大便稀等脾虚寒湿的人,进补应以健脾燥湿散寒为主,需要温淡或温热的食物,如茯苓、山药、黄豆、红枣、生姜等;对于常常是大汗淋漓、十分怕热、贪凉等脾虚湿热的人,他们的进补原则是利湿清热,食材以平淡性凉的较为适宜,如冬瓜、绿豆、红小豆、丝瓜等。(本报综合)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