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冬天,整个自然界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这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顺应自然规律,这时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当讲“藏”。《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这是祖国医学冬季养生主旨的一句话。那么冬季养生具体来说我们应收藏住什么呢? 一是收藏阳气,要做到生活规律、避寒保暖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句话的意思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为宜。寒冷的冬季,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晚起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二是贮藏热量,饮食多温少寒,补肾助阳 一般而言,冬季气候寒冷,为了御寒保暖,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因此饮食养生的原则是:应该多食温热,少食寒凉生冷食物,补肾助阳以“藏热量”为主。 三是多藏神气,心理平衡,宁静为本 除了重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同时,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比如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四是多藏肾精,养肾护精,节制房事 冬季行房时千万要量力而行,切不可强以入房,否则伤肾耗精。 民间俗语常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秋冬进补,开春打鼓”等。因此冬季养生,我们在借助自然之势,顺天而“藏”的同时, 还要主动出击,借天而“补”以达到养生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以食补为上。 虽然冬天强调要进补,但不能乱补,需要热别注意的是在冬季食补前一定要先清楚自身体质的“寒热”属性,“热性”体质的人一般不适合“冬补”,而胃肠机能不好的人,也要先把肠胃功能调节好再进补,否则会增加肠胃的负担。 父亲退休后,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每天吃完早餐就走进书房开始练字,几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舞文弄墨上。用他自己的话说:“练字是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有时在桌前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让自己步入了一种物我两忘、安宁清静的精神境界,真是其乐无穷。”几年锻炼下来,年逾七旬的他身体变得健朗、精神饱满。特别高兴的是,多年的颈椎病痊愈了。父亲深有体会地说,书法锻炼既是一种精神调理,又是一种独特的养生之道。他总结经验如下: 一、全身运动。宋代诗人陆游说过:“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练习书法,是一种全身和谐而有节奏地运动过程,与体育运动中打太极拳、练习气功等锻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中取得的锻炼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人在写字运笔时,五指执笔,不但用了指力和腕力,而且用了臂力和腰力,使体内微循环良性运转。
二、强身健脑。书画泰斗启功先生说:“书画益身心,有乐无烦恼。点笔日临池,能使朱颜保。”书法者在进入创作状态之时,要心静手动,形神合一,专心致志,通过内外的协调作用,使周身血脉贯通,从而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此外,练习书法不仅要展纸挥毫泼墨,还要用心提神聚精。每日临池握笔,开卷书写,必然尘虑顿消,神思归一,心绪为之松弛,疲劳得以消除,进而达到心理平衡,心情舒畅,这对中老年人来说无疑是延缓衰老的一剂灵丹妙药。 岳父岳母都已到了古稀之年,但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可以说是脸色红润、精神矍铄。究其原因,就是长期坚持“红色养生法”。 一是喝红茶。岳父岳母多年以来,坚持饮用红茶。听岳父讲,红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等多种营养元素,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舒张血管等功效。闲暇时,二老相对而坐,泡茶品茗,聊聊家事、往事,可谓是优哉游哉,惬意之极。 二是饮红酒。适量饮酒能通经活络,促进血液循环,祛风湿,过量饮酒则影响身体健康。岳父岳母多年的习惯是每天中午、晚上都要喝上一小杯葡萄酒。 三是吃红菜。所谓红菜,其实就是胡萝卜、西红柿、红萝卜等红颜色的时蔬。岳母讲,红色蔬菜不但能促进食欲,关键是营养丰富,食疗效果佳。比如胡萝卜,中医认为它可以补中气、健胃消食、安五脏,故被誉为“东方小人参”。 四是种红花。岳父母酷爱养花,每天都会给种植的花草松松土、施施肥、修修枝。因此,一年四季,院子里总是弥漫着牡丹、芍药、月季、杜鹃、红梅、荷花、睡莲等花草的香味,让人心旷神怡。 五是养红鱼。长期以来,二老一直养着几尾外形与日本锦鲤相似的红鲫鱼。每天上午或下午空闲时,岳父母都会给鱼喂食,逗它玩。看着鱼儿在鱼缸里游来游去,抢夺食物时,二老总觉得浑身轻松,仿佛见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六是唱红歌。岳父岳母年轻时都是文娱积极分子,喜欢唱歌。退休后,闲着没事时,就唱唱赞扬和歌颂革命和祖国的红色歌曲。岳母跟我讲,唱歌能让人精神放松,扩大肺活量,对健康大有裨益。
在岳父岳母的带动下,如今社区里的好多老人都开始尝试“红色养生法”,而二老也乐此不疲的向大家传授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