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历经数代仍生长茂盛的古老树木,要数国槐。时至今日,各地仍生长着唐、宋、明、清诸朝代的古槐,如河北省涉县同新村的古槐树龄已达2000年;甘肃省崇信县铜城乡关河村华夏古槐王,长存2800多年;山西省平定县两锁簧村古槐,植于西汉初年;河南省陕县观音堂七里村“虎头槐”,考证在东汉年代栽培等,让人们简直不敢相信。早在《周礼·秋官》有云:“面三槐,三公位焉。”那种千年前的肃穆情景,仿佛可以再现眼前。
在我家乡的很多路口和门口早年也都种植有槐树。粗壮的树干高高顶起浓密的云团状树冠,远看枝叶如同一团墨绿色浓云,开花时节,那细细碎碎的白米大小的花儿,色彩夹杂着淡绿或米黄,煞是可爱。拿在手中凉飕飕的感觉,说不尽的舒适。炎夏酷暑,也许是树下可乘荫纳凉,乡下的人便三三两两地端着饭碗聚集到槐树下,俨然开会一般,一边吃饭,一边唠嗑,张家长,李家短,是那么开心十足。间或阵阵凉风吹过,夹杂簇拥在枝头的槐米浓香,一天的暑气一股脑地也就烟消云散了。儿童们在树下滚来滚去,大概我就是这么一个经不住人们的夸奖,常常在大人面前表演技能,在树下一连串翻跟头戏耍的孩子。
有国也有家,故而国槐也称家槐。历代文人笔下更是酷爱,常常描写抒情,从白居易“满地槐花满树蝉”,到裘万顷“槐花满地无人扫”,再到吴淑姬“庭槐影碎被风揉”,无不说明槐树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随处可见的种植物。如《天仙配》里为七仙女和董永证婚的也是一棵老槐树,身上刻着他们“天上人间心一条”的爱情誓言。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家乡王小庙也是这么一路唱过来的。不知何年何月,背井离乡,我们的王姓一支始迁家族,来到一个蛮荒之地,开始新的耕耘。然而那心田翠绿的老槐树,跪拜过的神圣三槐堂,是我们先祖精神的象征,是桑梓代代相传的图腾。
槐树最早出现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亳州曹氏兄弟均有对槐树的描述。曹丕赞誉槐树为大国良木,他的《槐赋》云:“有大邦之美树,惟令质之可嘉。”曹植《槐树赋》写道:“扬沈阴以溥覆,似明后之垂恩”,称颂槐树因品质华丽,拥至尊地位,有荫佑众生之恩泽。近期前往亳州药材大市场观光,了解到国内槐米每年需求量可在千吨以上。中成药槐角丸、地榆槐角丸、槐菊茶、大黄槐花蜜饮、地榆槐花蜜饮、槐花散等,无一离开槐树之宝,因此每公斤槐米身价高达50元以上。没想到昔年落在地上无人问津的槐米,居然是当今的宝贝,如同我幼时每天的主食红薯一样,成了现在城中最具营养的保健食品,有着不同凡响的经济价值和养生效用。不过本地的槐米已经不再多见,只能是存于药肆里的商品,或者是中医处方当中的一味了。(安徽 王化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