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应当阴阳并重 补养之时莫忘养阴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12-21
冬至
是中医养生的重要节点。在中医的论述中,冬至是一年到头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节。冬至以后,自然界的阳气将逐渐回复升发,但这段期间,自然界的阳气仍然处于低位,是一年到头养生保健的重中之重。许多人以为,既然自然界缺少阳气,那么冬至养生的重点就应该是增补阳气。事实上,中医还有另外一个观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专家认为,冬至养生应当阴阳并重,补养之时莫忘养阴,才能达到平衡养生的目的。
 
温补肾阳
冬至养生的主旋律
冬季在五脏六腑中对应肾脏,而肾脏又主封藏,是收纳阳气的关键,因此,在阳气最弱的冬至前后,补肾阳是养生的主旋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邝秀英提醒,并不是肾虚、体虚的人才需要补肾阳。
 
肾为先天之本,在人的一生中,肾气是不断衰减消耗的。无论是身体精壮者还是体弱多病者,这是一个不可违抗的自然规律。而冬至前后,自然界的阳气最弱,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增补肾阳的方式,来更好地养生。
 
对一般人来说,温补肾阳主要通过药膳方式即可,无需专门吃药。例如冬季最著名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就能很好地补气补血助阳。在饮食上,可以适当进食羊肉、牛肉等温性的肉类,有补阳益肾的功效。但阴虚火旺、阳亢的人则要谨慎,不适合吃太多温阳的肉类。另外,为了更好地吸收进补的食物,邝秀英建议,在补肾补阳的同时还需要健脾,多食用健脾养胃的药膳,如淮山、板栗、桂圆等。
 
秋冬养阴
阴阳同补才能达到平衡
虽说冬至前后是一年到头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但这并不意味着养生只需要补阳就足够了。邝秀英说,中医讲究阴阳平衡的观念,阴阳是互根的,能相互转化。阴气也有促进阳气生长的作用。另外,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中医讲究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如果单纯偏向于某方面,必定会打破平衡,这会对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对于普遍人来说,冬至养生除了要补肾补阳之外,还要注重养阴。例如在食用羊肉、牛肉等温补食物时,可配枸杞、马蹄、甘蔗等同煮,具有一定的养阴功效。常见的养阴食物包括生地、熟地、枸杞、阿胶、沙参、玉竹等。而阴虚火旺、经常熬夜的人,经常会耗损阴津,更要注重滋阴养阴。
 
另外,肾虚的人除了有肾阳虚,还有很多人表现为肾阴虚。肾阳虚的人群以怕冷畏寒的症状更为突出,为肾阴虚的人容易表现出盗汗、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心烦睡不好。此类人群不仅不能太过滋补肾阳,而应该多以偏向滋阴类的药膳,并且要多喝水、尽量避免熬夜。 
 
Tips
冬至有四宝:
泡脚、天灸、膏方、晒太阳 
 
历年以来,中医对冬至这一节气都十分重视,并诞生了一系列在冬季具有特别疗效的养生方法。邝秀英表示,冬至前后,除了注重饮食药膳之外,还可以通过泡脚、天灸、膏方、晒太阳等方式,更好地养生。
 
她说,泡脚既可以保暖,又可以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通过刺激足部数十个穴位达到调整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除了从饮食中补阳,还可以从自然环境中采补阳气,如在午后晒太阳,重点晒督脉经过的头顶和后背,有助于温补阳气。另外,中医保健中的三九天灸有温阳祛寒、强身健体的作用,可以防治一些冬季常见病的发生;膏方可以根据各人体质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养生调理,达到冬季进补的目的。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