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草回生,百病易发。”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乐荣介绍,早春天气时冷时热,加上细菌活跃,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中医养生防病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注意万物始生和气候多变特点,通过适当地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健康养生的目的。
饮食少酸多甘
春季阳气初生,多吃些甜味的食物,不宜食酸性食物。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健壮,人可延年益寿。因为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这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在春季多发的原因之一。
春天宜多食些优质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等,以养阳敛阴、养肝护脾。不宜过多食橙子、橘、柚、杏、柠檬、乌梅等酸性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少吃盐多喝水。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早春气候仍然干燥,多喝水可促进新陈代谢,以利于消化、吸收,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早睡早起以养肝
《黄帝内经》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王乐荣介绍,立春以后日照渐长,在起居方面也应顺应日照变化早睡早起,以利于阳气的生发。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要克服倦怠懒睡的习惯,适当早睡早起,增加室外活动,舒展形体,畅通血脉,以助生发之气。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养肝重在早睡早起。现代医学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增多,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情绪乐观防躁动
人们的精神调摄也要顺应春季自然界蓬勃向上的生机,顺应春季肝气升发的特性,使气血和畅。肝主情志,因此护肝要从心情和情绪着手,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情绪乐观,不宜过于激动、兴奋,防止躁动,利于疏肝理气。春游、踏青、放风筝等都是舒缓紧张情绪的不错方式。尤其是中老年人,要保持乐观情绪,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防寒保暖慎减衣
初春时节应该提前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被,不要过早减掉冬衣。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立减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谨慎,不可骤减。一旦气温下降,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比如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冠心病等病会接踵而来。故在此时,老年人尤应注意防寒保暖。
青年女性不可过早地换穿裙装,否则会导致关节炎与多种妇科病。出汗后应及时擦去,切勿敞开胸怀让风劲吹。春天适当捂一捂,可减少疾病,尤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生。
预防保健防疾病
“百草回芽,旧病萌发。”立春后,天气逐渐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要做好防病保健工作。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过敏性哮喘等。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等病的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注意调养预防。
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日常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但不宜剧烈运动,大汗淋漓,可以适量做些轻缓的锻炼,比如散步、瑜伽、太极等。
春季空气中的水分渐渐增多,造成身体湿气重,可以试试艾灸。艾灸具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春季养生,王乐荣表示,根据个体体质不同,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定准穴位进行艾灸,不仅可以祛除身体湿邪,还可以预防多种疾病。如艾灸气海、曲池和太冲等穴位可助阳气生发,补养肝脏和提升视力健康(肝开窍于目);艾灸足三里可以燥化湿邪、生发胃气;艾灸神阙穴有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等功效。(王碧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