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吃补药的人很多,认为补药可以养身体、除病恙,可以生精、补血、抗衰老。其实,这都是片面的认识,滥用补药也会引起祸端,下面请看一个历史上的例子。
光绪皇帝滥用补药吃出祸端
《清宫秘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光绪皇帝患上了痰壅证,气喘咳嗽、脘腹胀满,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气管炎。他要太医给他补药吃,太医听从皇帝之令开了补药。光绪皇帝服药后,病势不但不减轻,反而加剧。后来太医在皇帝吃的药中,加入一味莱菔子,光绪皇帝吃了一剂就见轻了,吃了两剂身体轻松,吃了三剂病告痊愈。光绪大喜,赏赐太医。小小的莱菔子居然是治好光绪皇帝的良药药。这是因为太医考虑到,皇帝生活奢侈,平日过食高粱肥厚、每日饮酒无度,久而久之,食滞不化、湿浊内生、湿聚生痰,便会发生痰浊壅塞气管,出现咳嗽、腹胀等症。治疗此疾,不须补药,而要消食导滞,肃肺化痰。莱菔子正是最佳的选择。
根据自身用补药
吃补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如人参具有补益元气、强心固脱、安神生津的药效,但长期服用,可引起兴奋、激动、失眠、烦躁、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又如甲鱼(鳖),具有养阴清热、软坚散结的功效,但经常食用,反而会引起腹泻、腹胀、纳呆等。
补药分清补和温补两大类。清补的药偏凉,温补的药偏热。例如人参、当归、鹿茸、阿胶、黄芪、熟地、羊肉、鸡肉、狗肉等都是偏于温补的药或食品;而生地、麦冬、金石斛、甲鱼、黄精、西洋参、百合、鸭肉、猪肉、海产品等都是偏于清补的药或食品。
使用补药要从小剂量开始,少量多服。有的人脾胃虚弱,一吃补药就胃满腹胀,这叫“虚不受补”。对于这类病人,在进补之前,可以先用适量的怀山药、大枣、砂仁、小米煮之成粥,服用几天,待脾胃功能好转后再进补药,这样就不会发生“虚不受补”的现象。
使用补药也要辨证论治,不管是一般的补药或贵重的补品,最好是请医生作指导。在使用补药或补品前,要明了它们的性质、功效、主治什么?有哪些副作用?使用补药与补品,也受到时空的限制,如果结合体质进行滋补,那就比较复杂了。所以进补不要自作主张,还是请医生作指导为好。(毛德西)
来源:中国中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