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四川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 Hēi é Jiǎo Bǎn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直刺变豆菜的全草。春、夏采收,晒干。
【原形态】 直刺变豆菜,又名:直刺山芹菜。
多年生草本,无毛,高8~50厘米。根茎短,黑色。茎直立,1~6条,上部分枝。基生叶圆心形或心状五角形,长2~7厘米,宽3.5~10厘米,掌状3全裂,中裂片楔状倒卵形或菱状楔形,侧裂片斜楔状倒卵形,所有裂片先端2~3浅裂,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短刺芒状齿;叶柄长5~26厘米;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唯叶柄较短;花序下的叶仅作3深裂。伞形花序,具2~3分枝,顶生;总苞片3~5,狭长椭圆形或狭披针形;伞幅3~8;小总苞片约5枚,线状披针形;花梗6~7;花白色、淡蓝色或淡紫红色;雌花1朵居中央,无花梗,萼片5,花时椭圆状披针形,果时芒刺状,花瓣5,子房下位,2室,花柱2;雄花数朵,在雌花周围,有花梗。双悬果,椭圆形,长2.5~3毫米,棱明显;皮刺短而直,先端无钩,有时基部连成薄膜。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溪边。我国西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均有分布。
【性味】 《四川常用中草药》:"苦,温。"
【功能主治】 《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治麻疹后热毒未尽,耳热瘙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 Hēi é Jiǎo Bǎn
【英文名】 Herb of Erectspine Sanicle
【别名】 干小黑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直刺变豆菜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nicula orthacantha S. Moore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50cm。根茎粗短,支根细而多。茎1-6,直立,上部分枝。基生叶叶柄长5-26cm,基部有阔膜质鞘;叶片心形或心状五角形,长2-7cm,宽3.5-7cm,掌状3全裂,中裂片楔状倒卵形,基部有短柄,侧裂片斜楔状倒卵形,通常2裂至中部或近基部,所有裂片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或沿脉处呈淡紫红色,先端2-3浅裂,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或刺毛状齿;茎生叶略小,掌状3全裂。伞形花序具2-3分枝;总苞片3-5,钻形;伞辐3-8;小总苞片约5,线形或钻形;小伞形花序有花6-7;萼齿窄线形或刺毛状;花瓣白色、淡蓝色或紫红色,倒卵形;花柱长,向外反曲。双悬果卵形,长2.5-3mm,宽2-2.5mm,表面有短直的皮刺,有时皮刺基部连成薄层;分生果横剖面略呈圆形,油管不明显。花、果期4-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3200m的山涧林下、路旁、沟谷及溪边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 味苦;辛;性凉
【归经】 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益肺止咳;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麻疹后热毒未尽;肺热咳喘;顿咳;劳嗽;耳热瘙痒;头痛;疮肿;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四川常用中草药》:治麻疹后热毒未尽,耳热瘙痒,跌打损伤。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