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 Shí Hú
【英文名】 HERBA DENDROBII
【别名】 吊兰[四川]
【来源】 本品为兰科植物环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 、马鞭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 var. oculatum Hook . 、黄草石斛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 、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 或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 的新鲜或干燥茎。全年均可采收,鲜用者除去根及泥沙;干用者采收后,除去杂质,用开水略烫或烘软,再边搓边烘晒,至叶鞘搓净,干燥。铁皮石斛剪去部分须根后,边炒边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烘干,习称“耳环石斛”。
【性状】 鲜石斛: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约30cm,直径0.4~1.2cm。表面黄绿色,光滑或有纵纹,节明显,色较深,节上有膜质叶鞘。肉质,多汁,易折断。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黏性。
环草石斛:呈细长圆柱形,常弯曲或盘绕成团,长15~35cm,直径0.1~0.3cm,节间长1~2cm。表面金黄色,有光泽,具细纵纹。质柔韧而实,断面较平坦。无臭,味淡。
马鞭石斛:呈长圆锥形,长40~120cm,直径0.5~0.8cm,节间长3~4.5cm。表面黄色至暗黄色,有深纵槽。质疏松,断面呈纤维性。味微苦。
黄草石斛:长30~80cm,直径0.3~0.5cm,节间长2~3.5cm。表面金黄色至淡黄褐色,具纵沟。体轻,质实,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嚼之有黏性。
耳环石斛:呈螺旋形或弹簧状,一般为2~4个旋纹,茎拉直后长3.5~8cm,直径0.2~0.3cm。表面黄绿色,有细纵皱纹,一端可见茎基部留下的短须根。质坚实,易折断,断面平坦。嚼之有黏性。
金钗石斛:呈扁圆柱形,长20~40cm,直径0.4~0.6cm,节间长2.5~3cm。表面金黄色或黄中带绿色,有深纵沟。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味苦。
【鉴别】 本品横切面:环草石斛、黄草石斛 表皮细胞1 列,扁平,外被鲜黄色角质层。基本薄壁组织细胞大小近似,有壁孔,散在多数外韧型维管束,略排成3~4圈。维管束外侧纤维群新月形或半圆形,其外缘薄壁细胞,有的含类圆形硅质块,木质部有1~3个导管较大。含草酸钙针晶细胞多见于维管束旁。
马鞭石斛 表皮细胞扁圆形,外壁及侧壁增厚,木化,有层纹。
耳环石斛 木质部导管大小近似。含草酸钙针晶束细胞多见于近表皮处。
金钗石斛 基本薄壁组织细胞大小较悬殊。维管束略排成7~8圈。
【炮制】 干品除去残根,洗净,切段,干燥。
【性味】 甘,微寒。
【归经】 归胃、肾经。
【功能主治】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用法用量】 6~12g,鲜品15~30g。入复方宜先煎,单用可久煎。
【贮藏】 干品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鲜品置阴凉潮湿处,防冻。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 《本经》
【拼音名】 Shí Hú
【别名】 林兰、禁生(《本经》),杜兰、石蓫(《别录》),金钗花、千年润(《纲目》),黄草(《药物出产辨》),吊兰花(《中国药植志》)。
【来源】 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或其多种同属植物的茎。全年均可采挖,但以秋后采挖者质量好。采回后如保存鲜用时,在春、秋季则应及时栽培于细砂石中,放置阴湿处,经常浇水使根部保持湿润。在冬天应平放于竹筐内,上盖蒲包,但应注意空气流通。干石斛一般系将鲜石斛剪去须根,洗净,晒干或烘干;在广西地区先用开水烫过,趁热边搓边晒(或烘)至全郎干燥为止。耳环石斛:加工时,拣长约4厘米的鲜石斛,修去部分须根,洗净,晾干,然后放入铁锅内,均匀炒至柔软,趁热搓去薄膜状叶鞘,放置略通风处,两天后置于有细眼的铅皮盘内,下面用适当的微火,在离盘约一尺处,微微加温,用手使之弯成螺旋形或弹簧状,再晾干,如此反复进行2~3次,至干燥为止。
【原形态】 ①金钗石斛(《本草衍义》)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30~50厘米。茎丛生,直立,直径1~1.3厘米,黄绿色,多节,节间长2.5~3.5厘米。叶无柄,近革质,常3~5片生于茎的上端;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钝,有偏斜状的凹缺,叶脉平行,通常9条,叶鞘紧抱于节间,长1.5~2.7厘米。总状花序自茎节生出,通常具花2~3朵;苞片膜质,小,卵形;花甚大,下垂,直径6~8厘米;花萼及花瓣白色,末端呈淡红色;萼片3,中萼片离生,两侧萼片斜生于蕊柱足上,几相等,长圆形,长3.5~4.5厘米,宽1.2~1.5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形;花瓣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与萼片几等长,宽2.1~2.5厘米,唇瓣生于蕊柱足的前方,近圆卵形,长4~4.5厘米,宽3~3.5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有短爪,下半部向上反卷包围蕊柱,两面被茸毛,近基部的中央有一块深紫色的斑点;合蕊柱高6~7毫米,连足部长约12毫米;雄蕊呈圆锥状,花药2室,长约3毫米,花粉块4,蜡质。蒴果。花期5~6月。
附生于高山岩石或森林中的树干上。分布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广西、台湾等地。此外,各地尚有栽培。
②长爪石斛
与上种近似,主要区别为本种茎的节间膝曲或明显地加粗,因此全形稍呈连珠状;花淡紫色。
分布广西、广东、台湾等地。
③铁皮石斛,又名:霍山石斛。
茎丛生,直立,高5~30厘米,径约5毫米,圆柱形,基部稍细,绿色并带紫色;多节,节间长1~2厘米。叶少数,生于茎上部,无柄;叶片近卵形、卵状长圆形或近长圆形,长5~7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急尖而有偏斜状的凹缺,带革质;叶鞘膜质,紧抱节间,灰色,似不清洁状,干后深灰色。总状花序生于无叶茎的上部节上,长达6厘米,花2~5朵;苞片钻状,长5毫米左右;花淡黄绿色,草黄色或淡黄色,直径3.5~4厘米;萼片3,长约19毫米,中央萼片长圆状披针形,两侧萼片长圆状三角形,基部稍向前伸和蕊柱足连生成极短的蕊柱跟;侧生花瓣长圆形,与萼片几等长,唇瓣长圆状卵形,长约15毫米,宽约9毫米,先端急尖,中央具许多紫色或褐紫色斑点,两边反卷包围蕊柱;合蕊柱高3~3.5毫米,连足部长约10毫米;雄蕊卵形,白色,有四棱,花粉块4,稍黄色。蒴果长圆形,长约2.5厘米,有三棱。
分布安徽、浙江、陕西、山西、河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④细茎石斛,又名:铜皮石斛,细黄草。
与铁皮石斛很相似。茎高10~20厘米。叶长圆状披针形,长2.5~4厘米,宽7~10毫米,先端钝;叶鞘非灰色不清洁状。总状花序具花2~4朵;花淡黄绿色,直径约2厘米;中央萼片线状披针形,两侧萼片稍带镰刀形;唇瓣黄绿色,中央有1褐色的斑点。
分布浙江、安徽、广西、云南等地;
⑤重唇石斛
茎直立,高25~50厘米。节间长2.5~3.5厘米;叶鞘紧抱节间,几与节间等长。总状花序生花1~3朵,下垂;花淡紫堇色,直径2~3厘米;萼片近卵形,侧生一对较中央一片稍狭,并略呈镰刀形;花瓣长圆形,唇瓣比两侧花瓣短,下陷呈短舟形,内被柔毛,先端有一突尖;合蕊柱很短,前方被长柔毛;花药深紫色。
分布广西、广东等地。
⑥钩状石斛
茎直立,较细,高达60厘米。叶互生;无柄;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7~8厘米,宽15~20毫米,先端渐尖。总状花序较短,生花1~6朵;花白色,径2.5~3厘米;中央萼片卵形,长20毫米,宽6毫米,先端锐尖,侧生一对稍偏斜,蕊柱跟短囊状;花瓣长圆形,长18毫米,先端锐尖,唇瓣广卵形,长12毫米,3浅裂,急尖而先端有凹头;合蕊柱前方被毛;花丝细,花药有乳状突起。
分布福建、广东等地。
⑦广东石斛,又名:铜皮兰。
茎直立,圆柱形,细瘦,高15~30厘米。叶线状长圆形,长3~5厘米,宽8~12毫米,先端钝或急尖,有偏斜状凹缺。花白色,开后经日即变黄色,有香气,直径约7厘米,通常1~2朵生于茎的上部;中央1片花萼长圆状披针形,侧生1对萼片披针形;花瓣椭圆状长圆形,唇瓣狭卵形,基部有鲜绿色斑点;合蕊柱短;雄蕊近圆形,具有乳状突起。
分布广西、广东等地。
⑧细叶石斛
茎直立,细,高15~30厘米,直径3~6毫米,节间长约2.5厘米,有的节上生出细小的分枝。叶天柄;线形,长4~8厘米,宽4~6毫米,先端钝,有偏斜的微凹缺。总状花序腋生,生花1~2朵;花黄色下垂;苞片卵状;总花梗长8~12毫米;萼片与花瓣几同形,长圆形;唇瓣3浅裂,基部有1短阔的爪;合蕊柱高4~4.5毫米。花期7月。
生于高山。分布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⑨罗河石斛,又名:小黄草。
茎直立,圆柱形,细皮,高25~27厘米,节间长1.3~2.3厘米。叶鞘膜质,管状,抱茎;叶长圆形,长3.5~6厘米,宽1~1.5厘米,两端均尖。花黄色,数朵单生于无叶的茎的上部;中央萼片椭圆形,两侧萼片斜椭圆形;花瓣椭圆形,唇瓣倒卵形,铺平时长2厘米,宽1.7厘米,有肉质乳突状突起,前缘有不规则锯齿;合蕊柱高3.5毫米,蕊柱足长7毫米。花期6月。
附生于山谷的岩石上。分布广西。
⑩美花石斛
茎圆柱形,高10~15厘米,直径5~7毫米,基部略细。叶无柄,长圆状披针形,长4~6厘米,宽1.2~1.8厘米。花单生;淡粉红色;苞片小;中央萼片长圆状披针形,两侧萼片近筒形,蕊柱跟囊状;花瓣椭圆形,唇瓣3浅裂,先端微凹或近圆形,边缘流苏状,中央被毛;合蕊柱极短。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⑾小美石斛,又名:矮石斛、黑节草。
茎呈假鳞茎状,纺锤形,高4~7.5厘米,中间直径约1.5厘米,通常3节,外被黑色长硬毛。叶2~4枚,长圆形或椭圆次长圆形,长2~5厘米,宽1~1.8厘米,先端急尖,具偏斜的微凹头。总状花序生于有叶的茎上;花白色,1~3朵,总花梗长1.8~2厘米;中央萼片椭圆状长圆形,两侧萼片近三角形,蕊柱跟广囊状;花瓣卵状长圆形,唇瓣3裂,中央裂片倒心形,两侧裂片近圆形;合蕊柱高5~6毫米。
分布云南。
【性状】 本品因品种及加工方法不同,通常分为金钗石斛、黄草石斛、小黄草石斛、耳环石斛及鲜石斛等效种。
①金钗石斛
为植物金钗石斛的加工品。干燥茎长约20~45厘米,直径约1~1.5厘米,基部为圆柱形,中部及上部为扁圆柱形,茎节微向左右弯曲,表面金黄色而微带绿色,有光泽,具纵沟纹,节明显,棕色,有时节部稍膨大,节间长约2.5~3厘米,向上渐短。体轻而质致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散布有深色的小点。气无,味苦,嚼之带粘性。以身长、色金黄、质致密、有光泽者为佳。
②黄草石斛
为铁皮石斛、罗河石斛、广东石斛、细茎石斛等的加工品。干燥茎长一般在30厘米以上,直径约3~5毫米,圆柱形,略弯曲,表面金黄色而略带绿色,有光泽,具深纵沟纹,节明显,节间长约2~3.5厘米。横切的厚片断面类圆形,边缘有多数角棱,形成齿轮状,中间散布有类白色小点。气无,味微苦,嚼之略带粘性。以条匀、金黄色、致密者为佳。
③小黄草石斛
为美花石斛、罗河石斛、细叶石斛的加工品。干燥茎长一般在30厘米以下,直径约2~2毫米,多弯曲盘绕成团,表面有细密纵纹理,金黄色而略带绿色,有光泽,节间长约1~1.5厘米,断面类圆形,略带粉性。以卷曲、节密、金黄色、富粉质,嚼之有甘凉味、粘性足者为佳。
④耳环石斛
又名:枫斗。为石斛属多种植物的茎经特殊加工制成。㈠西枫斗,干燥茎扭曲呈螺旋形或弹簧形;一般可见有1~4个旋纹,长约1~1.5厦米,直径约3毫米,一端可见茎基及残留的短须根,称龙头,另一端为茎的尖端,称"凤尾",表面黄绿色,有细纵纹理,节明显或有时不明显。气无;味淡。以条粗肥、旋纹少、有头吊、富粉质者为佳。又以所用原料不同又可分为铁皮枫斗(铁皮石斛制成)、铜皮枫斗(细茎石斛制成)、云南枫斗(小美石斛制成)等。㈡圆枫斗,用铁皮、细茎、小美等石斛长于8厘米的茎而不适宜加工成西枫斗者,将其剪成5厘米左右的长度,在微火上烘干,同时扭卷成圆形,如钟表发条状。㈢结子斗,用铁皮石斛的茎节剪断,烘干时打成纽结状。商品枫斗还有直条枫斗、葫芦斗、生川斗、广霍斗等等规格名称。
⑤鲜石斛
金钗型的鲜石斛茎呈稍扁的圆柱形,基部较细,直径约1~1.5厘米,表面黄绿色,光滑,有纵棱,节明显,节上有棕黄色的环,节基部包围有灰色膜质的叶鞘,长度约占节间的1/2。
黄草型的鲜石斛茎呈圆柱形,肉肥厚。常见的有:㈠铁皮石斛:外皮黑绿色,茎较短壮,粗细均匀,节略弯曲;叶片瓜子形,质厚,叶鞘紧包于节间。嚼之有浓厚粘性,味淡。品质好。㈡细茎石斛:外皮黄绿色,茎较瘦长,叶亦较长,质薄,叶鞘易剥离,节直。嚼之粘性较薄,味淡。品质较差。㈢爪兰石斛:外皮绿色,茎粗细不均匀,常两端细,中间粗,叶较长。嚼之有苦味。品质略次。鲜石斛均以青绿色或黄绿色、肥满多汁、嚼之发粘者为佳。
以上各种石斛,主产四川、贵州、广西、广东、云南、湖北。此外,安徽、湖南、江西、福建、浙江、陕西、河南等地亦产。
【化学成份】 金钗石斛含石斛碱、石斛胺、石斛次碱、石斛星碱、石斛因碱、6-羟石斛星碱,尚含粘液质、淀粉。细茎石斛含石斛碱、石斛胺及N-甲基石斛碱(季铵盐)。罗河石斛含石斛宁碱。
【炮制】 干石斛:取干燥的石斛,用水泡约至八成透,焖润,除去残根及黑枝,切段,撞去薄膜,晒干。鲜石斛:临用时剪下,搓去膜质叶鞘,洗净,剪段。
《雷公炮炙论》:"凡使石斛,先去头土了,酒浸一宿,漉出,于日中曝干,却用酥蒸,从巳至酉,徐徐焙干用。"
【性味】 甘淡微咸,寒。
①《本经》:"味甘,平。"
②《吴普本草》:"扁鹊:酸。李当之:寒。"
③《别录》:"无毒。"
④《滇南本草》:"性平,味甘淡。"
⑤《纲目》:"甘淡微咸。"
⑥《药品化义》:"味苦,性凉。"
【归经】 入胃、肺,肾经。
①《纲目》:"足太阴脾、足少阴右肾。"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胃、肾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少阴,亦入手少阴。"
④《药品化义》:"入肺、肾、胃三经。"
【功能主治】 生津益胃,清热养阴。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伤目暗。
①《本经》:"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
②《别录》:"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疿气,脚膝疼冷痹弱,定志除惊。"
③《僧深集方》:"囊湿精少,小便余沥者,宜加之。"
④《药性论》:"益气除热。主治男子腰脚软弱,健阳,逐皮肌风痹,骨中久冷,虚损,补肾积精,腰痛,养肾气,益力。"
⑤《日华子本草》:"治虚损劣弱,壮筋骨,暖水脏,益智,平胃气,逐虚邪。"
⑥《本草衍义》:"治胃中虚热。"
⑦《纲目》:"治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
⑧《药品化义》:"治肺气久虚,咳嗽不止。"
⑨《本草备要》:"疗梦遗滑精。"
⑩《纲目拾遗》:"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定惊疗风,能镇涎痰,解暑,甘芳降气。"
⑾《本草再新》:"理胃气,清胃火,除心中烦渴,疗肾经虚热,安神定惊,解盗汗,能散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须久煎),2~4钱(鲜者0.5~1两);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 ①《本草经集注》:"陆英为之使。恶凝水石、巴豆。畏僵蚕、雷丸。"
②《百草镜》:"惟胃肾有虚热者宜之,虚而无火者忌用。"
【贮藏】 干品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鲜品置阴凉潮湿处,防冻。
【附方】 ①治温热有汗,风热化火,热病伤津,温疟舌苔变黑:鲜石斛三钱,连翘(去心)三钱,天花粉二钱,鲜生地四钱,麦冬(去心)四钱,参叶八分。水煎服。(《时病论》清热保津法)
②治中消:鲜石斛五钱,熟石膏四钱,天花粉三钱,南沙参四钱,麦冬二钱,玉竹四钱,山药三钱,茯苓三钱,广皮一钱,半夏一钱五分。甘蔗三两,煎汤代水。(《医醇腆义》祛烦养胃汤)
③治眼目昼视精明,暮夜昏暗,视不见物,名曰雀目:石斛、仙灵脾各一两,苍术(米泔浸,切,焙)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心米饮调服,日再。(《圣济总录》石斛散)
④治神水宽大渐散,昏如雾露中行,渐睹空中有黑花,渐睹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及内障神水淡绿色、淡白色者:天门冬(焙)、人参、茯苓各二两,五味(炒)半两,兔丝子(酒浸)七钱,干菊花七钱,麦门冬一两,熟地黄一两,杏仁七钱半,干山药、枸杞各七钱,牛膝七钱半,生地黄一两,蒺藜、石斛、苁蓉、川芎、炙草、枳壳(麸炒),青葙子、防风、黄连各五钱,草决明八钱,乌犀角半两,羚羊角半两。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盐汤任下。(《原机启微》石斛夜光丸)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1.《本经》。
2.《唐本草》:作干石斛,先以酒洗捋蒸炙成,不用灰汤。今荆、襄及汉中、江左又有二种,一者似大麦累累相连,头生一叶而性冷(名麦斛)。一种大如雀髀,名雀髀斛,生酒渍服,乃言胜干者,亦如麦斛,叶在茎端。其余斛如竹,节间生叶也。
3.《本草衍义》:石斛,细若小草,长三、四寸,柔韧,折之如肉而实。今人多以木斛浑行,医工亦不能辨。世又谓之金钗石斛,盖后人取象而言之,然甚不经。将
【拼音名】 Shí Hú
【英文名】 stem of Noble Dendrobium,stem of White Dendrobium,Stem of Moniliform Dendrobium,stem of Doublelip Dendrobium,Stem of Hooked Dendrobium,Stem of Hancock Dendrobium,Stem of Willson Dendrobium,stem of Loh
【别名】 林兰、禁生、杜兰、石蓫、悬竹、千年竹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美花石斛、铁皮石斛、束花石斛、马鞭石斛的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endrobium nobile Lindl.2.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3.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indl.[D.officinalis Kimura et Migo]4.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ex Lindl.5.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var.oculatum Hook..
采收和储藏:栽后2-3年即可采收,生长年限愈长,茎数愈多,单产愈高。一年四季均可收割。新收之石斛,鲜用者,除去须根及杂质,另行保存。干用者,去根洗净,搓去薄膜状叶鞘,晒干或烘干;也可先将石斛置开水中略烫,再晒干或烘干,即为干石斛。此外,铁皮石斛等少数品种之嫩茎,还可进行特殊加工,即以长8cm左右的石斛茎洗净晾干,用文火均匀炒至柔软,搓去叶鞘,趁热将茎扭成螺旋状或弹簧状,反复数次,最后晒干,商品称为耳环石斛,又名枫斗。
【原形态】 1.金钗石斛,多年生附生草本。茎丛生,直立,高30-50cm。直径1-1.3cm,黄绿色,多节,节间长2.5-3.5cm。叶近革质,常3-5枚生于茎上端;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2cm,宽1.5-2.5cm,先端2圆裂,叶脉平行,通常9条,叶鞘紧抱于节间,长1.5-2.7cm。无叶柄。总状花序自茎节生出,通常具2-3花;苞片卵形,小,膜质,花大,下垂,直径6-8cm;花萼及花瓣白色,末端呈淡红色;萼片3,中萼片离生,两侧萼片斜生于蕊柱足上,长圆形,长3.5-4.5cm,宽1.2-1.5cm;花瓣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与萼片几等长,宽2.1-2.5cm,唇瓣近圆卵形,生于蕊柱足的前方,长4-4.5cm,宽3-3.5cm,先端圆,基部有短爪,下半部向上反卷包围蕊柱,两面被茸毛,近基部的中央有一块深紫色的斑点;合蕊柱高6-7mm,连足部长约12mm;雄蕊呈圆锥状,花药2室,花药块4,蜡质。蒴果。花期5-6月。
2.美花石斛,多年生附生草本。茎圆柱形,高10-45cm,直径2-7mm,基部略细。叶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或舌形,长4-6cm,宽1.2-1.8cm,先端锐尖而略钩转;无柄;叶鞘松抱于茎,鞘口张开。花单生,淡玫瑰色;苞片小;中萼片卵状长圆形,长1.7-1.9cm,宽约6mm,先端钝,侧萼片比中萼片长,但较窄,先端锐尖;萼囊短,钝;花瓣椭圆形,较宽,等长于中萼片,先端钝,边缘多少有齿;唇瓣近圆形,唇盘凹陷,被短柔毛,3条线纹从基部直达先端,边缘流苏状;合蕊柱短。花期4-5月。
3.铁皮石斛,多年生附生草本,茎丛生,圆柱形,高达35cm,粗2-4mm。上部茎节上有时生根,长出新植株,干后呈青灰色。叶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4-7cm,宽1-1.5cm,先端略钩转,边缘和中脉淡紫色;叶鞘具紫斑,鞘口张开,常与叶留下一个环状间隙。总状花序常生于无叶的茎上端,长2-4cm,回折状弯曲,常具3花;总花梗长约1cm;苞片干膜质,淡白色,长5-7mm;花被片黄绿色,长约1.8cm;中萼片和花瓣相似,长圆状披针形,宽约4mm,先端锐尖,侧萼片镰状三角形,基部宽约1cm,先端急尖;萼囊明显;唇瓣卵状披针形,反折,比萼片略短,不裂或不明显3裂,基部边缘内卷并具1个胼胝体,先端急尖,边缘波状;唇盘被乳突状毛,具紫红色斑点。
4.束花石斛,多年生附生草全。茎圆柱形,高50-200cm,粗5-15mm。上部略弯曲,节间长3-4cm。叶薄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叶鞘膜质,干后常具鳞粃状斑点;鞘口张开呈杯状。花期无叶;伞形花序近无总梗,具2-4(-6)朵花;花苞片小,膜质;花黄色,略肉质;中萼片长圆形,长1.5-1.8,宽约1cm,先端钝;侧萼片近镰形,比中萼片略长;萼囊短圆锥形;花瓣倒卵状长圆形,明显比萼片宽,近先端边缘常具齿;唇瓣横长圆形,两面密被绒毛,唇盘上表面具2个血紫色圆形斑块,2条褶片从基部到达近中部,边缘具短流苏。花期5-9月。
5.马鞭石斛,多年生附生草本。茎直立,近圆柱形,有时基部上方呈纺锤形,向上逐渐变细,通常高60cm左右,粗2-20mm,表面具槽。叶两列,近于水平伸展,长圆形或椭圆形,长8-15.5cm,宽2-3.6cm,先端锐尖。花期无叶;总状花序下垂,长约15cm,常具花6-12朵;花序轴较细,略呈“之”字形;总苞片鞘状,膜质,长约5mm;花苞片小,长约3mm;花黄色;萼片长圆形,等长于萼片,具短爪,唇盘上表面密被短柔毛,近基部有一个肾形紫色斑块,边缘具复流苏,花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金钗石斛附生于高山岩石或林中树干上。
2.美花石斛附生于树上或林下岩石上。
3.铁皮石斛附生于树上。
4.束花石斛附生于树上和岩石上。
5.马鞭石斛附生于树上或山谷岩石上。
资源分布:1.金钗石斛分布于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美花石斛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3.铁皮石斛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4.束花石斛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5.马鞭石斛分布广西、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阴半阳的环境,不耐寒。
栽培技术 用无性繁殖或试管苗快速繁殖。无性繁殖有分株、扦插育苗和腋芽繁殖。目前以分株繁殖为主。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石斛发芽前栽种较好。选生长健壮、根系发达、萌蘖多、无病虫的一年或二年生植株作种,连根挖出,视茎数多少分为若干丛,采用贴树栽种方法,将株从根部用竹钉或竹篾固定在树干上,再用牛粪泥浆抹根部及周围树皮皱纹中。若在岩石上栽培,则选阴湿树林生有苔藓的砂页岩,种在凹处或石缝里。试管苗快速繁殖,可用种子或茎节进行无菌培养。将未开裂蒴果或茎节,经表面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播种或接种到1/2MS努森培养基中,置26±1℃,加光培养。快速繁殖研究已初见成效。
田间管理 栽种后从第2年起开始追肥,每年2次,4月和11月,用牛粪、肥泥和磷肥调匀,薄薄地敷在石斛根际周围。种植于岩石上者,应注意拔除杂草,种于树上者,要修去过密的树枝,使透光度适当。
病虫害防治 叶斑病,初夏时在嫩叶上发生,用1:1:5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蜗牛类,包括东风螺及小蜗牛,使用五氯酚钠或灭螺净喷杀。
【性状】 性状鉴别 (1)金钗石斛 茎中、下部扁圆柱形,向上稍“之”字形弯曲,长18-42cm,中部直径0.4-1cm,节间长1.5-6cm。表面金黄色或绿黄色,有光泽,具深纵沟及纵纹,节稍膨大,棕色,常残留灰褐色叶鞘。质轻而脆,断面较疏松。气微,味苦。
(2)环草石斛①美花石斛:茎细长圆柱形,常弯曲,盘绕成团或捆成把,长11-40cm,直径1-3mm,节间长0.4-2.3cm。表面金黄色,有光泽,具细纵纹。质柔韧而实,断面较平坦。气无,味较苦,有粘性。②铁皮石斛:叶鞘常短于节间,留有环状间隙,味淡或微苦。
(3)黄草石斛 茎细长圆柱形,中、上部不规则弯曲,长23-120cm,直径2-5mm,节间长2-3.5cm。表面金黄色或棕黄色,有纵纹,体质轻实,易折断,断面略纤维性。气微,味微苦,嚼之有粘性。
(4)马鞭石斛 茎细长圆锥形,上部有少数分枝,长30-150cm,直径2-8mm,节间长2-4.5cm。表面棕黄色,有8-9条纵沟。质疏松,断面纤维性。气微,味微苦。商品常切成1.5-3cm长段,切面灰白色。
(5)耳环石斛 茎经加工呈螺旋弹簧状,习称“西枫斗”,一般2-4个旋纹,拉直后长3.5-8cm,直径1.5-3mm,节间长1-3.5cm。有的呈纽结状或扭卷成圆形,习称“结子斗”或“圆枫斗”,表面黄绿色黄色。有细纵纹,有的一端可见茎基部留下的短须根。质坚实,易折断,断面平坦。嚼之有粘性,无渣,味甘。
(6)鲜石斛 茎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约30cm,直径0.4-1.2cm。表面黄绿色,光滑或有纵纹,节明显,色较深,节上有膜质叶鞘。肉质,多汁,易折断。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粘性。
干石斛均以色金黄、有光泽、质柔韧者为佳。耳环石斛以色黄绿、饱满、结实者为佳。鲜石斛以色黄绿、肥满多汁、嚼之发粘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1)金钗石斛 表皮细胞扁平,角质层厚,橙黄色。皮下层细胞2-3列,壁薄,角隅微木化。中柱维管束多数,略排成7-8圈。有限外韧型维管束外侧纤维群有1-4列纤维,壁甚厚,外缘嵌有细小薄壁细胞,有的含类圆形硅质块;木质部导管有1-4个较大,内侧无纤维或有1-2列纤维。粘液细胞少数,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长50-130μm。
(2)环草石斛 维管束略排成3-4个圈,维管束外侧纤维群有2-5列纤维;木质部导管有1-2个较大。含针晶束细胞多见于维管束旁,针晶束长50-74μm。
(3)黄草石斛 维管束略排成5-6个圈,维管束外侧纤维群有1-6列纤维;硅质块较多;木质部导管有1-3个较大。含针晶束细胞多见于维管束旁,针晶束长47-83μm。
(4)马鞭石斛 表皮细胞扁圆形,外壁及侧壁增厚,木化,层纹明显。皮下层纤维3-4列。维管束略排成6-7圈。维管束外侧纤维群有2-8列纤维,硅质块较多;木质部导管有1-4个较大。
(5)耳环石斛 维管束略排成4-5圈。维管束外侧纤维群有1-4列纤维;木质部导管大小近似。含针晶束细胞多见近表皮处,针晶束长60-108μm。
粉末特征:金钗石斛茎 灰绿色。①束鞘纤维多成束或散离,微木化,纹孔稀少,纤维束周围含硅质块细胞排成纵行。②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完整者长约至170μm。③表皮细胞表面观呈长多角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角质层表面有网状裂纹。④木纤维多成束,纹孔较多,可见细小具缘纹孔的薄壁细胞。
【化学成份】 1.金钗石斛 茎含生物碱0.3%,已分离得到:石斛碱(dendrobine),石斛酮碱(nobilonine),6-羟基石斛碱(6-hydroxydendrobine)又名石斛胺(dendramine),石斛醚碱(dendroxine),6-羟基石斛醚碱(6-hydroxydendroxine),4-羟基石斛醚碱(4-hydroxydendroxine),石斛酯碱(dendrine),3-羟基-2-氧-石斛碱(3-hydroxy-2-oxydendrobine)等。另据报道,还分离得到(部位不明)5种季铵生物碱:N-甲基石斛季铵碱(N-methyldendrobinium),N-异戊烯基石斛季铵醚碱(N-isopentenyldendrobinium),石斛碱N-氧化物(dendrobine N-oxide),N-异戊烯基-6-羟基石斛醚季铵碱(N-isopentenyl-6-hydroxydendroxinium)。茎还含亚甲基金钗石斛素(nobilomethylene),金钗石斛菲醌(denbinob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罗卜甙(daucosterol)。
2.美花石斛 茎含石斛宁碱(shihunine),石斛宁定碱(shihunidin),石斛酚(dendrophenol)等生物碱。
3.束花石斛 含古豆碱(hygrine),顺式和反式的束花石斛碱(dendrochrysine)等生物碱。
4.马鞭石斛 茎含对羟-基-顺式桂皮酸(cis-p-hydroxycinnamic acid)的和对羟基反式桂皮酸(trans-p-hydroxycinnamic acid)的二十四醇酯、二十五醇酯、二十六醇酯、二十七醇酯、二十八醇酯、二十九醇酯、三十醇酯、三十一醇酯、三十二醇酯、三十三醇酯及三十四醇酯共18个成分以及豆甾醇类和β-谷甾醇类成分各1个。
此外,罗河石斛含石斛宁碱;钩状石斛含钩状石斛素(aduncin);玫瑰石斛含玫瑰石斛定碱(crepidine),玫瑰石斛胺(crepidamine),玫瑰石斛碱(dendrocrepine),过去曾分离得到的异玫瑰石斛碱(isodendrocrepine)和异玫瑰石斛胺(isocrepidamine)实际是在提取离析过程中得到的人工制品;密花石斛全草含密花石斛甙(densifloroside),密花石斛芴三酚(dendroflorin),密花石斛芴二酚(dengibsin),补骨脂素(psoralen),东莨菪素甲醚(scopoletin methylether),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β-谷甾醇。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金钗石斛流浸膏对人工发热之家兔无解热作用。石斛碱则有一定的止痛退热作用,与非那西汀相似而较弱。
2.对离体肠管活动的影响:2.1.对豚鼠离体肠管活动的影响:取鲜药材捣碎,加70%乙醇(鲜药材1g加4ml)室温冷浸15天,过滤减压回收乙醇至小体积,浸膏用蒸馏水配成每1ml相当于鲜药材4g,置冰箱中备用。取体重300-400g的健康豚鼠,雌雄不限,截取回肠,每段约3cm,用DC-001型离体器官测定仪记录肠管活动(加药后记录30分钟以上),浴槽中的台氏液量显30ml,加温恒定为38±0.5℃,每项实验3-8只豚鼠,肠管6-16段。实验结果表明,当浓度为2.5%时,金钗石斛、细叶石斛、重唇石斛能兴奋肠管;罗珂石斛对肠管活动的影响不明显;铁皮石斛、流苏石斛、细茎石斛、黑毛石斛、迭鞘石斛先使肠管抑制,几分钟后恢复到给药前水平;钩状石斛使肠管收缩幅度稍降低,束花石斛明显地抑制肠管的活动。
2.2.金钗石斛流浸膏对离体兔肠低浓度时兴奋,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
2.3.石斛浸膏对家兔肠管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呈抑制作用。
2.4.石斛碱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3.对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的影响:药液Ⅰ:取阿拉伯胶1g,溶于2ml蒸馏水中,搅拌成糊状,加入活性炭0.5g,搅匀,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搅匀。药液Ⅱ:配法同药液Ⅰ,以金钗石斛浸膏(配制同前)代替生理盐水。药液Ⅲ:配法同药液Ⅰ,以束花石斛浸膏(配制同前)代替生盐水。取18-22g健康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第一组以药液Ⅰ作对照,第二组给药液Ⅱ,第三组给药液Ⅲ;按0.4ml/20g体重灌胃给药,30分钟时将小鼠处死,立即剖腹,将消化道自幽门直至直肠末端完整摘出,不加牵引,平铺于木尺上测其全长,并记录炭末的前沿到幽门的距离,计算其与肠道全长的百分比,取全组平均值进行比较,束花石斛可明显抑制胃肠推进运动;石斛对胃肠推进运动无明显的影响。
4.对腹腔巨噬细胞作用:金钗石斛水煎剂给小鼠灌胃6天,可提高其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能力。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金钗石斛流浸膏对离体蟾蜍心脏则不论浓度高低均为抑制。蟾蜍下肢血管灌流时无明显作用。石斛碱有升高血糖、降低血压、减弱心脏收缩力。
6.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用组织培养作筛选试验,证明金钗石斛煎剂对孤儿病毒(ECHO11)所致的细胞病变有延缓作用。
7.其他作用:石斛碱有抑制呼吸的作用,大剂量可致惊厥,安密妥纳可以对抗解毒;而对离体豚鼠子宫可使之收缩。
【毒性】 对血压和呼吸也有抑制作用,中毒剂量可引起惊厥。
【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粗粉置于三角瓶中,加少量浓氨水润湿,加氯仿提取,提取液浓缩后供点样,以石斛碱对照品,分别于硅胶G薄板上,氯仿-甲醇(10:0.8)展开(氨蒸气饱和),改良碘化铋钾显色,样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对应位置处,显相同的橘红色斑点。
【炮制】 1.干石斛:取干燥的石斛,用水泡约至八成透,焖润,除去残根及黑枝,切段,撞去薄膜,晒干。
2.鲜石斛:临用时剪下,搓去膜质叶鞘,洗净,剪段。
3.《雷公炮炙论》:凡使石斛,先去头土了,酒浸一宿,漉出,于日中曝干,却用酥蒸,从巳至酉,徐徐焙干用。
【性味】 甘;微寒
【归经】 胃;肺;肾经
【功能主治】 生津益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加倍;或入丸、散;或熬膏。鲜石斛清热生津力强,热津伤者宜之;干石斛用于胃虚夹热伤阴者为宜。
【注意】 温热病早期阴未伤者、湿温病未化燥者、脾胃虚寒者均禁服。
【附方】 石斛散《圣济总录》:养阴明目;夜盲症。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视物不清。祛烦养胃汤《医醇鰧义》:中消。清热保津法方《时病论》:温热有汗。
【各家论述】 1.《本草通玄》:石斛,甘可悦脾,咸能益肾,故多功于水土二脏。但气性宽缓,无捷奏之功,古人以此代茶,甚清膈上。
2.《本草正》:石斛有二种,力皆微薄,圆细而肉实者,味微而甘淡,其力尤薄。《本草》云圆细者为上,且谓其益精强阴,壮筋补虚,健脚膝,驱冷痹,却惊悸,定心志。但此物性味最薄,焉能滋补如此cao惟是扁大而松、形如钗股者,颇有苦味,用除脾胃之火,去?杂善饥及营中蕴热,其性轻清和缓,有从容分解之妙,故能退火、养阴、除烦、清肺下气,亦止消渴热汗。而诸家谓其厚肠胃、健阳道、暖水脏,岂苦凉之性味所能也?不可不辨。
3.《药品化义》:石斛气味轻清,合肺之性,性凉而清,得肺之宜。肺为娇脏,独此最为相配。主治肺气久虚,咳嗽不止,邪热痱子,肌表虚热。其清理之功,不特于此,盖肺出气,肾纳气,子母相生,使肺气清则真气旺,顺气下行,以生肾水,强阴益精。且上焦之势,能令肺气委曲下行,无苦寒沉下之弊。
4.《本草求真》:石斛,入脾而除虚热,入肾而涩元气。但形瘦无汁,味淡难出,非经久熬,气味莫泄,故止可入平剂以治虚热。补性虽有,亦惟在人谅病轻重施用可耳。
5.《本草思辨录》:石斛,为肾药、为肺药、为肠胃药。《本经》强阴二字,足赅全量。所谓阴者,非寒亦非温,用于温而温者寒,用于寒而寒者温。《别录》逐皮肤邪热痱气,是温者寒也;疗脚膝疼冷痹弱,是寒者温也,要不出《本经》除痹、补虚二端。大凡证之恰合乎斛者,必两收除痹、补虚之益,若专以之除痹,专以之补虚,则当弃短取长,而制剂之有道可矣。
6.徐究仁:石斛功能清胃生津,胃肾虚热者最宜。夫肺胃为温邪必犯之地,热郁灼津,胃液本易被劫。如欲清胃救津,自非用石斛之甘滋轻灵不为功。然有不可徒恃石斛为治者,若温邪延久,伤及下焦,劫灼真阴,则鞠通吴氏有三甲复脉、大小定风珠等法,原为挽救真阴而设,石斛未免嫌其轻浮耳。盖真阴非气液之谓,救真阴者宜浓厚,救气液者宜清淡,苟以浓厚救气液,则转滋转燥,而固邪愈深,以清淡救真阴,则杯水车薪,势必不济。抑有不可滥用石斛者,如湿温尚未化燥,每见口燥欲漱,苔腻皮干,理宜辛淡之法,若误用石斛,则舌苔立转黑燥,湿遏热蒸,渐入昏谵者有之,是又不可不谛审者也。
【摘录】 《中华本草》
Copyright @ 2002-2010 婵犵數濮烽弫鍛婃叏閻戣棄鏋侀柟闂寸绾惧鏌i幇顒佹儓闁搞劌鍊块弻娑㈩敃閿濆棛顦ョ紓浣哄Т缂嶅﹪寮诲澶婁紶闁告洦鍓欏▍锝夋⒑缁嬭儻顫﹂柛鏃€鍨垮濠氬Χ閸氥倕婀遍埀顒婄秵閸嬪懘鎮甸幒妤佲拺缂備焦锚缁楁帡鏌ㄩ弴妯衡偓婵嗭耿娓氣偓濮婅櫣绱掑Ο璇茬濠电偛顕崗姗€鐛Δ鍛亹缂備焦岣块崢閬嶆⒑闂堟稓澧曟俊顐n殘缁厼顫濋懜鐢靛帾闂佹悶鍎滈崘鍙ョ磾闁诲孩顔栭崰鏇犲垝濞嗘劒绻嗘慨婵嗙焾濡查攱绻濆▓鍨灈婵炲樊鍘奸~蹇涙惞閸︻厾锛滃┑鈽嗗灥椤曆囨瀹ュ鈷戦柤濮愬€曢弳鈧梺鍛婁緱閸n喖岣块悢鍏尖拺閻熸瑥瀚粈鍐┿亜閺囧棗鎳愰惌鍡涙煕閹伴潧鏋熼柣鎾寸懅缁辨帞鈧綆浜濋崑銉︺亜鎼淬埄娈曢柕鍥у缁犳盯濡烽敃鈧锟�. piccc.com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柣鎴eГ閸ゅ嫰鏌涢幘鑼槮闁搞劍绻冮妵鍕冀椤愵澀鏉梺閫炲苯澧柛鐔告綑閻g兘濡歌閸嬫挸鈽夊▍顓т簼缁傚秵娼忛妸褏鐦堥梺姹囧灲濞佳冪摥闂備胶枪閿曘倝顢氶鐘愁潟闁圭偓鍓氬ḿ鈺呮煠閸濄儲鏆╅柛妯哄船椤啴濡堕崱妤€顫庢繝娈垮枟閹稿啿鐣峰┑鍡╂僵閺夊牃鏅濋敍婊堟⒑缂佹﹫渚涢柛鐘崇墵瀹曟繈鏁冮崒娑氬幐闁诲繒鍋熼弲顐㈡毄婵$偑浼囬崒婊呯崲闂佸搫鏈惄顖炵嵁濡吋宕夐柣鎴炨缚閳ь剝顕ч—鍐Χ閸℃ḿ鈹涚紓鍌氱С缁舵岸鐛崘鈺冾浄閻庯綆浜滅粣娑欑節閻㈤潧孝闁哥噥鍨堕、鏃堟偄閸忓皷鎷绘繛杈剧秬婵倗娑甸崼鏇熺厱闁挎繂绻掗悾鍨殽閻愯尙绠婚柡浣规崌閺佹捇鏁撻敓锟� 濠电姷鏁告慨鐑藉极閸涘﹥鍙忛柣鎴f閺嬩線鏌涘☉姗堟敾闁告瑥绻戦妵鍕箻閸楃偟浠肩紒鐐劤椤兘寮婚悢鐓庣鐟滃繒寮ч埀顒傜磽娴g瓔鍤欐俊顐g箞瀵寮撮姀鐘诲敹濠电娀娼уú銈壦囬埡鍛拺闁硅偐鍋涢埀顒佺墪鍗遍柛顐g妇閺€浠嬫煟濡櫣浠涢柡鍡忔櫅閳规垿顢欑拠鎻掔ギ閻庤娲濋~澶岀紦娴犲绀堥柛娆忣槹濞呮捇姊绘担鍛婅础濠⒀勵殔椤灝螣閼测晙绗夊銈嗙墱閸嬬偤鎮¢妷鈺傜厽闁哄洨鍋涢埀顒€婀遍埀顒佺啲閹凤拷12011913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瑰瀣捣閻棗銆掑锝呬壕濡ょ姷鍋涢ˇ鐢稿极閹剧粯鍋愰柛鎰紦閻㈠姊婚崒娆戣窗闁告挻鐟х划鏃傗偓闈涙憸娑撳秵銇勯弽顐沪闁绘挶鍎甸弻锝夊即閻愭祴鍋撻崷顓涘亾濮樼偓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