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 Xī Yè Ténɡ
【别名】 涩叶藤、糙米藤、水车藤
【来源】 五桠果科(锡叶藤科)锡叶藤Tetracera asiatica (Lour.)Hoogl.;毛果锡叶藤T. scandens (L.)Merr.,以根、叶、藤入药。
【原形态】 叶面粗糙,可供擦锡器和工具,故有“锡叶藤”之称。
【生境分布】 广东、广西。
【性味】 酸、涩,平。
【功能主治】 收敛止泻,消肿止痛。主治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子宫脱垂,白带,风湿关节痛。
【用法用量】 0.5~1两。
【附方】 腹泻:锡叶藤5钱,大飞扬1两,水煎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 Xī Yè Ténɡ
【别名】 锡叶(《岭南采药录》),涩藤、涩沙藤(《陆川本草》),涩叶藤(《海南植物志》),大涩沙、涩谷藤(《广西药植名录》),水车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五桠果科植物锡叶藤的根或叶。
【原形态】 藤本,长3~5来或更长。小枝粗糙,被紧贴的疏毛或无毛。叶互生,革质,长圆状倒卵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3~15厘米,宽2~7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形或渐狭,边缘有波状小锯齿威全缘,两面均粗糙,几无毛或有极稀刚伏毛;叶柄长6~20毫米,有较多刚伏毛。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花白色,极香,径6~8毫米;苞片和小苞片线形,被缘毛,外面被疏毛;萼片5,近圆形,具缘毛,宿存;花瓣3,卵圆形,无毛;雄蕊多数,花丝上部扩大。蓇葖果长圆状卵形,褐黄色而光亮,先端有宿存花柱而呈喙状。种子黑色,球形。花期夏月。
【生境分布】 生灌丛或疏林中。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份】 锡叶藤属的多种植物含异鼠李素、鼠李素、杜鹃黄素、鼠李柠檬素等甲基黄酮醇类。
【性味】 《陆川本草》:"性凉,味苦涩。"
【功能主治】 治肠炎,痢疾,脱肛,遗精,跌打。
①《岭南采药录》:"叶:治红白痢。"
②《陆川本草》:"叶:止泻止血,生肌收口。治腹泻,渍疡。"
③《广西药植名录》:"根:治脱肛,子宫下垂,久痢,遗精,跌打。"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收敛,止泻,固精。治肠炎腹泻,肝脾肿大,遗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外用:煎水洗。
【附方】 治红白痢:锡叶一两。分三次煎服。如仍未愈,再用二钱,和木棉花二钱,扭肚藤二钱,服一、二次。湿热痢亦可。(《岭南采药录》)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经手册〉
【拼音名】 Xī Yè Ténɡ
【英文名】 root or leaf of Asian Tetracera
【别名】 锡叶、涩藤、涩沙藤、水车藤、雪藤、糙米藤、擦锡藤。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桠果科植物锡叶藤和行叶锡时藤的根或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etracera asiatica(Lour.)Hoogl2.Tetracera scandens(L.)Mer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锡叶藤 常绿木质藤本,长3-7m或更长,多分枝。枝条粗糙,嫩枝被毛,老枝秃净。单叶互生;叶柄长1-1.5cm,有较多刚伏毛;叶革质,极粗糙,长圆形、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4-14cm,宽2-5cm,先端钝或稍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常不等侧,中部以上边缘有小锯齿,两面被刚毛和短刚毛,用手触之有极粗糙25cm,被柔毛;苞片1个,长4-6mm;小苞片长1-2mm;花多数,直径6-8mm;萼片5,离生大小不等,长4-5mm,无毛,公边缘有睫毛;花瓣3,卵圆形,与萼片近等长,白色;雄蕊多数,心皮1,无毛,花柱突出雄蕊之外。蓇葖果长约1cm,成熟时黄红色,有残存花柱。种子1,黑色,基部有碗状假种皮。花期5-6月,果期7-10月。
毛叶锡叶藤 本种和锡叶藤很相似,主要区别点为:本种的心皮显着被毛,萼片及叶片下面带有柔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低海拔的荒山、疏林地和灌丛中。
2.生于山坡、山谷、疏林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2.分布于云南。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直或略弯曲,直径0.5-1.5cm。表面灰棕色,具浅纵沟和横向裂纹,栓皮极易剥离;剥离栓皮的表面呈淡棕红色,具浅纵沟和点状细根痕。质硬,断面木部灰棕色,射线淡黄棕色,有众多小孔。气微,味微涩。
叶卷曲或皱折,平展后呈长圆形,先端尖,基部近阔楔形,边缘中部以上具锯齿,上面灰绿色下面浅绿色,叶脉下面突出,两面密布小突起,粗糙似砂纸;叶柄长约1.5cm,腹面具沟。薄革质。气微涩。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由数条宽窄相间排列的木栓细胞带组成,宽带的细胞壁厚,纹孔明显。韧皮部有石细胞与含晶细胞,石细胞类圆形,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含晶细胞较大,含草酸钙针晶束。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木射线细胞壁稍厚,纹孔明显。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呈波状弯曲。上表皮非腺毛两种均为单细胞,一种单个散在,长150-650μm,基部直径35-60μm,壁厚约18μm,层纹明显,通常仅见断后残存的基部;另一种为刺状毛,直径18-30μm,极短,顶面观呈两个同心环,常2-6个聚集。下表皮刺状毛常3-8个聚集;气孔平轴式。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均为1列,类方形或长方形,排列紧密,其间嵌生短刺状毛。毛呈圆锥状,先端突出叶表面,壁厚,层纹明显,胞腔小。
【化学成份】 毛叶锡叶藤含羽扇豆醇(lupeol),白桦脂醇(betulin),白桦脂醇(betulinic acid)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三萜类化合物。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5g,加乙醇回流1h,滤过。滤液浓缩至膏状,加2%盐酸溶,滤过。取滤液2ml,滴加浓盐酸2滴,再加镁粉少许,溶液呈红色。(检查黄酮)
【性味】 酸;涩;平
【归经】 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 收涩固脱;消肿止痛。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白带;子宫脱垂;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茎、叶9-30g,大剂量可用至60g;根15-30g。外用:适量,鲜叶、茎藤,煎水洗;或鲜叶捣敷。
【附方】 治红白痢: 锡叶一两。分三次煎服。如仍末愈,再用二钱,和木棉花二钱,扭肚藤二钱,服一、二次。湿热痢亦可。(《岭南采药录》)
【各家论述】 1.《岭南采药录》:叶:治红白痢。
2.《陆川本草》:叶:止泻止血,生肌收口。治腹泻,溃疡。
3.《广西药植名录》:根:治脱肛,子宫下垂,久痢,遗精,跌打。
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朋》:收敛,止泻,固精。治肠炎腹泻,肝脾肿大,遗精。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