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全部导航ABCDEFGHJKLMNOPQRSTWXYZ

白头翁汤

目录
“白头翁汤”在《伤寒论》
“白头翁汤”在《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下
“白头翁汤”在李文亮方
“白头翁汤”在《千金》卷十五
“白头翁汤”在《外台》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
“白头翁汤”在《普济方》卷三五五
“白头翁汤”在《普济方》卷三九七
“白头翁汤”在《普济方》卷二一二
“白头翁汤”在《明医指掌》卷四
“白头翁汤”在《杏苑》卷四

 

《伤寒论》:白头翁汤

【处方】 白头翁15g 黄柏12g 黄连6g 秦皮12g

【来源】 本方证是因热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热毒熏灼肠胃气血,化为脓血,而见下痢脓血、赤多白少;热毒阻滞气机则腹痛里急后重;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退毒解,则痢止而后重自除。故方用苦寒而入血分的白头翁为君,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黄连苦寒,泻火解毒,燥湿厚肠,为治痢要药;黄柏清下焦湿热,两药共助君药清热解毒,尤能燥湿治痢,共为臣药。秦皮苦涩而寒,清热解毒而兼以收涩止痢,为佐使药。四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

本方与芍药汤同为治痢之方。但本方主治热毒血痢,乃热毒深陷血分,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使热毒解,痢止而后重自除;芍药汤治下痢赤白,属湿热痢,而兼气血失调证,故治以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进,且取“通因通用”之法,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两方主要区别在于:白头翁汤是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芍药汤是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用。

江昂《医方集解·泻火之剂》:“此足阳明、少阴、厥阴药也。白头翁苦寒能入阳明血分,而凉血止痢;秦皮苦寒性涩,能凉肝益肾而固下焦;黄连凉心清肝,黄柏泻火补水,并能燥湿止痢而厚肠,取寒能胜热,苦能坚肾,涩能断下也。”《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

【用法用量】 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连翘、银花以透表解热;里急后重较甚,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用于阿米巴痢疾,配合吞服鸦胆子(桂圆肉包裹),疗效更佳。

【备注】 (1)本方为治疗热毒血痢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治要点。

【摘录】 《伤寒论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下:白头翁汤

【处方】 白头翁 厚朴 阿胶 黄连 秦皮 附子 黄柏 茯苓 芍药各6克 干姜 当归 赤石脂 甘草 龙骨各9克 大枣30枚 粳米12克

【制法】 上十六味,叹咀。

【功能主治】 清热止痢。治赤痢下血,里急后重,连月不愈。

【用法用量】 以水1.2升,先煮米令熟,出米纳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下

李文亮方:白头翁汤

【处方】 白头翁30克,黄连9克,黄柏9克,秦皮9克。

【功能主治】 清热祛湿,解毒止痢。主肠胃湿热,兼血分热毒,湿热毒邪结聚。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李文亮方

《千金》卷十五:白头翁汤

【处方】 白头翁2两,厚朴2两,阿胶2两,黄连2两,秦皮2两,附子2两,黄柏2两,茯苓2两,芍药2两,干姜3两,当归3两,赤石脂3两,甘草3两,龙骨3两,大枣30个,粳米1升。

【功能主治】 赤滞下血,连月不愈。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先煮米令熟,出米,纳药煮取3升,分4服。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伤寒》厥阴例中白头翁汤治热痢下重,《金匮》加甘草、阿胶治下痢虚极,更合驻车丸治洞痢无度,并取附子、龙骨、石脂佐干姜以固内崩。因白头翁、秦皮黄柏苦寒萃聚,故黄连为之量减,详白头翁汤本治热痢后重,此方条下虽不言后重,然不用白术而用厚朴,其意可知。茯苓、芍药、大枣、粳米稼穑之类,则与白术功用不殊。

【摘录】 《千金》卷十五

《外台》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白头翁汤

【处方】 白头翁2两,干姜2两,甘草(炙)1两,当归1两,黄连1两半,秦皮1两半,石榴皮1两(生者2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寒痢急下及滞下。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3升,分为4服。

【摘录】 《外台》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

《普济方》卷三五五:白头翁汤

【处方】 白头翁(刘寄奴花亦可)2两,甘草2两,阿胶2两,黄连3两,柏皮3两,陈皮3两。

【功能主治】 清风火,平肝。主产后下痢虚极。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碗半,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日3次。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五五

《普济方》卷三九七:白头翁汤

【处方】 黄连(去须)1两,白头翁半两,酸石榴皮(炙)半两,犀角(镑屑)半两(一方无犀角)。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小儿热毒下痢如鱼脑,手足壮热。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半钱,水7分,煎至4分,去滓,分温2服,空心、午间、晚各1次。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七

《普济方》卷二一二:白头翁汤

【处方】 白头翁2两,黄连3两,柏皮3两,椿皮3两。

【制法】 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 热痢滞下,下血连月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4大钱,水1盏,煎7分,去滓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一二

《明医指掌》卷四:白头翁汤

【处方】 白头翁、秦皮黄连各等分。

【功能主治】 协热自利,小便赤涩,热痢下重。

【摘录】 《明医指掌》卷四

《杏苑》卷四:白头翁汤

【处方】 白头翁2两,黄连3两,黄柏2两,陈皮2两。

【功能主治】 湿热痢疾。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1斗,煮5升,去滓,每服1升。

【各家论述】 治一切湿热痢疾,法当清理湿热也。经云,苦可以胜热。是以用白头翁、黄连黄柏陈皮等诸苦寒之剂,以胜湿清热。

【摘录】 《杏苑》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