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良姜(去芦)、草乌(去皮)、细辛(去土.叶)、荆芥(去梗),各二两。
【炮制】 上件四味碾为末。
【功能主治】 治风牙、蚰牙,攻注疼痛,昼夜不止,痛不可忍,睡卧不安,牙宣露,动摇欲脱,或腮颔浮肿,烂血出,并能治之。
常用止牙宣,口气,永无牙疾。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于痛处擦之。有涎吐出,不得吞咽,良久用温盐汤灌漱,其痛即止。常使揩牙,用腐炭末一半相和。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五倍子30克(洗)黄柏(蜜涂,炙紫色)滑石各15克
【制法】 上研细末。
【功能主治】 治口疮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用1.5克,掺患处,咽津不妨,便可饮食。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
【处方】 铜绿1钱,白矾1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口疮,臭腐多脓。
【用法用量】 掺舌上,温醋漱之。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
【处方】 五倍子、青黛、枯矾、黄柏、硼砂、人中白、褐子灰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口疮及小儿走马牙疳。
【用法用量】 先用清米泔漱口,敷药。立效。
【摘录】 《同寿录》卷末
【制法】 加青黛,为细末。
【功能主治】 口疮。咽痛。
【用法用量】 咽痛吹入,口疮敷之。
【摘录】 《种澄新书》卷十二
【功能主治】 妇人牙疼颊肿,脾虚血弱,气不升降,受暴风热。
【用法用量】 上煎汤噙漱,口满吐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仙传济朗方》
【处方】 五倍子8分,黄柏2钱,蜜陀僧4分,铜青1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口疮。
【用法用量】 干掺之。
【摘录】 《鸡峰》卷二十五
【制法】 上为末,入青黛少许。
【功能主治】 口疮。
【用法用量】 掺之。
【摘录】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口疮。
【用法用量】 掺上。吐去涎,3上即愈。
【摘录】 《普济方》卷二九九引《德生堂方》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口疮。
【用法用量】 于患处敷上。涎出即愈。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七十七引《居家必用》
【处方】 铜绿半两(研),香白芷1两(末)。
【制法】 上拌匀。
【功能主治】 舌上生疮,不能食。
【用法用量】 掺舌上,温醋嗽。立愈。
【摘录】 《杂类名方》卷十九
【处方】 北细辛半两,荜茇2钱,良姜2钱半,草乌2钱半,红椒(去目)2钱半,硼砂2钱半,猪牙皂角1两,白芷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牙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揩牙痛处。涎出便吐,盐汤漱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七十三引《吴氏集验方》
【处方】 五倍子、蜜陀僧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口疮。
【用法用量】 先以浆水漱过,干贴。
【摘录】 《儒门事亲》卷十二
【处方】 良姜(去芦)2两,草乌(去皮)2两,细辛(去土叶)2两,荆芥(去梗)2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止牙宣,辟口气。主风牙、虫牙攻注疼痛,昼夜不止,痛不可忍,睡卧不安,牙龈宣露,动摇欲脱,或腮颔浮肿,龈烂血出。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于痛处擦之。有涎吐出,不得吞咽,良久用温盐汤灌漱,其痛即止。常使揩牙,用腐炭末1半相和。
【摘录】 《局方》卷七(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口疮。
【用法用量】 掺患处。涎出即愈。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处方】 五倍子1两(洗),黄柏(蜜涂,炙紫色)半两,滑石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口疮疼痛。
【用法用量】 每用半钱许,掺患处。咽津不妨,便可饮食。
【摘录】 《三因》卷十六
【别名】 晋矾散
【制法】 用老生姜切片,安瓦上,用炭火,却将白矾渗姜上候焦,为末。
【功能主治】 牙疼。
【用法用量】 擦疼处。
【摘录】 《普济方》卷六十六引《海上方》
【处方】 朴消1钱,沙糖1弹子大,腻粉1钱,杏仁7个(去皮)。
【制法】 上研如膏。
【功能主治】 暴赤眼。
【用法用量】 水半盏,调滤过,洗3-5次。
【摘录】 《普济方》卷七十四
【处方】 广土(即赤土)1两,荆芥1两,朴消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心脾劳热,口舌生疮,或赤或白,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新汲水调下,小儿少与。
【摘录】 《旅舍备要方》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口疮不已者。
【用法用量】 每用干掺于疮上。不经2-3日愈。
【摘录】 《宣明论》卷二
【处方】 芝麻花不以多少。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赤白口疮。
【用法用量】 干掺口内。用5-7遍,立愈。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五引《保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