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人参、黄耆、甘草、归尾、赤芍(酒炒)、红花、黄芩、黄连、连翘、升麻、防风、荆芥、牛蒡子。
【功能主治】 补气活血,解毒散火。主痘起发时渐渐变黑,已延一身,未至干枯塌陷者。
【用法用量】 水煎,入烧人粪1钱,调服。
【各家论述】 此方参、耆、甘草补元气,又能泻火;归、芍、红花能活血,又能凉血;芩、连、牛蒡、连翘、升麻以解毒;防风、荆芥以疏表;人粪清热解毒。
【摘录】 《痘科类编释意》卷三
【处方】 黄耆2钱,人参1钱,麦门冬(去心)2钱半,知母1钱半,栀子(炒)1钱半,甘草5分。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痘疮结痂后虚烦者。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结痂后有余热者,加牛蒡子1钱半,白附子1钱。
【摘录】 《回春》卷七
【处方】 人参、猪苓、泽泻、白术(土炒)、黄耆(蜜炙)、赤茯苓、甘草(炙)。
【功能主治】 痘疮水泡,形大皮薄,内含一包清水,手足独密,身面俱少。
【用法用量】 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 《金鉴》卷五十七
【处方】 人参、黄耆、白术(炒)、白芍(炒)、肉桂、甘草、糯米。
【功能主治】 痘疮色白浆清,虚寒甚者。
【摘录】 《幼科直言》卷二
【功能主治】 气虚作喘。
【摘录】 《医学集成》卷二
【处方】 人参、黄耆(蜜炙)、浮小麦、甘草(炙)、广桂枝、白芍(炒)。
【功能主治】 痘疮起胀后,阳虚汗出,大汗不止。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金鉴》卷五十八
【处方】 人参、黄耆(炙)、甘草(炙)、当归(酒洗)、白芍药(炒)、麦冬(去心)、枣仁(炒,研)。
【功能主治】 痘症气虚,养浆时,顶平清稀而烦躁。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金鉴》卷五十八
【处方】 人参、黄耆(蜜炙)、甘草(炙)、全当归(酒洗)、白芍(酒炒)、木香(煨)、白术(土炒)、官桂。
【功能主治】 小儿气血两虚,痘疮倒陷,浆色清稀不足,根脚淡白无晕,遍体形如豆壳,疮皮皱而似结非结,至收靥时终不成痂。
【用法用量】 引用老米,水煎服。
【摘录】 《金鉴》卷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