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胆绞痛效验方 < 胆囊炎胆石症防治 < 疾病防治丛书 < 中医药方网  
 中医药治疗胆绞痛效验方  

 
  胆绞痛是由于胆囊急性炎症或胆道异物(结石、蛔虫)刺激胆囊或总胆管平滑肌扩张及痉挛,企图将分泌物或结石及蛔虫排出,因此产生胆绞痛。非急性炎症胆绞痛大多在饱餐或进高脂肪餐后数小时内,或腹部受到震动(如在不平的路上骑马、驱车)后发作。其痛在中上腹或右上腹,开始时呈持续性钝痛,以后逐渐加重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绞痛,常坐卧不宁,弯腰、打滚、用拳头紧压腹部,甚至哭喊,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胛处或肩部,痛时常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急性胆囊炎者常伴有发热恶寒症状。X线检查或B超有助于本病诊断。本病属中医“胁痛”、“胃脘痛”范畴。主因肝气郁结,腑气不通,或因饮食失节,或外感毒热,肝胆蕴热,致胆腑疏泄失常。以下妙方,供治疗时选用。

  1号方

  治疗方法

  四金汤 金钱草、白芍各50g,海金沙、鸡内金、郁金、柴胡、枳实、川朴、甘草各15g,茵陈25g,川军5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法:气滞型加川楝子、元胡、木香、陈皮;湿热型加山栀、半夏、白术、琥珀;痰阻型加瓜蒌、半夏、竹茹。

   治疗效果

  治疗10例。胆绞痛3天内停止者10例。胆囊区隐痛或钝痛1周内消失者5例,2周内消失者3例,4周内消失者2例。发烧3日内消退者4例,1周内消退者6例。胆囊结石1个月内消失者2例,2个月内消失者4例,较前缩小者2例,无变化者2例。
  按:本方是邹淑芳等医疗经验。曾发表于《黑龙江中医药》1984年第1期。


  2号方

  治疗方法

  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大枣、生姜。水煎服。加减法:热偏盛加银花、蒲公英、连翘;湿偏重加苍术、薏米;寒偏重加附子、干姜;痛剧加九香虫、元胡、五灵脂、芍药倍量;两胁顶窜作痛加川楝子、广郁金;肝胆湿热并重加黄连、栀子、龙胆草;大便燥结不通加芒硝;腹满燥实俱盛加川朴、芒硝。为了消除炎症,预防复发,在解除疼痛后,仍继续服药治疗,直至临床症状消失、胆区无叩击痛后准予停药。

  治疗效果

  治疗324例胆绞痛。单用中药解除疼痛者306例,中西药并用解除疼痛者13例,5例保守治疗无效,转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319例,有147例排出结石。
  按:本方系王承训经验。曾刊于《中医杂志》1986年第10期。


  3号方

  治疗方法

  乌头汤加味 制川乌(先煎)、桂枝、炙甘草、炙麻黄、姜半夏、川木香各10g,白芍30g,生黄芪20克,生姜3片,大枣3枚。每日1剂,水煎服。

  治疗效果

  李某,女,28岁。1980年胆结石术后,于10月18日因受凉、饮食不节致病复发。往来寒热,周身疼痛,胸闷纳差,中腹部剧痛,经检查诊为“胆绞痛”。注射解痉止痛药不能缓解而求中医诊治。面色苍白,手足欠温,精神差,中腹部剧痛,呻吟不已,恶心呕吐苦水。舌淡,苔薄白,脉沉迟。证属阳虚感寒,胃失和降,气机不畅。治宜温经散寒,降逆和胃。服上方1剂,疼痛缓解,面转红润,手足转温。去麻黄、桂枝,加柴胡、香附,再进2剂,诸症悉平。追访1年未复发。
  按:本方系张祥福医疗经验。曾刊于《湖南中医杂志》1987年第3期。


  4号方

  治疗方法

  大黄附子汤 大黄、熟附片、枳实各10g,细辛5g,青、陈皮各10g,炙半夏20g,木香10g,吴萸3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效果

  陈某,女,18岁。于1987年11月17日突发上腹部及右胁部绞痛,呈阵发性发作,伴恶心呕吐。以胆绞痛、胆道蛔虫、胆囊炎住院,经查血象、肝功能及B超、胃透检查,均未见异常。曾用消炎、解痉、驱虫、镇痛等方法,右胁绞痛未能缓解,每日大发作1~2次,每次持续0.5~1小时,后经会诊定为胆绞痛。邀中医治疗。刻诊:正值患者绞痛发作,撞墙蹬床,手足冷汗出。查上腹部及右胁下均有轻压痛,无反跳痛,尿清,大便9日未解,发作时均呕吐;苔白厚、舌质淡,脉沉迟。诊为胃脘痛,胁痛。用上方治疗4剂后,神爽,纳增,又解粘滞溏便1次,量较多,胁腹部舒适,痊愈;于12月8日出院。
  按:本方系朱士伏经验。曾刊于《河南中医》1988年第6期。


  5号方

  治疗方法

  指压法 取端坐位或左侧卧位,医者用食指(或其他硬物)对准右侧肩胛下角(暴露此部位),用力按压,并嘱病人深呼吸,约3~15分钟疼痛逐渐缓解乃至消失。
胆绞痛时,痛觉沿内脏大神经痛觉纤维进入胸7~8脊髓段,进一步传至大脑皮层,而右侧肩胛下角区皮肤的感觉纤维亦进入胸7~8脊髓段,上行至大脑皮质,故刺激这一部位相当于刺激“阿是穴”。同时,右肩胛下角,为主治胆道蛔虫症经验穴。其止痛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治疗效果

  治疗137例胆绞痛。显效115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 8%。
  按:本方系王立青经验。曾刊于《湖北中医杂志》1990年第5期。


  6号方--胆石急性发作方

  【药物组成】茵陈、金钱草各32g,黄芩15g,丹参12g,木香、栀子、枳壳、大黄(后下)各10g,赤芍6g。
  【治疗方法】上药水煎口服或胃管注入,每日1剂。感染严重者加用白花蛇舌草32g,银花10g;胆道蛔虫者加乌梅5枚,槟榔15g,使君子32g。适当配用抗生素和对症处理。
  【适应病症】胆石症急性发作。
  【临床疗效】湛江医学院用本疗法治疗93例。有效70例,占75 3%,无效23例;排石13例,占13 98%,不排石80例。而西药对照组74例中,有效45例,占60.8%,无效29例;排石5例,占6.75%,不排石6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验体会】本方有理气活血、清热解毒、解痉止痛,提高机体抗病力的作用,配以西药抗菌解痉,对控制胆道感染、缓解症状等方面比单纯西药好。即使无效而中转手术也为在充分准备下行择期手术创造了条件,从而降低了胆道术后的残石率、复发率及病死率。
  【方剂来源】林木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急性发作167例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1):663,1990。

    忠告:本站胆囊炎胆石症防治可能非最新版,有关中医药治疗胆绞痛效验方内容请不要作为诊病的唯一参考! 【关闭窗口】
【返回目录】
  · 中医药治疗胆石症效验方
· 急性胆囊炎中医外治法
· 按摩疗法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 中医药治疗胆绞痛效验方
· 慢性胆囊炎中医外治法
· 气功疗法治疗胆囊炎、胆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