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泻 |
背景 字号 |
对于较大的儿童而言,腹泻通常的原因是消化道感染,它未必是严重的疾病,只要您在孩子发生腹泻时保证其水份的补充,腹泻并不影响健康。药物对腹泻的疗效并不明显,身体本身便能很好地自行清除感染。
相关常识 病因简介 进一步确诊
儿童腹泻相关常识 返回页首
腹泻与食物过敏
有些持久性的腹泻通常可能是对特殊食物的过敏反应引起的。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是过敏体质,他们的孩子多数容易有过敏反应。牛奶的蛋白质是最常引起过敏反应而造成持久性腹泻的食用物质。可能引起过敏的其他物质还有:鱼、蛋、果仁、人造色素和防腐剂。对于面包和其他小麦产品中所含的谷蛋白,则较少产生过敏。如果医生诊断你孩子的腹泻是由食物过敏所导致。则要从饮食中除去这种有怀疑的食物,一般在48小时内,就能有所好转。然而再吃这些食物,症状仍会复发。只要等这种食物不再食用,症状就会改善。
食物过敏的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从饮食中除去这种有损害作用的食物。不过,只有当孩子只对一种或两种食物过敏时,这种治疗方法才是可行的。如果孩子对多种不同的物质过敏,治疗就比较困难了。如果未经医生研究,不要试图长期作饮食治疗。任何特殊的饮食治疗都应由医生予以指导,医生也可能建议你带孩子去看饮食治疗医师,以预防主要营养素或维生素的缺乏。
治疗孩子的胃肠炎
如果你怀疑孩子患有胃肠炎或类似的疾病,尚无脱水,可尝试在家中自行进行治疗。你可以每天供给孩子1~1.5升的纯净流质,对于婴儿最好是给葡萄糖和矿物盐溶液,也可给纯净流质如苹果汁或动物骨熬成的汁。如果孩子呕吐,要尽量多的让孩子饮水,每次30~60毫升。在一个星期内,不要让孩子吃奶类制品,如牛奶、酸奶酪或干乳酪等。如果较大的孩子有痉挛性的腹泻,腹部敷个热水袋可能会感到舒服。这些方法可使孩子康复,同时又能预防脱水。可能在24小时内使排便次数减少,但在5~7天内大便仍为粘液状。
如果你的孩子不足2岁,或者经过48小时后症状仍未开始好转,就要请医生。如果孩子出现一些危险体征,比如腹痛持续6小时或以上;或者反复呕吐12小时以上;拒绝饮水;两眼凹陷;皮肤松弛、干燥;异常嗜睡;无尿已达6小时以上。都要立即请医生诊视。
如果家里有人患上胃肠炎,防止传染播散也是很重要的。如厕后和烹调食物前要注意彻底洗净双手。不要共用毛巾、海绵或浴巾。
按日治疗计划
第1天只给纯净流质。
第2天加给菜泥、不加糖的果泥(例如马铃薯泥、香蕉泥或苹果泥)或动物骨熬成的汁。
第3天加给鸡和(或)汤。
第4天加给白面包(涂植物油,不用牛油)、饼干、蛋、肉和(或)鱼。
第5天恢复正常饮食,但继续禁用奶制品2天。
儿童腹泻相关病因 返回页首
胃肠炎
胃肠炎是消化道的感染,如果您的孩子不足2岁,或者超过48小时症状仍未好转,就要到医院就诊。
激动或焦虑
激动或焦虑可能引起儿童腹泻。可按照胃肠炎的处理方法去做,即使孩子的症状可能是由情绪引起的,或不用特殊治疗也会很快恢复的。儿童腹泻伴有任何危险体征时,可能患有严重疾病,要立刻求医。
学步期儿童腹泻
幼儿消化系统尚未健全,不能很好的消化食物,可致腹泻。本病可能是咀嚼不够所致,对全身健康并无危险。最明智的做法还是与医生讨论孩子的病状。
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可能由便秘导致。便秘时有硬的粪块堵塞了部分直肠,只有液状物能渗漏过来,便出现上述症状。这种便秘可能由情绪紊乱造成,要到医院就诊。医生可能会建议您给孩子增加流质饮食、水果和蔬菜。如果孩子有潜在的情绪问题,医生会帮您找出问题所在。
某些药物
某些药物可能引起儿童腹泻,可与医生商讨解决。
儿童腹泻的进一步确诊(注意序列号的层次关系) 返回页首
1.腹泻始于24小时之内。
⑴孩子曾呕吐且体温达到或超过38℃。
胃肠炎:是消化道的感染,这是孩子这些症状最可能的原因。如果您的孩子不足2岁,或者超过48小时症状仍未好转,就要到医院就诊。
⑵腹泻恰好发生在某件紧张的事情之前。
激动或焦虑可能引起儿童腹泻。自行处理:按照胃肠炎的自行处理方法去做,即使孩子的症状可能是由情绪引起的,或许不用特殊治疗也会很快恢复的也要这样做。儿童腹泻伴有任何危险体征者,可能患有严重疾病,要立刻求医。
2.孩子小于3岁且腹泻已超过1星期,腹泻物中带有食物残渣。
学步期儿童的腹泻是幼儿常见疾病,幼儿消化系统尚未健全,不能很好的消化食物,可致腹泻。本病可能是咀嚼不够所致,对全身健康并无危险。最明智的做法还是与医生讨论孩子的病状。
3.腹泻前曾有严重便秘及水样便。
大便失禁可能由便秘导致。便秘时有硬的粪块堵塞了部分直肠,只有液状物能渗漏过来,便出现上述症状。这种便秘可能由情绪紊乱造成,要到医院就诊。治疗:医生可能会建议您给孩子增加流质饮食、水果和蔬菜。如果孩子有潜在的情绪问题,医生会帮您找出问题所在。
4.孩子正在服用药物。
某些药物可能引起儿童腹泻,可与医生商讨解决。
|
声明:如果患者的症状严重,请务必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时机。本模拟诊断意见仅供参考,请以医院诊断结果为准!
|
【关闭窗口】
【返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