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薇家(英文名MeiKaChin),美籍华人,拥有美国、英国、加拿大三国护士执照。2000年受聘于北京和睦家医院,任助产士。2001年9月,她成为第一个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的外籍护士 。 陆薇家女士在不同国度、不同机制的医疗机构中工作过,谈起中外医护工作的不同,她的独特视角常会令记者感到意外。 为谁工作 我感觉,在中国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医院的行政、后勤人员,他们在工作时想的是,他们在为这家医院工作。而我们觉得自己是在为病人工作。比如说,保洁员打扫病房,中国的员工觉得她是在为医院打扫,而外国医院的清洁工会认为自己是为了让病人在清洁的环境中生活而打扫。看上去他们俩做的工作是一样的,可是出发点不一样,心情不一样,感情色彩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相信病人能感觉得到。 医患沟通 国外很重视医患之间的沟通,整个治疗过程都是医患双方商量着确定的。医生要用大量的时间来给病人做解释和说明,做健康教育,所以看一个病人要好几十分钟。然而,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中国的医生不可能拿出那么多时间来沟通。我看到在中国的大医院里,一个医生一上午就要看好几十个病人,而且每个病人的挂号费只有几块钱。所以,医生只能拿出5分钟来给每个病人看病。我理解他们的困难。 服务态度 坦白地说,我看到中国有许多优秀的医生,医术拿到国际上去比并不差,他们欠缺的是服务的理念。现在病人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了,有很多时候,你技术好,但是服务不好,一样不被患者认同。确实,像很多中国医生说的那样,医生的工作是很专业化的。可是应该弄清楚的是,专业的技术归根到底是为了服务患者。当然,我前面也说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国的医生可能不太容易有好心情来服务。 医护沟通 在中国的医院里,我只看到医生查房,上级医生带着很多下级医生一起查房,可是惟独没有护士的参与。在国外,医生和护士是一起查房的,护士要认真听医嘱。这样一方面便于解答患者的询问,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开展护理。从这一点上看,中国的医生护士之间的沟通不够。 医疗事故调查 我发现在中国的医院里,发生了医疗事故,医院会不动声色地组织人来调查,调查的目的是找出责任人,确定各自的责任有多大,然后悄悄进行行政处理。他们认为让别的医院知道自己医院里发生了医疗事故是耻辱。国外的医院在发生了医疗事故之后则是立即公开调查。公开的目的是让同行引起警觉,避免发生同样的事情。调查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揪出责任人,而要搞清楚是在哪个环节上出了漏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疏漏,应该怎样来防范它,这叫“对事不对人”。 谁签手术同意书 国外也有类似于中国的手术同意书的东西。不同的是,国外的医院只要确定病人本身意识清醒,就一定要病人自己来签字。而以前中国的医院有时会让病人的家属来签。有些患乳腺癌的妇女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她们的丈夫同意切除了乳房,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这是对病人本身的不尊重。 医生的知识背景 中国的医生基本上是医学院毕业后直接做医生,知识背景比较单一,当初在选择医学院的时候未必就考虑清楚自己是否适合、是否热爱这个职业。而欧美国家有很多人是在社会上从事过别的职业,经过考虑认为自己做医生合适才来报考医学院的。这时候他们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大人了。然后经过漫长的学习、实习、见习,很多年以后才能获得医师执照。比如,有的医生原来是学声乐的,有的医生当过演员。他们的知识背景更丰富,人生阅历更多,对生命的理解也会更深。这些在从事医疗工作时是很宝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