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脊柱脊髓伤的伤情严重复杂,在工矿、交通事故,战时及自然灾害情况下均可发生。不仅可危及生命,且常合并严重的的并发症,处理上难度大,预后差。
病因
(一)脊柱骨折分类。
1.根据受伤时暴力作用的方向可分为:屈曲型、伸直型、屈曲旋转型和垂直压缩型。
2.根据骨折后的稳定性,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
3.Armstrong-Denis分类:是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分类。共分为:压缩骨折、爆裂骨折、后柱断裂、骨折脱位、旋转损伤、压缩骨折合并后柱断裂、爆裂骨折合并后柱断裂。
4.按部位分类: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骨折或脱位。按椎骨解剖部位又可分为椎体、椎弓、椎板、横突、棘突骨折等。
5.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多发生于儿童和中老年患者,特点是影像学检查无骨折脱位。
(二)脊髓损伤病理及类型。
1.脊髓休克。
2.脊髓挫裂伤。
3.脊髓受压。
上述病理所致的脊髓损伤临床表现,根据损伤程度可以是完全性瘫痪,也可以是不完全瘫痪。
症状
(一)脊柱骨折。
病人感受伤局部疼痛,颈部活动障碍,腰背部肌肉痉挛,不能翻身起立。骨折局部可有局限性后突畸形。
由于腹膜后血肿对植物神经刺激,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有时需与腹腔脏器损伤相鉴别。
(二)合并脊髓和神经根损伤。
脊髓损伤后,在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和植物神经功能均受到损害。
检查
1.X线检查:常规摄脊柱正侧位、必要时照斜位。X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2.CT检查: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和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3.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
4.体感诱发电位:是测定躯体感觉系统(以脊髓后索为主)的传导功能的检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