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疾病大全 > 内科 > 内分泌代谢 > 肥胖 > 并发症
肥胖病
http://www.piccc.com ] 点击数: 【字体:
    当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常,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且脂肪百分率(F%)超过30%者称为肥胖,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但<20%者称为超重。肥胖病系指单纯性肥胖,即除外内分泌、代谢病为病因者。

    本病是以形体发胖超乎常人,并伴困倦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形体疾病。

    病因及流行病学:

    1.遗传因素单纯性肥胖者多有家族史。常常父母肥胖子女也出现肥胖。有人统计父亲或母亲仅一方肥胖,其子女肥胖约占40%左右;父母双方肥胖,其子女肥胖约占60%左右。遗传因素造成的肥胖常自幼发胖,且伴有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

    2.饮食因素热量摄入过多,尤其高脂肪或高糖饮食均可导致脂肪堆积。据对2319名20岁以上人群调查炊事员相对进食丰美,肥胖发生率高达60%;食品厂、啤酒厂的工人发病率高达44%;而一般工人仅占15%。有人统计381名肥胖者,以饮食不合理为肥胖原因者占有54.3%,说明饮食不合理为肥胖的重要因素。

    3.活动与运动因素运动是消耗能量的主要方式。运动减少,能量消耗降低,未消耗的能量以脂肪储存于全身脂肪库中。有人统计散步、跑步所消耗的能量与静坐时比较有明显差异。故认为活动量的减少也是导致肥胖的因素之一。有人统计381名肥胖者,以不运动贪睡为肥胖原因者最多,占68.8%,说明活动与运动在肥胖病中的重要作用。

    4.神经精神因素实验及临床中证实下丘脑在高级神经调节下有调节食欲的中枢,其中腹内侧核为饱食中枢(又称厌食中枢),兴奋时有饱感而食欲减退,抑制时食欲大增。腹外侧核为食饵中枢(又称嗜食中枢),兴奋时食欲旺盛,抑制时则厌食或拒食。正常情况下二者相互调节,相互制约,当二者功能紊乱时,饱食中枢抑制或食饵中枢兴奋均可提高食欲而致肥胖。此外,食饵中枢功能受制于精神状态,迷走神经兴奋而胰岛素分泌增多时,常出现食欲亢进;精神过度紧张而交感神经兴奋或肾上腺素能神经受刺激时,食欲受抑制。腹内侧核为交感神经中枢,腹外侧核为副交感神经中枢,二者在本症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5.代谢因素肥胖者合成代谢亢进,与正常人相比有着显著差别。特别是脂肪合成增加而分解减少,在休息和活动时能量消耗均较一般人为少。此外,体温升高,基础代谢要随之增高,而肥胖者对环境温度变化之应激反应低下,所以肥胖者用于产热的能量消耗减少,把多余的能量以脂肪形式贮藏起来,形成和维持肥胖。

    6.内分泌因素肥胖者胰岛素分泌偏多,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另一方面肥胖者又存在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较不敏感,脂肪细胞上单位面积的胰岛素受体密度减少,也促进脂肪合成。进食过多可通过对小肠的刺激产生过多的肠抑胃肽,肠抑胃肽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同样促进脂肪合成。随年龄增高甲状腺功能、性腺功能亦趋低下时,脂肪代谢发生紊乱,体内脂肪分解减慢而合成增多,使脂肪堆积。有人统计产后妇女占女性肥胖67.3%,说明体内激素的变化与肥胖有一定的关系。

    肥胖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复杂的,有若干因素需要考虑,如遗传因素、饮食生活习惯等,但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储存体内为肥胖病的直接起因。

    肥胖发生率女性多于男性,35岁以后发生率增高,以50岁以上最高。有人统计3496例,肥胖者占10%,年龄35~55岁,占74%。肥胖不仅影响工作、生活、美观,更重要的是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性。现今已经证实在肥胖人群中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中风、胆石症及痛风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超重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延长,肥胖患者有所增多,肥胖病的防治工作已经受到重视。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肥胖病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特别是女性肥胖病明显多于男性,约占已婚育龄妇女的20%以上、不论国内国外,肥胖病都已成为当前最广泛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现代医学病理:

    肥胖症可分单纯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寻者称单纯性肥胖症。又可分体质性肥胖症及获得性肥胖症两型。前者往往有家族史,自幼肥胖,脂肪细胞呈增生肥大,后者大多由于进食过多或消耗过少而脂肪细胞贮藏过多呈肥大变化,但无增生。单纯性肥胖症的病因至今尚未阐明,可有内因与外因两部分。外因以饮食过多、活动过少为主,同样热量,单次进食大量食物较易肥胖,可能由于单次刺激胰岛素分泌较强所致。内因方面有:①遗传因素:往往有肥胖家族史,其家庭中常有较多肥胖者。此类肥胖者常伴有高脂血症与高脂蛋白血症,也易诱发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②神经精神因素:当下丘脑发生病变时,炎症的后遗症(如脑膜炎、脑炎后)、创伤、肿瘤及其他病理变化时,如下丘脑腹内侧核遭破坏,则腹外侧核功能相对亢进而表现贪食无厌,引起肥胖。反之,当腹外侧核遭破坏,则腹内侧核功能相对亢进而表现厌食,引起消瘦。此外,食饵中枢的功能受制于精神状态。精神因素影响食欲,当精神过度紧张而交感神经兴奋或肾上腺素能神经受刺激时(尤其是α受体占优势),食欲受抑制;当迷走神经兴奋而胰岛素分泌增多时,食欲常亢进。据近代研究,已知刺激下丘脑腹外侧核可促使胰岛素分泌,故食欲亢进;刺激腹内侧核则抑制胰岛素分泌并加强胰升糖素分泌,故食欲减退。腹内侧核为交感神经中枢,腹外侧核为副交感神经中枢,两者在本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③内分泌因素: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在本症中血浆胰岛素基值及受葡萄糖刺激后的分泌值均偏高,反映于空腹及餐后血浆胰岛素浓度高于正常体重者,可刺激脂肪合成,引起肥胖。且肥大的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较不敏感;胰岛素分泌过多可能由于前述下丘脑腹外侧核及迷走神经兴奋所引起,但其确切原因尚待阐明。此外,性腺、甲状腺功能低下可发生特殊类型的肥胖症。

    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多种疾病中伴肥胖症有下列七组:①下丘脑病:②垂体病③胰岛疾病: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⑥性腺功能低下症⑦其他:水钠贮留性肥胖症等。

    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

    1.饮食不节 食量过大,善食肥甘。过量肥甘之食,生化为膏脂堆积于体内则为肥人或胖人。过食肥甘厚味,亦可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导致湿热内蕴,或留于肌肤,使人体壅肥胖。

    2.好静恶动 中医认为“久坐伤气”静而不动,气血流行不畅,脾胃气机呆滞,运化功能失调,水谷精微输布障碍,化为膏脂和痰浊,滞于组织、肌肤、脏腑、经络,而致肥胖。

    3.七情 怒则伤肝,肝失疏泄,或思伤脾等情绪变化,都可影响脾对水液的布散功能而引起肥胖。另外,情绪温和,举止稳静,不易紧张、激动,脾胃功能正常,水谷精微充分吸收转化,也可出现肥胖。俗称“心宽体胖”。

    4.体质 中医早已注意到体质即遗传因素对肥胖的影响,肥胖者的子女常为肥胖,且为全身性自幼发胖。

    肥胖者为标实本虚之证。表面形体壮实、而实际为正气不足。肥胖多发于中年人,中医认为中年以后身体由盛转衰,活动减少,各脏腑功能渐弱,代谢功能降低故而发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而体重,……”。此外因生活安逸,好坐好静,气血流行缓慢,脾胃消化功能减弱,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积于肌肤,导致肥胖。

    饮食不节,入多于出,导致肥胖。《素问·奇病论》说:“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也提出“脾胃旺”的人能食而胖。过食也可伤脾,水湿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溢于肌肤,表现肥胖。

    七情变化超出人体生理调节范围,必定影响饮食起居,引起脾胃运化功能障碍,功能过弱过亢均能导致肥胖。

    本病形成多由过食肥甘、膏粱厚味之品,加之久卧、久坐、活动过少,致“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久卧伤气”,气虚气郁必使运化无力,转输失调,膏脂痰湿内聚,使人肥胖。或七情所伤,常致肝气郁滞,而使肝胆疏泄失于调畅,不仅影响脾之健运,气机之升降转输,而且胆汁不能正常泌输精汁,净浊化脂,则浊脂内聚而肥胖。由于脾肾气虚,肝胆失调,不仅造成膏脂、痰浊、水湿停蓄,也使气机失畅,脉道不利,而造成气滞或血瘀。因此,肥胖病的发病机理实为本虚标实,本为气虚,标为湿、痰、痰脂,临床上当据证而辨。

    临床表现:

    轻型肥胖病者多无不良反应,中型和重型肥胖病者即出现症状:两下肢沉重感,活动时气促,体力劳动易疲倦,弯腰前屈困难,腰、腿痛,怕热多汗,皮肤皱折糜烂;嗜睡酣眠,多食善饥,喜食零食,糖果糕点甜食,如不及时进食即感心悸、冷汗、手颤;月经稀少,甚至闭经不育。

    单纯性肥胖病轻者没有明显症状。中、重度肥胖表现有乏力、怕热、出汗、动则气短心悸,以及便秘、性机能减退,女性可伴有月经不调等症状,部分病人由于内分泌功能失调而浮肿,也可因为脂肪过多或活动减少,下肢血液、淋巴液回流受阻而引起浮肿。

    肥胖者胸腹部脂肪过度堆积,呼吸时胸廓活动受限;又由于腹壁、大网膜、肠系膜中亦有大量脂肪堆积,使膈肌抬高,胸腔容积变小致使肺活量减低,同时影响心脏舒张功能,患者表现为心慌、气促。此外,心脏周围大量脂肪组织及心脏内脂肪沉积,降低心脏功能,减少每搏输出量。由于大量脂肪体内堆积,更增加心脏负担,使得患者对运动耐量大大降低,不能胜任体力劳动及体育运动,甚至于影响日常生活,出现动则气喘,以及心慌、汗出、头晕等症。

    儿童肥胖运动不灵活,不愿参加活动。易汗、心慌、气短亦是患儿活动后常见的症状。此外,患儿抵抗力低,易患呼吸道疾病,部分患儿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1.体重 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19%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

    20%~30%为轻度肥胖,>30%~50%者为中度肥胖,>50%者为重度肥胖。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数-100)×

    0.9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当指数大子24时为肥胖。

    2.脂肪百分率(F%)测定F%=(4.75/D-4.142)

    × 100%。其中D(体密度)测算:男性D=1.0913-0.00116x,女性D=1.0879-0.00133x。其中X=肩肿角下皮皱厚度(mm)+上臂肱三头肌皮皱厚度(mm),取右侧。脂肪百分率超过30%者即为肥胖。

    肥胖的类型:

    1.束带型肥胖:脂肪堆积区主要分布于背部、下腹部、髂部、臀部及大腿,肥胖生殖无能综合征的肥胖就是此种类型。

    2.大粗隆型肥胖:脂肪主要分布于股骨大转子区域及乳、腹、阴阜等处。更年期后的肥胖多半属此类型。

    3.下肢型肥胖:脂肪贮存区域从髋部而下至踝部,有时局限于腿肚及踝部,如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症,形成下半身极度肥胖而上半身极度消瘦。

    4.上肢型肥胖:脂肪贮存主要位于背、臂、乳房、颈项、颜面。肾上腺皮质增生、肿瘤及垂体嗜碱性腺癌(柯兴氏病)所致的肥胖属此型。

    5.臀部肥大型:脂肪主要堆积于臀部,形成臀部特殊肥大。为某些民族的特征,属于一种遗传性体质。

    体征:

    男性脂肪分布以颈及躯干部、腹部为主,四肢较少;女性则以腹部、腹以下臀部、胸部及四肢为主;轻度肥胖者常无症状,中重度肥胖者可有下列征群。

    ①肺泡低换气综合征:由于大量脂肪沉积体内,体重过大,活动时须消耗能量及氧气较多,故肥胖者一般不喜运动、少活动、嗜睡,稍事活动或体力劳动后易疲乏无力,但每单位体表面积耗氧量并不多于正常人,故一般基础代谢率(BMR┱#踔疗汀2≌呷缧馗共恐窘隙嗍保贡谠龊瘢岣籼Ц撸黄眩视蠧O2滞留,рCO2常超过6.40kPa(正常为5.33kPa)而缺氧,以致рO2降低,易气促,甚至发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动脉压增高,形成慢性肺心病而致心力衰竭。如体重减轻后可恢复。平时由于缺氧倾向与CO2滞留,呈倦怠嗜睡状称肺心(pickwickian)综合征。

    ②血液动力学改变:重度肥胖者可能由于脂肪组织中血管增多,有效循环血容量、心搏出量、输出量及心脏负担均增高,有时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并引起左心室肥大。同时心肌内外有脂肪沉着而易有心肌劳损,并可致左心衰竭与心脏扩大。周围循环阻力则正常或偏低,每单位体重供血量也减低。当肥胖减轻后均可恢复。

    ③内分泌代谢紊乱:空腹及餐后血浆胰岛素常增高,基值达30μU/ml,餐后可达300μU/ml,约一倍于正常人,由于肥大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患者糖耐量常减低,血浆总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常增高,呈高脂血症与高脂蛋白血症,此均为诱发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胆石症等病的基础。血浆氨基酸及葡萄糖都倾向于增高,形成刺激胰岛β细胞的恶性循环,于是肥胖更加重。甲状腺功能一般正常,但如进食过多,T3(三碘甲腺原氨酸)可偏高,rT3(反T3)可偏低,基础代谢率可偏低。血中皮质醇及24h尿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可偏高,但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日夜周期改变正常,提示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而前述变化由于肥胖所致。饥饿时或低血糖症中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以致促进脂肪组织分解的作用减弱。女患者多闭经不育,提示性腺功能异常,有时伴多囊卵巢,经少经闭。常不育及男性化。男性多阳萎,类无睾症者常偏胖。

    ④消化系征群:胃纳多亢进,善饥多食,多便秘腹胀等症状,特别是件糖尿病、胆石症者更明显。也可有慢性消化不良、胆绞痛等症状。肝脏脂肪变性肝肿大多见,伴糖尿病者更常见。

    ⑤其他:尚可有关节痛、腰背酸痛。伴冠心病和痛风等者可出现相应症状。皮肤上可有紫纹,分布于臀外侧、大腿内侧。膝关节、下腹部等处,褶绉处易磨损,引起皮炎、皮癣,平时多汗而怕热,抵抗力也较低,易继发感染。

    诊断:

    1.从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已除外症状性肥胖。

    2.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脂肪百分率超过30%者。

    3.肥胖病体型分为:

    (1)全身型:全身肥胖。

    (2)向心型:躯干和四肢粗肥。

    (3)腹型:腹部膨大,积存脂肪,测量腹围。

    (4)臀型:臀部及大腿部脂肪多,测量臀、腿围。

    目前我国对肥胖症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但对肥胖的判定方法比较多,在临床上诊断肥胖病最适用的方法是体重测量和皮下脂肪层厚度测量,将其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1、体重测量法

    根据体重来估计肥胖程度,虽然不很准确,但简便易行。用体重来估计肥胖程度必须考虑年龄、性别、身长及体格类型,一般采用健康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长及不同体型的体重统计表,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全面系统的身长、体重标准数据。

    2、皮下脂肪厚度测量法

    体重增加除了皮下脂肪的大量堆积外,体内水分滞留(如水肿、腹水等),或全身肌肉发达,也会使体重增加,因此通过体重来检测肥胖程度木能算是很精确的检测方法,而通过对人体皮下脂肪厚度的测量,则较为精确。

    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必须使用专门的测量卡钳,测量部位一般选择上臂后侧、背部(肩胛下角处)、腹部、腰部(髂嵴处)和大腿前部进行测量。测量时,被测量的部位要求松,用食指和拇指将皮肤层捏起;用皮肤皱襞卡钳测量厚度。以肩胛下皮肤皱襞厚度为例,正常成人肩胛下皮肤皱襞厚度不应超过14毫米;矮体形的人不应超过25毫米,如果超过了上述限度,即为肥胖症。

    也可根据身高、体重按体重质量指数体重(kg)/身高2(m2)

    计算,如超过24,不论性别均属肥胖症。世界卫生组织及美英等国的标准,以男性大于27、女性大于25为肥胖症。

    实验室检查:

    1.超声波检查

    超声测定腹部脐耻间之皮脂厚度,标准体重者男性1.0士0.3cm,女性1.2士0.4cm。肥胖患者明显增厚。此外,超声测定心尖部心包膜脂肪厚度健康人10例,平均为3.60士0.69mm。肥胖人5例,平均为8.68士1.10mm。

    2.皮脂厚度测定 用弹簧式或游标式皮皱卡尺测量肩胛下角(右肩肿肌下角与脊柱呈45度角处)的脂肪厚度,25岁正常人皮脂厚度平均为12.4mm,三角肌(肩峰与肘关节连线中点)的脂肪厚度, 25岁正常人男性平均为10.4mm,女性平均为17.5mm。还可用调线片估计皮脂厚度。

    3.脂肪细胞测定测定空腹时三头肌、腹壁脐旁、臀外侧皮下脂肪细胞平均大小。按中年人每个脂肪细胞约含0.5~0.6μg脂肪,从放射性核素测定的总脂量计算全身脂肪细胞数,平均值3.1×1010,重度肥胖者可达(10~12)×

    1010。

    4.血脂分析:大多数肥胖病人其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均高于正常值。

    5.胰岛素:肥胖病人血浆胰岛素的浓度多处于高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过程中,随血糖升高,血浆胰岛素水平更高,2~3小时后,血糖下降正常水平,但胰岛素仅回到口服葡萄糖前原来的高水平。

    6.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24小时17—酮类固醇和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比正常人高,但血浆皮质醇含量正常,说明皮质醇转换率高。

    7.生长素:本病不仅含量低于正常人,对各种刺激的分泌反应也是低水平的。

    8.其他:甲状腺素、性激素等多正常。

    鉴别诊断:

    1.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性肥胖:脂肪分布呈向心性肥胖,四肢较细小,脸圆如满月,腹大呈球形,上背部多脂肪沉着,皮肤菲薄,易生青紫等出血倾向,17—羟皮质类固醇及17—酮类固醇明显增多,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肾周围充气造影检查显示肾上腺阴影增大。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也明显高于正常的8~10倍(平均正常值为70微克)。

    2.甲状腺功能过低性肥胖:脂肪堆积区主要分布在肩背、下腹部、臀髋部等处,且皮肤苍白,粗糙,厚而干,有凹陷性粘液性水肿,表情呆板,鼻唇增厚,头发、眉毛常脱落,舌大而发音不清,T3

    、T4 及碘131 吸收率降低。

    3.胰岛素性肥胖:在糖尿病的早期,以及胰岛素分泌过多性低血糖症患者常因多食而肥胖。轻型糖尿病患者无明显症状,空腹血糖在8.4mmol/L。以下;但在饭后或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时,血糖可超过8.96~10.08mmol/L。胰岛素分泌过多性低血糖症者多见于胰岛细胞瘤或功能性自发性血糖过低症,表现为饥饿、软弱、出汗、焦虑、紧张、面色苍白、心动过速、震颤等,稍进食物而症状缓解。胰岛细胞瘤者,常在清晨发作,血糖在2.8mmol/L以下。功能性自发性血糖过低症多有精神刺激史,早餐前无血糖过低,无症状。

    4.垂体性肥胖;脑垂体嫌色细胞瘤患者除肥胖外,可有嗜睡,食欲亢进,月经失调,闭经,基础代谢率降低,皮色淡干薄而细腻,毛发脱落,性欲减退等症状。颅片显示蝶鞍增大,前后床突上翻及鞍底等骨质破坏。

    5.肥胖性生殖无能症:临床表现除肥胖外,常伴有肘外翻或膝内翻畸形的特殊体征,生殖器官发育不良,闭经,不孕,性欲低下。此病的发病原因多认为是视丘下—垂体邻近由感染、肿瘤或外伤等所致,有些人可能与遗传或先天性因素等有关。

    6.多囊卵巢综合征:此病患者可有肥胖,但多伴有多毛症,月经不调,月经渐进性减少、直至闭经;不孕,基础体温呈单相。盆腔充气造影及腹腔镜检查可发现双侧卵巢对称性增大。

    7.下丘脑性肥胖:患者有各种脑炎、脑膜炎、脑部损伤及肿瘤等病史,除有肥胖外,常伴有智力减退、尿崩症、性功能减退、睡眠节律反常以及体温、血压、脉搏易变等。脑电图各导联阵发性出现theta波有助于诊断。

    现代医学疗法:

    一、饮食疗法

    肥胖症饮食控制有3个方面内容:一是限制饮食的量(限制总能量);二是确保饮食的质,即确保各种营养成份最低需要量以维持平衡;三是饮食时间的安排及饮食分配。

    二、运动疗法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骨骼肌的肌力,还能增强肌肉的耐力以及心血管的活力,而且还提高肌酶的活性,改善对胰岛素的感受性,从而增加葡萄糖的利用,能量利用的能力亦增大,即能消耗体内的糖,也能消耗体内的脂肪。消耗体内脂肪最有效的运动是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长跑、长距离游泳和滑雪等。

    三、药物疗法

    肥胖症的药物治疗不占重要的地位,因为迄今我们还未能掌握治疗肥胖病的真正有特效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一)食欲抑制剂

    1.二乙胺苯酮:是一种较好的消瘦剂。25mg,1日

    2~3次,饭前1/2~1小时服。长效制剂75mg,日服1次,在极度或顽固性肥胖患者,可增加剂量至每日100mg,一个疗程为0.5~2.5月。

    2.氯苯吲哚:为非苯丙胺类高效消瘦剂,1mg,日3次,饭前1小时服用或2mg,日1次,午饭前1小时服。

    3.氟苯丙胺:能抑制食欲等作用。20mg,日2次,可发生嗜睡,因而先服用1片,8

    小时后再服1片、如体重不下降,则可加至二倍或三倍量。体重超过127公斤者,药量可增到每天12片,达到效果后,需逐渐减量。

    (二)抑制消化吸收的药物

    1.膨胀充填剂:膨胀充填剂本身无抗肥胖作用,且这类药物在胃膨胀很慢,在肠内膨胀会引起腹泻,故每天服用1~4g的甲基纤维素与其说是食欲抑制剂,不如说是一种缓泻剂。

    2.小肠二糖酶抑制剂:结构与双糖极为相似,进入小肠数小时便与双糖酶结合,抑制其活性,双糖不能分解成单糖,而不被吸收排出体外。

    (三)促进代谢的药物

    1.甲状腺激素:有人主张在限制热量同时并用甲状腺激素要比单纯限制热量摄入时体重减轻明显。T3的开始剂量是每日25Vg,5~7天加量一次,至心律每分钟95~100次时不再加量,一般每日用T3

    100μg即可。甲状腺激素虽使代谢亢进,但因减少肌肉的量远多于减少脂肪量,此外还引起多汗、心悸、高血压及心绞痛等,故一般不宜用于减轻体重。

    2.生长激素:生长激素(GH)有使代谢亢进,促进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游离,加速了机体对游离脂肪酸的利用,从而减少脂肪的贮存,达到减肥的目的。

    3.二硝基酚:是最常用降低体重的代谢刺激剂,具有对末梢组织代谢亢进的刺激作用,以增加基础代谢率来达到降低体重。每日量3mg/Kg体重,在200~300mg以下,如有一定效果,且未发现有副作用或副作用较轻者可逐渐增加剂量。一般使用3个月,如要继续使用,则中间停药1个月,再从少量开始。

    4.脂解素:又称脂溶素,能促进脂肪库中脂肪消耗,并促进脂肪燃烧,激活脂肪组织的溶脂酶,适用于体质性肥胖症。每次50mg,每日2次,肌肉注射,10~20天为1疗程。停药后可重复疗程。

    四、外科手术疗法

    有如下几种方法:①缩小“容器”,减少食量的胃短路术;②医治局部肥胖的脂肪抽引术;③截短肠道,减少吸收的空肠回肠吻合术(肠道短路术)。

    由于手术减肥是一种具有创伤性、损害性的疗法,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术后还容易并发低蛋白血症、维生素缺乏症、肝硬化贫血等多种并发症。且手术不易于操作,术后感染机会多,切口不易愈合,术中也较一般人危险性大,敌手术减肥不可轻易采用。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脾虚湿阻:

    证候: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动则气短,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沉细或细滑。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防己黄芪汤重在补气健脾,利水消肿。主治疲乏无力,肢重浮肿。方中黄芪、白术、甘草健脾补气利湿,防己利水清热;苓桂术甘汤重在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主治脾虚水停。方中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桂枝温阳化水,甘草和中协调诸药。两方相合,共凑健脾利湿之效。

    肥胖伴浮肿者加泽泻、车前草以渗水利湿;乏力明显者加党参补气;腹胀而满加厚朴、枳壳以理气散结;纳差加佛手、生山植理气开胃;如伴有气虚推动无力而致血瘀者当选加桃仁、红花、川芎、益母草以活血化瘀。

    (2)胃热湿阻:

    证候:肥胖,头胀,消谷善肌,肢重困楚,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腻微黄,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通圣散重在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本证取意于通里泄热。方中生石膏、川芎、黄芩、栀子清热法湿;防风煎剂有解热作用且能胜湿;连翘解热利湿;加草决明清热通便,降脂减肥。

    头胀明显时加野菊花;口渴加荷叶;大便秘结加芒硝。

    (3)肝郁气滞:

    证候:肥胖,胸胁胀满,胃脘痞胀,月经不调,失眠多梦,精神抑郁或烦急易怒;亦可伴有大便不畅,舌淡红或偏红,苔白或薄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大柴胡汤加减。本方疏肝解郁,理气化瘀。方中柴胡、白芍疏肝理气解郁,配黄芩清热除烦;半夏、枳实、大黄调气机通大便,除痞满消膏脂;甘草调和诸药。

    气郁重时选加香附、郁金、川芎;腹胀重加茯苓;月经后错或闭经者,选加桃仁、川芎、乳香、没药;失眠多梦突出者加白薇、夜交藤。

    (4)气滞血瘀:

    证候:肥胖,胸胁作痛,痛有定处,脘腹胀满,月经不调或闭经,经血色暗有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或弦涩。

    治法:理气活血。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本方重在和血化瘀,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白芍、当归养血活血:川芎理气活血;熟地滋阴补血。

    气滞为主者如胸胁胀痛、脘腹胀满选加香附、枳壳、柴胡、川楝;月经后错或闭经者改白芍为赤芍,选加乳香、没药、益母草;痛经者可加元胡理气活血止痛,加甘草配白芍以缓急。

    (5)痰浊中阻:

    证候:肥胖,头晕头胀,头重如裹,昏昏欲睡,口粘或甜,胸膈满闷,脘腹痞胀,肢体困重,动则更著,大便不爽,舌淡苔白腻或黄腻,脉滑。

    治法:化痰祛湿。

    方药:温胆汤加减。本方用于治疗痰热上扰或痰饮中阻之证,方中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即二陈汤主治痰阻气机,清阳不升;竹茹清胆和胃降逆;枳壳行气除痰和中;茯苓、泽泻健脾渗湿。

    头晕胀重如裹,昏昏欲睡较重时可加藿香、佩兰、菖蒲;食欲亢进加黄芩;伴畏寒者加桂枝;伴乏力明显时加生黄芪。

    (6)脾肾阳虚:

    证候:肥胖,畏寒肢冷,疲乏无力,腰膝酸软,面目浮肿,腹胀便溏,舌淡苔薄或薄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健脾。

    方药:真武汤合防已黄芪汤加减。真武汤温阳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方中附子温补肾阳,散寒逐水;茯苓、白术补脾利水,白芍敛阴和阳,合防己黄芪汤增强补气健脾,利水消肥之力。

    如着腰膝酸软明显可加牛膝;动则喘作可重用黄芪,加泽泻。便溏腹胀突出者加佛手。

    (7)阴虚内热:

    证候:肥胖,头昏眼花,头胀头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低热,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微弦。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一贯煎加减。本方主治阴虚气滞,方中生地、枸杞子、沙参、麦冬滋阴;川楝子疏肝理气泄热;当归养血活血:加白薇、荷叶清热除烦。如热象明显可加黄柏、知母;气滞明显可加枳壳、山楂。

    验方:

    1.草决明:炒熟研未,3~5g,每日2~3次。

    2.茵陈10g,制首乌10g,泽泻10g,草决明10g水煎服。

    3.用活血袪寒中药进行蒸浴,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辅助疗法。

    中成药:

    1.防风通圣丸:1袋,每日2次。

    2.新清宁片:3~5片,每日3次。

    3.连翘败毒丸:1袋,每日2次。

    4.大黄蟅虫丸:9g,每日2次。

    5.减肥降脂灵:本药具有促进脂肪代谢,降低血脂的功能,用于单纯性肥胖症。胶囊剂型、每次4粒,每日3次,饭前40分钟用温开水服用,服药后再服温开水或茶水l~2杯。一个月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

    6.降脂灵;本方具有补肝益肾,养血明目,降脂;用于肝肾阴虚,头晕目眩,高血脂症。片剂,每次5片,1日3次,口服。

    7.月见草油:本药有降血脂,抗心律不齐,减肥作用,用于防治动脉硬化,高血脂,肥胖症等。胶囊,每次5~6粒,每日2次,口服。

    针灸治疗推拿治疗:

    (1)体针:有人认氪炭墒够∥富疃浇档筒⒛苎映俨秃笪概趴帐奔涠档褪秤箍山档陀捎诜逝忠鸬?-HF含量。

    取穴:梁丘、公孙、三阴交、内关、丰隆、关元、足三里、天枢、曲池等穴。

    有人主张分型取穴:痰湿中阻、脾失健运,取内关、水分、天枢、关元、丰隆(以上用平补平泻),三阴交、列缺(以上用补法);胃亢脾弱湿热内蕴,取曲池、支沟、四满、三阴交(以上用平补平泻),内庭、腹结(以上用泻法);冲任失调,带脉不和,取支沟、中注(以上用平补法),关元、带脉、血海、太溪(以上用补法);隔日一次,留针半小时,15天为一疗程。

    (2)耳针:取穴内分泌、脑、肺、胃、口、饥点、渴点、三焦等,用王不留行籽或莱菔子贴埋,或针刺。

    (3)按摩患者取卧位,术者按肺经、胃经、脾经、膀胱经走向进行按摩推拿、点穴。

    腹部按摩减肥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常用穴位有关元穴、天枢穴、中脘穴。手法有:①二指叠按法:即食指、中指,或无名指重叠置于按摩部位,按的轻重以手下有脉搏跳动和病人不痛为宜,原则是“轻不离皮,重不摩骨”,似有似无;②波浪式推压法:两手手指并拢,自然伸直,左手掌置于右手指背上,左右掌指平贴腹部,用力向前推按,继而左手掌用力向后压,一推一回,由上而下慢慢移动,似水中的浪花。

    疗效及预后:

    体重下降已达到标准体重或超重范围内,有关症状消失,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为临床治愈。

    肥胖者如若长期持续肥胖状态,则会出现各种并发症而影响寿命。有人对26.3万人调查发现超过正常体重4.5kg的人,死亡率增加8%;超过正常体重9kg的人,死亡率增加18%,因而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肥胖病,对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预防:

    预防本症常较治疗更易奏效而重要。必须强调适当控制进食量,特别是自觉避免高糖、高脂肪及高热量饮食;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锻炼。

    1.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根据不同年龄、工作条件制定饮食结构标准、食量标准及活动量。

    2.提倡从新生儿开始就施行科学饮食,合理喂养与营养,并加以行为矫正、心理修复、运动锻炼,保持良好习惯,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限制长时间看电视。

    3.对单纯性肥胖无合并症者,积极进行饮食控制,加强运动,配合中、西药物及针灸、耳针、按摩、气功等措施,使体重逐渐降低,以每月减少1kg为合适。

    4.对肥胖已出现合并症者,在治疗肥胖病的基础上还应积极运用中西医结合用药治疗合并症,以免合并症的发展、恶化。

    凡儿童青春发育期、妇女产后及绝经期、男性中年以后或病后恢复期,特别有肥胖家史者尤应注意,应自觉地长期坚持节食与运动的防治原则,避免依赖药物和滥用药物。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美国科学家找到肥胖症患者易中风的原因
下一篇:肥胖对生育有何影响?

栏目列表